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砍掉的產值如何補?發展與保護又該如何平衡?這是過去一年,長江沿線所有省市都在面對的一道難題。
“這是一個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談及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意義,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如是說。
2016年,對長江經濟帶來說意義深遠。從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頂層設計確定。在全面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大背景下,目前長江經濟帶戰略推進取得哪些進展?如何處理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又有哪些問題亟須解決?就上述問題,《民生周刊》記者對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賈治邦進行專訪。
回顧這一年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過去一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取得了積極進展。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一份年度盤點顯示,去年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重慶、貴州的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居全國前列。
在賈治邦看來,隨著三峽、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的運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推進,長江流域的問題成為影響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更成為重中之重。
“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和保護問題,爭議一直存在?!辟Z治邦表示,對于長江的發展問題,保護并非從一開始就被放在優先位置。
記者梳理后發現,長江經濟帶建設首次被提及,可以追溯的相關文件是2014年出臺的《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文件不僅提及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內容,并在基本原則框架下,專門拿出一個章節講述建設綠色生態走廊,但并沒有提及要把生態放在優先位置。
《意見》出臺后,面對長江經濟帶的開放與開發,多名學者在公開場合坦陳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與保護問題。
賈治邦說,“把生態放在優先位置是勇立歷史潮頭的抉擇,也是一個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
快慢結合
“從開發到保護這背后不是什么新問題。長江流域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存在著非常尖銳的矛盾?!辟Z治邦對《民生周刊》記者這樣表示。
長江流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11省市,以2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42.7%的人口,創造了41.2%的經濟總量。
然而,長江沿線同樣是我國傳統石化產業聚集區,沿線化工產量約占全國的46%,其污染威脅一直飽受詬病。
2016年10月,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印發。強調保護長江生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綱要》出臺前后,地方聞風而動,紛紛行動,長江沿線省份化工企業進入密集關停期,化工產業或面臨重新洗牌。
以湖北為例,當下要堅持依法鐵腕治污,2015年以來已關閉重污染企業150家,處理環境違法案件數百起,甚至包括數家納稅大戶、明星企業。
2015年以來,湖北黃石關閉五小化工企業367家,清理非法碼頭100余家。清理整頓后的黃石面臨的經濟壓力空前,出現了工業增加值歷史上的第一次負增長,墊底湖北省工業增加排名。
“關停明星企業,那是動真格了?!敝醒脒@次的政策信號非常明顯,國家對于長江流域的頂層設計沒有像現在這樣清晰。同時,賈治邦認為,明星企業是當地經濟重要支柱,關停后的后續發展問題也要快慢結合。
破局在望
砍掉的產值如何補?發展與保護又該如何平衡?這是過去一年,長江沿線所有省市都在面對的一道難題。
“重化工工業不等同于重污染工業?!辟Z治邦表示,只要采取合理措施,做好環境管理,使用合適的技術,鋼鐵、化工等制造業冒出的也可以是白煙,排出的也可以是干凈水。因此,在產業轉移的同時還要抓技術改造。
去年,黃石在“關停”與“發展”間完成產業轉型。電子、服務業替代了重化工業,深水大港替代了小碼頭。去年,黃石工業增加值回升至8%。
在賈治邦看來,社會進步離不開生產生活,但在經濟生活中一定要理清輕重緩急,這是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在兼顧一般的同時,用“快慢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加快實現長江經濟帶的各項戰略目標,助推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據悉,在生態綜合治理方面,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水環境保護項目172個,安排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環境保護項目274個,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長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修復。
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植樹造林及林草植被修復、濕地保護和修復、城鎮污水垃圾收集處理三大工程。
截至目前,已完成防護林體系建設造林計劃132.72萬畝,啟動實施了貴州草海、云南大理洱海源頭國家重要濕地及湖北、湖南、重慶等省市的10個濕地保護工程,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112.5億元支持沿江省市城鎮污水垃圾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