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福全
摘 要:設計大賽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作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補充部分,同時也是推動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有效舉措。文章從設計競賽能夠激發參賽者的競爭意識視角出發,深入研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方法,在教學中來指導學生競賽等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設計競賽;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J5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193-02
一、研究的意義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藝術設計的殿堂。學生通過參加國際、國內設計競賽來與其他設計師溝通、交流和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拓展設計思維,提升作品質量和藝術性,積累設計師創新設計經驗,從而提高設計綜合能力。設計競賽能夠補充專業教學實踐環節;拓展學校實踐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實踐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開拓學生專業視野;提升教師實踐教學水平。
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設計類學生表現在創新意識薄弱、設計基本功比較差、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如何根據專業培養要求,改變目前現狀,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著手,加強創新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藝術類教學水平。
(一)設計類專業教學實踐環節相對缺乏
由原來的學術型培養過渡到現在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式需要一個過程,教學培養方案的調整也需要一個過程,可喜的是,當前各高校教學培養方案中實踐類的課程逐步增多。即便這樣仍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設計類學生實踐的要求。
根據專業特殊性,設計類教育需要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育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聯系,重視學習過程、設計實踐過程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二)設計實踐教學資源不足
目前高校設計類學生數量較多,校內及校外教學實踐空間,實踐資源和實踐基地數量有限,很難滿足學生實踐需要。設計競賽,主要是由專業學會、專業協會等社會機構和一些企業贊助或主辦的競賽設計活動,屬于一種社會的公共資源,能夠彌補實踐教學資源的不足,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
一些企業在競賽中為選手提供資源或平臺,師生在設計競賽中與企業互動聯系,同時企業也可通過設計競賽了解學生的設計能力,為實踐教學拓展空間,合理整合可利用的資源,構建適應社會需求與發展的設計實踐教學環境。
(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不高
學校培養學生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及掌握,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也同樣重視理論教學,久而久之,學生應用能力得不到提高。以設計競賽的主題作為課程訓練課題,并要求學生按照設計競賽的作品要求和作品提交形式來完成設計作品。整個設計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學過的專業理論知識,從設計創意、設計草圖、設計制作等環節全面提高設計能力,積累設計經驗。
(四)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強
設計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授理論后借助經典案例供學生參考,學生設計時往往局限于教師提供的案例,甚至有些學生把案例當成了“答案”,如果不給學生提供參考案例,學生又無從下手。設計競賽有明確要求和針對性,學生可從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入手來表達設計構思,詮釋設計主題,借助網絡,圖書雜志等資料完成設計構思的創新。
(五)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有限
學校對高校教師的考核多集中在課題、論文、著作等要求上,教師不得不重視偏重理論性的研究,實踐水平相對有限。作為設計競賽的指導教師,不僅應具有相應的專業素養,也應具有綜合把控能力。
在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分析競賽主題,引導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在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設計競賽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術環境,學生在完成設計競賽過程中培養了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同樣也獲得了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設計競賽對于教學環節創新的促進作用
(一)設計競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設計而言,創新就是作品要在主題、思想上進行創新。但設計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會按照教師提供的參考案例進行設計,案例成了“答案”,一旦沒有了“答案”,學生便無所適從,這要歸咎于學生的設計創新思維能力較弱。
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家討論創意構思,相互學習,累積多人的智慧準確把握好的創意構思,從不同角度對主題的理解,使創意充實飽滿并富有生命力,從而達到拓展創新思維的目的。
(二)設計競賽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設計競賽一般都有明確的主題,有一定的針對性,把競賽引入課堂教學中,以設計競賽規定的作品要求作為設計要求,以設計競賽規定的作品形式作為課題任務的樣式。把設計競賽作為設計“實戰”的有效補充形式,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設計創意、設計構思、設計草圖等諸多方面提高專業實際應用能力。
(三)設計競賽促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創新
設計大賽發展方向呈現多元化。一些企業為了得到好的創意構思或選拔人才熱衷于大賽的舉辦,設計大賽代表了社會和行業的需求,積極參與設計大賽有助于把握行業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在教學改革中,優化課程結構,淘汰一些在與社會需求不符的課程,增設一些能緊跟社會和行業需求、同時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及時修訂教學內容,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四)設計競賽帶動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設計競賽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補充,也可作為聯系理論與實踐的紐帶,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創新基于實踐教學模塊,實驗教學模塊、課程設計模塊、課外實踐活動模塊等,而設計競賽從形式上基本與創新訓練相契合,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來看,設計競賽比理論教學更行之有效,因設計競賽具有課內外相結合、同時覆蓋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等特點的教學模式。
