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書華
摘 要:林業可持續發展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生態平衡發展有一定的必要性,林業建設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則是森林培育問題,只有保證林木成活率與質量問題,才能更好的推動林業建設順利發展,可以說林木資源產量與質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這就需要對森林培育技術進行研究,利用科學技術,發揮森林培育作用。本文針對森林培育技術發展概念以及價值進行闡述,分析了森林培育相關技術。
關鍵詞:森林培育;相關技術;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林業建設是促進國家生態環境修復重要渠道,然而林業建設質量與效率極容易受到森林培育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提升,保證科學培育,有效建設。而森林培育技術中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從育苗種子培育到育苗苗木施肥再到育苗苗木灌溉等多道培育工序,都需要技術的提升,并將其科學有效的培育技術落實到實際林業建設過程中,為林業建設提供基本造林保障。
一、森林培育技術發展概述
1、研究背景
我國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大國,對環境質量的要求非常高,同時我國也是一個山丘地帶居多,林業建設范圍較廣的國家,我國林區面積已占總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八左右,居世界第五位,可以堪稱我國是一個林業發展大國,在林業建設與發展的條件下,快速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因此,我國經濟發展與林業建設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具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此種情況下,森林培育工作可想而知多么重要,完善森林培育技術志在必行。
2、研究意義
森林培育是造林技術中關鍵的應用技術之一,對整個林區的生長質量以及成活率有著直接的影響,森林培育周期較長,從培育樹種直到樹木被采伐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時時參與,其作用與貢獻不可比擬。森林培育是將種子培育、苗木栽植、林區管理、造林育林等眾多造林技術造貫穿在一起,已經承擔起造林與經營的職責與任務,具有一定的學說研究意義。森林培育技術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并隨著時代不斷進步、高新技術不斷研發,其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隨著林業建設需要正在不斷優化與創新,為林業建設準備充足、有效的育林技術條件。
二、森林培育技術價值
1、宣傳價值
森林培育技術的落實并不是簡簡單單的說詞,而是需要通過實踐、參與、操作一步步完成,這就需要加強森林培育技術人員對其工作的重視與了解,正確認識到生態林業建設的重大意義與價值,增強林區全體工作人員對林木的保護觀念,做好全面宣傳工作,為森林培育技術的運用開辟順利渠道。
2、建設價值
森林培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顯著提升林區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為林區形成科學管理、高效工作奠定基礎。當森林培育技術全面應用后,整個林區將從細節與重點上取得較大突破,最終實現林區的進步與和諧發展。
3、效率價值
森林培育技術囊括諸多學科,掌握與運用森林培育技術能夠完成先進理念與科學方法的融合。森林培育技術還能提高林區整地育苗等工作效率,提高林區樹木的存活率,實現林區開發與保護的雙重價值。
三、森林培育相關技術解析
1、育苗種子培育
育苗種子在培育過程中,應針對種子之間的差異進行差異性處理,不僅要明確種子采集時間,還需制定相應的種子貯藏方法。全面考慮育苗種子培育過程中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建立相關操作標準體系,提高育苗種子品質與效率。
2、育苗苗木施肥
育苗苗木茁壯生長離不開施肥工作,施肥工作也應按需進行,針對不同苗木品種和用量,確保苗木都能獲得足夠肥料。施肥過程中還需對苗木進行實時監測,找到肥料與苗木生長之間最優的契合點,從而實現快速、高效的育苗目標。
3、育苗苗木灌溉
灌溉是種植的基礎技術,也是關鍵環節。育苗苗木通常需要大量水分來滿足其生長所需,但在灌溉過程中切忌過量灌溉,水分過多會影響苗木的呼吸與生長。與此同時,還需提高灌溉用水質量,灌溉用水中如果出現藻類植物,會對苗木根系帶來細菌威脅。因此,灌溉工作需在保證水量、質量的前提下,根據苗木需求,添加生長所需的鎂離子、鉀離子等礦物質,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四、實例分析
1、某市林業現狀
某市受山脈與山嶺等群山影響,境內地勢較為復雜,既山體延綿,又河谷相間。該市地處河流交匯之處,河流密集,水資源極為豐富;年平均降水在1500mm以上。四季分明的氣候,水溫光熱的有利配合為森林植被生長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其擁有4個不同植被帶區。
全市高達71.60%的國土面積均為林業用地,用地面積約為136.47萬hm2。冰災之后,全市林區經過建設,于2009年恢復至原有水平。時至今日,某市已有10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2.75%,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
2、林業發展主要問題
經過十多年蓄積,森林資源正呈現良好的循環形勢,森林覆蓋率與綠化率逐年提高,為可持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就全域林業來看,該地區林業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林地覆蓋面積雖然高達70.00%以上,但其單位生產力較低,導致某市林業在短周期內難以達到平均單位面積產量。森林資源作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第一前提,需要在森林覆蓋面積穩定基礎上提高生產豐產林能力。據相關統計可知,某市林區在成熟、過熟林區中,大徑木僅占所有用材木的6.00%,其中V齡以上林木占有率不足15.00%。林區針葉林面積遠高于闊葉林。闊葉林面積過小會導致林分水、肺保留效果變差,從而導致病蟲災害發生率升高,對林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造成惡劣影響。
3、基于加強森林培育技術,探討某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某市林業科研院所必須加快種苗資源的引種、馴化及中試等工作,市林業科研院應從某市實地情況出發,根據某市氣候特點與土壤特點,選擇性地開展幼苗良種選育工作,并以《種苗法》為基礎,認真執行相關規定,在某市不同地理條件區域建立符合某地理特點的良木品種,實現良木品種育苗標準化,并嚴格要求散戶造林,苗木必須達到Ⅰ級或Ⅱ級標準。
某市在造林體系建設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各種項目類型、投資主體及立地條件。為此,必須做好整體規劃,根據實際需求完成各級各類用材林造林工程建設,造林規劃與設計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做到“定種、定苗、定樹、定時、定點、定量”。以國家、省級林業工程項目為跳板,通過工程“點”帶動林區“面”,全面升級材林質量。例如,碳匯林業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雪災后森林生態恢復工程等均在啟動,在起到引領帶頭作用的同時,幫助某市林區取得材林數量與質量雙重提升的效果。
4、幼林撫育工作
針對當前的技術條件,提高森林產量與質量最有效的方法即為幼林的撫育與管理。某市近年來所開展的面上造林等林業工程,幫助其林區中幼林面積得到進一步擴大。對于需要進行間伐的中幼林,應按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砍小留大”基本原則進行,不僅可以提高林分質量、改善林分環境,還能為相關企業提供部分原材料,可謂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羅開祥.淺談森林培育的技術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0).
[2] 田義峰.試論森林培育技術的現狀及管理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