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方法 將2012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5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并了解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結果 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的SAS評分[(35.72±7.23)、(46.24±7.76)分]及SDS評分[(31.88±6.55)、(45.24±5.62)分]均低于干預前[(60.16±7.76)、(59.56±8.01)分;(55.72±7.24)、(56.96±7.72)],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為92.0%,高于對照組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4)。結論 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宮頸癌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干預;宮頸癌;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c)-01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6,5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each group had 25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t given with basic nursing,life care,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SAS score and SDS scor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was also observ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the SAS score [(35.72±7.23) points,(46.24±7.76) points] and the SDS score [(31.88±6.55) points,(45.24±5.62) poi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60.16±7.76) points,(59.56±8.01) points;(55.72±7.24) points,(56.96±7.72 points)],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2.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8.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34).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improv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ervical cancer;Depression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1],已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資料顯示,我市宮頸癌的發病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7位,粗發病率為8.74/10萬,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女性一旦被確診為宮頸癌,常把癌癥等同于死亡,易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心理障礙。這些抑郁狀態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因此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所在科室對宮頸癌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取得了較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對收治的符合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的50例宮頸癌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干預組:年齡31~74歲,平均(48.72±9.266)歲。對照組:年齡21~72歲,平均(46.00±10.145)歲。兩組患者的年齡、SAS評分和SDS評分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3];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文盲;嚴重精神異常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干預組除常規護理外,給予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評估心理狀況 根據國際通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從患者年齡、婚姻、文化等方面進行評分,依據不同的情況采取適當的心理護理。
1.2.2加強健康教育 入院后立即向患者介紹宮頸癌的危險因素、發病機制、治療及預后等相關知識以及子宮切除根治術的重要意義,介紹一些樂觀向上、積極配合治療并成功治愈的病例,激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從“談癌色變”的恐懼中解脫出來配合治療和護理,消除其焦慮、抑郁、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后制訂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1.2.3強化心理疏導 護理人員要仔細傾聽患者的心理想法,應用同感心護理模式,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制訂個體化的心理干預方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顧慮。
1.2.4做好家屬工作 將患者家庭成員納入到護理計劃中,加強與患者家屬尤其配偶的溝通與聯系,讓他們與患者共度難關,使患者感受家庭的關愛和溫暖。
1.3觀察指標
1.3.1 SAS/SDS評分[4] 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分界值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3.2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環境、護理技術和護理態度等多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總滿意率以非常滿意+滿意計算。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Excel 2003和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設計的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的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干預組和對照組對護理服務工作滿意率分別為92.0%和68.0%,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P=0.034)(表2)。
3討論
由于患者對宮頸癌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得了不治之癥,大部分年輕患者擔心手術切除子宮后影響性生活質量,尤其是術后放、化療過程給患者帶來精神上和軀體上的雙重痛苦,容易出現恐懼、悲觀、失望、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也給家屬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5],因此,在宮頸癌患者的整個病程中,心理護理日易顯得非常重要。
心理護理一般是通過關心愛護,打開患者心靈之窗,爭取其信任,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使其樂觀生活。據報道,心理護理能明顯提高宮頸癌患者在心理狀況、社會職能方面的評分,能提高化療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能有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6-8]。家屬作為患者的主要照護者和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其心理狀態極大地影響著患者的病情轉歸[9-10],所以,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同時,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讓其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和體貼,使其始終處于溫馨的家庭氛圍之中。
同感心是指進入并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將了解的內容傳給對方的一種能力,包括道德、情感、認知和行為上的同感心。它是一種新型的心理護理模式,是溝通和心理輔導技巧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護理人員照顧患者必須具備的一種溝通能力[11-12],因此要詳細了解宮頸癌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心理上的安慰、生活上的照顧,消除其焦慮、抑郁等不良狀態對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響,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對癌癥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且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3-16]。本研究通過對干預組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方案,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與配合,干預組的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為9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是宮頸癌患者必不可少的臨床護理措施,它能有效改善宮頸癌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增強其生活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28.
[2]董建梅,李偉偉,秦緒成,等.2007年-2010年連云港市子宮頸癌流行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1):229-231.
[3]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67.
[4]陸月娥,黎小慧,何韻儀,等.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焦慮與抑郁狀態的影響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4):143-144.
[5]楊繼軍,駱惠玉,卓妍,等.癌癥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8):1220-1222.
[6]米鳳麗.宮頸癌術后病人隨訪期生活質量狀況的調查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24-927.
[7]王蘭英,李冬梅,黃可欣,等.心理療法對宮頸癌化療患者細胞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4):691-692.
[8]趙素青.宮頸癌術后患者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3):86-87.
[9]李小峰.宮頸癌病人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09,7(9):2445-2447.
[10]馬迪,侯愛和,瞿舒培.心靈關懷對宮頸癌患者配偶心理應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390-1392.
[11]林鋒.同感心新型護理模式對高齡產婦分娩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7):129-131.
[12]鄭惠容,張金云,成金煥.同感心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結局及衛生經濟學指標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 36(2):283-285.
[13]劉娟,馬曉璐.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期間的心理干預與護理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2):120-121.
[14]陳慧芳,丁衛亞,鄭倩倩.心理干預對于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焦慮抑郁和社會支持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4):447-449.
[15]鞏霞,杜興莉,陳曉妹.心理護理干預在癌癥晚期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6):80-82.
[16]陳玲玲,沈川,徐勝前,等.心理干預對晚期癌癥化療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 53(28):150-154.
(收稿日期:2016-12-12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