陳秀君
作文沒有速成之法,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投機取巧。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妨嘗試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階段性的指導,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一、滴水成海,厚積薄發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作文如同建造房屋,若缺乏必要的合適的建筑材料,即使你有再好的設計圖紙,也難以造出令人滿意的房子。好文章源于豐富的積累,只有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厚積薄發,文思猶如泉涌,下筆如有神助。
1. 課內積累:一方面,作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與課文相關的名家名著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該名家名著的興趣,主動去找相關作品進行閱讀。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收集記錄好每篇課文里出彩的詞句段,尤其是經典篇目里的經典內容,并要求學生能熟讀成誦,以便以后能活學活用。
2. 課外儲備:要求學生準備好課外摘抄本,專門用于課外閱讀時的摘抄記錄,并且每個月上交檢查,定期評比出最佳摘抄,并加以獎勵。平時,老師要常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古今中外名著,尤其是集文學性與歷史性為一體的作品,介紹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的報刊,推薦適合中學生觀看的電視節目,推介學生關注一些語文專刊的公眾微信號,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也可以從中汲取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此外,對于學生積累的內容,語文老師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展現出來,才能激發他們堅持積累的動力。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學大師朱光潛在其《談作文》中寫道:“許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經過模仿的階段。”如同學書法需要先臨帖,學繪畫需要先寫生一樣,學習作文也應從“模仿”入手。王勃那句著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化用了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的詩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學生寫作文也不妨從模仿入手,然后在模仿的基礎上再力求突破創新。
老師要指導學生研讀優秀作品的落筆行文和謀篇布局的技巧。例如在指導學生掌握先并列、后反面的復合式作文結構方法時,可以拿2013年河北高考滿分作文《心若不動,風又奈何》為范例進行分析指導——此文開篇用一副對聯巧妙引入,引出“心若不動,風又奈何”的中心論點,接著舉莫言、林俊德兩例逐層分析論證,然后筆鋒隨之一轉,從反面論證現實中的“心不定”現狀,行文先并列、后反面,正反對照,邏輯嚴密。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梳理出文章的整體脈絡,列出清晰的結構思路;然后,再出示另一作文題目,引導學生模仿該優秀作文中正反對比的結構模式來進行構思寫作。通過對優秀范文的結構篇章的分解鑒賞,學生便可以在范文的示范作用下,思路清晰地完成一篇類似如此結構嚴謹的文章,并且在實際寫作中加深了對這種文章結構的理解,在運用中真正掌握這種結構思路。
三、活學活用,仿中求變
當學生經過模仿階段,已經較熟練掌握各種常見文章結構時,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大膽打破固有結構模式的枷鎖,根據行文的需求靈活變化。例如在論證過程中,可以打破常見的先論點后論據最后加以議論論證的模式,嘗試先用論據結合議論論證,最后得出論點的方式,甚至可以嘗試日記體、書信體等,不必千篇一律地用并列三段式結構,讓閱卷老師看得審美疲勞,心生厭倦。比如2016年全國卷安徽考場優秀范文《分數的告白》,大膽獨辟蹊徑,運用書信體的形式,用分數的口吻與讀者交流,令人眼前一亮——“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姓分名數,就是被認為是學生命根的分數……”然后文章一分為二,從歷史和現實兩個層次論述評價不以分數衡量人才的好處,最后發出呼吁:“所以,在此我拜托諸位,幫我呼吁一下,評價標準多元化的一天盡快到來,還我一身輕松與詩意。”這樣一來顯得首尾呼應,水到渠成,讓閱卷老師感覺清新脫俗,別具一格,自然容易脫穎而出。
四、反思升格,精益求精
要寫好作文,離不開“修改”過程的嚴格錘煉。當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一定層次,對作文的立意、結構、選材等方面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時,便可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修改文章,在反思與修改中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升格訓練,主要是深化文章的立意、新化文章的選材、優化文章的結構、活化文章的語言、美化文章的文面等。老師對學生作文進行評改后,利用作文課的時間,先對作文情況進行分析講評,接著讓學生對比反思發現差距,進行修改提升,然后重新寫一篇同題作文。
多次作文升格訓練之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作文評分標準和寫作方法技巧,便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評價和修改。這樣能讓學生每次都在原來的等級基礎上升一格,提高一個檔次,體會作文進步的喜悅,刺激寫作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