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蒙蒙
摘 要:培養大學生審美素質已經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備受關注,就當今社會的發展來講,審美素質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綜合素質之一。都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大學生的審美素質需要從發現美開始,另外在發現美的同時還應該感受美以及創造美幾大路徑來培養。當然我們不僅還需要通過學校素質教育、周圍環境熏陶等外因,還有我們自身的學習和實踐等內因相互之間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大學生;審美素質;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20-01
審美,就是一種對美的發現、感受和創造的情感活動。而審美素質就是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一種能力。
一、審美素質的意義
世界上的美無處不在,綠山是美的,流水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而我們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只有揭示真正審美內涵,才能擁有積極的精神面對世界。所以為了提高大學生們的審美素質,審美素質成為當今素質教育至關重要的第一節課程。審美素質就是能夠發現美、感受美以及創造美的過程中的審美能力。
1.人生處處都有美。審美素質是設計專業學生們的一門必修課,美無處不在,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我們要多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另外在觀察中要善于用眼去發現美,而美最多的地方當屬藝術品的展覽,如說音樂、舞蹈、歌劇、畫展等等,當然不僅是接觸這些和沒有關的東西或者只是就夠了,我們還需要培養自己多方面的審美能力,但是首先我們需要從發現美做起。
2.用身心感受美。審美源于藝術、科學和設計,當一個藝術家創作出一幅畫時,很少能有人真正懂得畫的含義,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聆聽,用身去感受。在綜藝節目《我們來了》中有人在做陶藝的時候說過“以前只覺得他們是在玩泥巴,泥巴有什么好玩的?但今天自己真正感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真正動手做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真美!”。所以我們說美是用身心去感受的,并不是聽誰說,聽誰講的,而是確確實實用身心能夠感受的到。
3.用心創造美。當我們的知識文化、審美能力、自我的審美觀不斷地提高的時候,當我們已經逐漸具備了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作出審美分析和評價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靠著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用心創造出美。就像運動員們為國爭光獲得金牌的時候、就像街道兩旁鮮花盛開的美麗、就像街道清潔的美麗,這些都是靠我們的努力和勞動創造來的美。
二、審美素質的培養路徑
如今審美素質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之一了,而進行審美素質的培養也并不是單一的去培養,而是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的,以藝術教育為主要線路及主要培養路徑,將其發展到審美教育每個細節中去。而審美能力的培養路徑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構建完美的審美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及教材文本。教材、審美素質學習指導、以及相關的電子音像等出版物學到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通過生動活潑以及形式多樣的實踐體驗活動,進而發現美、感受美以及創造美。增加能夠識別美丑、開設與藝術教育和審美素質課程相關的一系列選修課程,真正形成一系列的審美素質課程體系。
2.加強審美素質資深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教師乃教育之本,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前提示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強化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帶動學員的審美能力,當然教師不僅僅只是在各科領域挖掘自己,更應該響應潮流趨勢,及時了解世界審美教育各個方面的新觀點、新成就、新想法,并運用到自己教學本身中來。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不可忘初心,始終遵循審美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周密實踐活動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挖掘學生的才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其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3.完美利用圖書館資源。各大高校圖書館是再好不過的第二課堂了,圖書館就是學生們知識真正的海洋,其中富含豐富的書本資源,有利于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審美能力,提高審美理論知識儲備,提升自我審美能力,其良好的學習環境更給予大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自主學習研討的氛圍,是學生進行學習后復習,檢驗成果的良好平臺。
三、結語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美是無處不在的,愛美是人類的天性。 人類通過勞動創造了美,也因此產生審美要求,而我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他們是我們未來的接班人,就必須提高審美修養,豐富審美趣味,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總而言之,對大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在當今時代己不是一個單純的思想道德問題,而是通過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塑造完美的人格,培養高尚的品德,使他們成為具有崇高的審美情操和較強的審美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艷菊,王軍超.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模式與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1).
[2]張學林,李旻罡,蘭繼萬,徐燕麗,付晶,何佳蓮,李昌勇.高校轉型視角下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路徑研究——以綿陽師范學院數理學院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09).
[3]李毅,蘭勇.全面發展視角下的大學生素質結構及培養路徑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1).
[4]李玉華,谷玉梅,江紅.論當代大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J].蘭州大學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