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陰道微生態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性。方法 將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婦科檢查的2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別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高危HPV檢測及陰道環境判定,所得結果與手術病理及臨床證實結果進行分析,比較兩種診斷的準確率。結果 280例體檢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者62例(21.14%),無HPV感染者218例(77.86%),HPV16型、HPV、HPV18型、混合感染人數分別為21、18、23例,感染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80例體檢女性中,宮頸病變者70例(25.00%),宮頸正常者210例(75.00%);陰道微生態中,乳酸桿菌、念珠菌及陰道清潔度與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酸桿菌、念珠菌及陰道清潔度等陰道微生態指標都是造成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因素,保證陰道微生態環境的平衡,是預防各類婦科疾病發生的關鍵。
關鍵詞:陰道微生態;高危型HPV感染;宮頸病變;相關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ginal microecology and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lesions.Methods 280 cases of the September 2014 ~2016 year in September in our hospital for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spectivelyexamined cervical 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 and high risk HPV test and vaginal environment determination,income with the results of surgery and pathology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comparison of two diagnostic accuracy.Results 280 cases of healthy women,high-risk HPV infection in 62 cases (21.14%),218 cases without HPV infection(77.86%),HPV16,HPV,HPV18,the number of mixed infection were 21,18,23 cas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fection type(P>0.05);280 healthy women,70 cases of cervical lesions(25.00%),210 cases of normal cervical(75.00%);Lactobacillus vaginal microecology,candida,and vaginal cleanliness and high risk HPV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n and cervical lesio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Lactic acid bacteria,candida and vaginal cleanliness and vaginal micro ecological indicators are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lesions,to ensure the balance of the vaginal mi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is the key to prevent variou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happen.
Key words:Vaginal microecology;High-risk HPV infection;Cervical lesions;Correlation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可分為宮頸上皮內瘤變和浸潤癌,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1]。有研究表明[2],高危型HPV感染時誘發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高危型HPV引發宮頸癌前病變的檢查是至關重要的。我院為進一步研究分析陰道微生態與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特對我院進行婦科檢查的280例分別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高危HPV檢測及陰道環境判定,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進行婦科檢查的2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4.91±12.48)歲,平均身高(161.59±40.40)cm;平均體質量(67.53±16.89)kg;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例,高中及大專10例,本科8例,碩士及以上4例。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配合治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目的、檢查方法知情同意,主動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280例婦科體檢患者采集陰道及宮頸分泌物標本后,分別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高危HPV檢測及陰道環境判定,具體實施如下:
1.2.1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 由專門醫師采用液基薄層制片對受檢者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測,根據2001修訂的TBS分類標準對宮頸病變類型進行分類。
1.2.2高危HPV檢測 采用第二代雜交捕獲技術(HC-Ⅱ)檢測14種高危型HPV,具體方法即檢查前禁止患者性生活,后取研究對象宮頸黏液脫落細胞制成標本提取DNA,后進行裂解、雜交、捕獲、反應、沖洗、收集信號、判讀的一系列高科技過程。應用儀器為Gigene公司研發生產的高危型HPV DNA檢測試劑盒。
1.2.3陰道環境判定 用無菌棉簽拭受檢者陰道壁取少量分泌物進行陰道分泌物(乳酸桿菌、念珠菌、滴蟲)數量及引導清潔度的判定。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體檢女性的陰道微生態,具體包括:乳酸桿菌、念珠菌、滴蟲、BV等陰道分泌物情況;陰道清潔度分級:1度,2度,3度,4度。②宮頸病變類型進行分類:未見宮頸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細胞(NILM)、不典型鱗狀細胞(ASC)、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和鱗狀細胞癌(SCC)。③高危型HPV檢測:觀察受檢者14種高危型HPV表現情況,包括HPV16型感染、HPV18型感染及混合感染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 spss20.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字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80例體檢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情況 280例體檢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者62例(21.14%),無HPV感染者218例(77.86%),HPV 16型、HPV、HPV 18型、混合感染人數分別為21、18、23例,感染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1.45878,P>0.05);280例體檢女性中,宮頸病變者70例(25.00%),宮頸正常者210例(75.00%),見表1。
2.2陰道微生態與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關系 陰道微生態中,乳酸桿菌、念珠菌及陰道清潔度與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發生聯系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女性陰道經上端與子宮、輸卵管相連直通腹腔,下端則與外界直接相通;它的開口處前方是尿道口,后方是肛門,很容易遭受污染[3]。其中,既有常駐的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等),又可因性接觸,而臨時帶入多種病原體。本研究將280例體檢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別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高危HPV檢測及陰道環境判定,結果顯示HPV 16型、HPV、HPV 18型、混合感染人數的高危型HPV感染者數量分別為21、18、23例、總計62例,宮頸病變者70例;乳酸桿菌、念珠菌及陰道清潔度等陰道微生態指標都是造成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因素。乳酸桿菌具有分解糖原,能產生乙酸、16-18C脂肪酸、H2O2、乳酸菌素、硬脂酸等抑菌物質,維持陰道酸性環境的作用。乳酸桿菌大量定位于陰道中的乳桿菌處于競爭優勢狀態,利用陰道上皮細胞中的糖原,減少其他細菌的碳源供應,通過競爭營養物質而干擾一些厭氧菌如白色假絲酵母菌(白念)的生長[4]。當乳酸桿菌數量過多或過少時,與陰道內念珠菌及滴蟲的平衡收到破壞,導致女性陰道清潔度及pH值得改變,最終引發HPV感染及宮頸等婦科疾病[5]。一般認為,大多數女性在感染HPV后,如若自身免疫系統功能良好,可自行康復。陰道微生態是機體免疫的一部分,當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時,內分泌系統也會隨之改變,陰道系統中厭氧菌的過度生長,間接增強HPV病毒的表達,進而導致宮頸致病。
綜上所述,乳酸桿菌、念珠菌及陰道清潔度等陰道微生態指標都是造成高危型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的相關因素,保證陰道微生態環境的平衡,是預防各類婦科疾病發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徐軍娟,裘雅芬,馮燕.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對不同程度宮頸病變發生、發展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6):1050,1052.
[2]田姍,李曾,劉慧,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5):686-687.
[3]陳永蓮,于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陽性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分析[J].海南醫學,2015,26(23):3543-3544.
[4]李巖.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者宮頸病變程度與陰道內環境的關系[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55(2):47-50.
[5]伍曉飛,吳靈敏,譚秋梅. HPV感染合并不同宮頸病變與陰道菌群失調關系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5):65-67.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