(五)設計競賽推動設計課程的改革
設計競賽既強調理論,又強調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體。它考查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更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設計競賽一般具有主題性,且涉及的內容與設計專業課程相關,通過競賽反饋的信息來調整課程設置和課程創新改革,把培養計劃中的相關課程按照社會和行業需求重新調整,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有機聯系,訓練學生設計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推動設計課程的改革。
四、依托大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創新教學理念
在教學理念上,倡導知識傳授“少而精”;在教學計劃安排上,適當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在課時安排上,減少課堂教學學時,增加課外學時;在教學方法上,倡導啟發式教學。
在培養要求上,倡導“因材施教”,為設計類人才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培養方案中植入設計競賽環節,教學中可適應大賽理念和學生成才要求的寬口徑人才培養理念,在教學活動的多個方面去體現。
(二)創新教學方式
設計競賽作為課程教學體系的有效補充是一種開放性、競爭性很強的實踐教學方式。競賽設計過程中,教師根據主題和學生創意進行指導,師生之間圍繞具體設計問題和進度深入交流,此法方式可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親切感,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教師采取具有一定激勵作用的交互式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去引導、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三)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融合了人文、科技、美學等諸多學科知識,內容更新較快,時效性較強。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密切關注設計發展前沿和理念,增強實踐創新能力。通過設計競賽我們會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來改進教學方法,并將一些最新的設計觀念和設計動態滲透到以后的教學內容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四)創新教學環節
以往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上多以虛擬項目為主線,學生在設計訓練上缺乏對設計項目的責任感,而實際項目更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設計競賽多數具有實際項目的特點,從項目的構思到設計最后的完成,涉及到材料的選擇、成本的核算、技術處理等要素,學生在競賽項目的設計教學環節中進行了真實的實踐課程體驗,在設計過程中將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培養創新型教師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有效利用設計競賽的保障。指導教師平時多關注和把握設計行業發展的動態,及時更新觀念,不斷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符合設計的發展要求。指導教師要理順設計競賽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領會設計競賽主旨,幫助挑選適合的競賽主題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參加,同時讓學生有重點的參與,減少盲目性。教師根據設計競賽精心準備課程教學,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突出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和創新性。
(六)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依托設計競賽,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綜合實踐訓練,讓學生帶著設計任務進入實踐基地,確保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更具針對性。校內實驗室作為實踐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避免了理論教學的形式化和抽象化,通過教師課堂教學,將理論融進實踐中去;校外實踐基地作為實踐教學有效的補充,學生競賽項目中一些具體操作環節可借助校外企業基地平臺和技術支持來完善,實現課內課外知識的轉化和對接。
五、結語
設計競賽作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形式,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豐富學生的設計實踐經驗,激發學生勇于拼搏,開拓進取的精神,提升競爭觀念、團隊合作意識。強調教學與設計競賽相結合,教學同市場需求相結合,反應設計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通過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完善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改革,進而推動高校設計教育的快速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沈陽師范大學第七批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JG2015-ZD0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維克多·羅恩菲德(美).創造與心智的成長[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2]姬勇剛.淺談現代設計藝術教育[J].美術向導,2007(02).
[3]何曉佑.關于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科建設的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3(02).
[4]潘魯生著.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5]李超德.為人的需要而設計[J].服裝設計師,2003(04).
[6]石祥強.建構主義理論與藝術設計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裝飾,2005(02).
[7]谷彥彬.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飾,2005(11).
[8]姚玉環.制約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因素及改革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