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海湛
教育不僅是認知過程,更是情感交流過程。現代教育把情感作為教育的目標和手段。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情感產生機制之一是情境熏陶,即所謂的“觸景生情”。創設情境,激活情感,就是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創設具體的場景,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其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以達到知、情、行最佳統一效果的一種教學策略。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相應的情感。學生獲得情感是通過事物的現象和認知來獲得的情感體驗。體驗教學的情境創設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世界,而不是被動地去感受世界,被迫接受學習。情境創設作為一個情感體驗的平臺,可以感性地去認知學習內容,通過感性認識和教師的分析、理解,自然的、積極地把感性認知提升到了一種理性認識。
【精彩片段】
師:想不想看看過去的鄉戲?
生:想!
(播放過去的鄉戲錄像)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我現在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我對現場觀眾做個采訪。請問這位大爺,
您老喜歡這鄉戲嗎?(眾笑)
生:喜歡!太喜歡啦!
師:您老平時愛唱戲嗎?
生:有時間愛唱幾句。
師:那我們掌聲有請這位大爺給我們唱上幾句好不好?
生:好!大路不走走小路,噢…….(眾笑)
師:《天仙配》中的董永來了!
師:您好!大媽。今天是一個人來看戲嗎?
生:不!我們全家都來了呢?這不,這是我孫子狗蛋!(眾笑)
師:狗蛋,哎!sorry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狗蛋。(眾笑)
師:干脆狗蛋就狗蛋吧,這樣更親切。我說狗蛋,聽說電視臺正在播放動畫片《哪吒傳奇》,你怎么也來看戲了呢?
生:鄉戲好看!俺喜歡!還有呢,看鄉戲不用買票。(眾笑)
師:噢,還蠻有經濟頭腦的呢?好了!親愛的觀眾,采訪到此結束。祝現場的觀眾朋友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夜晚,也祝廣大電視機前的朋友們擁有一個快樂的心情。
師:好!我們再回到課文。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著名特級教師陳建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鄉戲的錄像,然后通過角色扮演,創設一個新穎有趣的情境,觸動了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弦,讓學生走進了文本。可見,在教學中,教師懂得創設情境,便能激活學生的情感。
1. 創設成功情境,增強學生信心
體驗是一個實踐過程,不同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感覺不同。知識底蘊豐實、感覺靈敏的學生會輕松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而對一些知識底蘊薄弱、感覺遲鈍的學生來說,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困難,或者說與其他學生相比, 他們的體驗往往較為膚淺,甚至出現偏差。如果這些學生的體驗得不到認可, 他們會慢慢地失去興趣,甚至出現心理障礙。所以,教師應創設成功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享受學習的樂趣時,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 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改的課堂氛圍不再應該是那種嚴肅沉悶、枯燥單調的氛圍,而應該是那種寬松愉悅、充滿活力的氛圍。如果課堂對學生的限制過多,將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就會使他們感到學習枯燥乏味,產生厭煩。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創設各種輕松愉悅的情境,讓學生能通過情境深化情感體驗,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之中。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學習看成是苦差事,反而會當作是“我要學”的快樂的事,并且會自覺地把這種求知欲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中去,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在學生學得愉悅時,教師也教得輕松。
二、挖掘教材,深化體驗
教材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不少學科的教材蘊涵豐富的情感素材,這是教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情感資源。體驗性學習的理想方式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考察、調查等途徑進行身體性參與,但是目前在教學實際中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難度還較大,不可能事事去親歷親為。因此,在情感交流式體驗教學中,教師更多的還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資源,引導學生在想象、探索、思辨、歸納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當學生敏感的心靈受到感染和震撼,就會燃起情感的火焰,課堂也會成為一座冶煉人格的熔爐。
【精彩片段】
師:學到這兒,你對這句話有什么新的感受和體會呢?
生:這座石橋曾經經歷過戰爭,依然保存到現在,可見這橋十分的堅固,而且記載著中國的歷史。
師:盧溝橋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英雄氣概的結晶。
生:我們中國人應該記住這座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生:盧溝橋的獅子是“七七事變”的唯一見證人。
生:這座橋還記載著中國人民的恥辱,在盧溝橋前面的一些城墻上,仍然保存著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些彈孔和槍孔。
師:這座橋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更是獨一無二的,再讀馬可波羅的這句話!
在《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中,著名特級教師盛新鳳預先深入鉆研教材,對課文具有感情之處體會很深,在教學時通過“學到這兒,你對這句話有什么新的感受和體會呢?”這一問題啟發,為學生提供情感思路,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可見,教師注重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引導學生的情感思路,顯得尤為關鍵。
1. 抓好備課環節,挖掘情感因素
教材是人化了的物,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而且從方方面面反映了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領悟,蘊涵著大量的情感因素。特別是經過課改后的教材,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富有人文性、情感性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要認真揣摩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對情感因索的挖掘主要體現在備課之中。在備課時, 教師要深入鉆研和理解教材,將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家挖掘出來,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材料生動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 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教材情感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是一種媒介,要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師必須首先通過教材蘊涵的情感,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教材情感,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搜尋情感素材,加強情感教育。當然,聯系生活實際不要太空、太大。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時,除了關注一些名人、偉人的事跡和情感以外,更應該注意身邊的人和事,那些發生在親人、同學、朋友身上的,特別是親眼目睹和親身感受的事情和情感,最具感染力,最容易打動人,學生的情感因素就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