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芳+李曉雷
2月5日上午7時,高鐵從北京南站駛出,一路向南,途經河北、山東,然后進入江蘇境內。深冬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待火車駛入河北滄州后,已接近上午8時,此時天已亮透,但鐵軌近旁,距離僅十幾米的電線桿卻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迷霧中。接近9時,進入山東濟南境內,窗外依舊霧霾籠罩,到達徐州前,火車一路穿行,霧霾一路隨行。當天的徐州,空氣質量:較差,不利于敏感人群。
2016年6月,徐州市政府聯合中華環保聯合會,發布了國內首個《大氣污染防治共同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徐州成為國內首個大氣及霧霾治理方面的先行示范區。
為什么是徐州?徐州究竟做了什么?半年過后,《民生周刊》記者來到徐州,這座地處江蘇省最北部,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屬淮河以北的南方省份城市。
“兩減六治三提升”
長期以來,徐州作為老牌能源型城市,曾為華東地區的電力供應做出過重要貢獻。但是,由于煤炭消費總量較大,煤煙型污染也給徐州的空氣質量帶來很大影響。在徐州,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半城煤灰一城土。”
面對發展帶來的環境惡化,徐州不得不經歷轉型之痛。新世紀以來,減煤、治煤,成為徐州治理空氣污染的重要抓手。徐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王斌表示:“到2020年,全市煤炭總量要比2015年減少457萬噸。”
王斌透露,一是新能源,通過清潔能源的替代,來減少煤炭的總消耗量;二是逐步關停35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三是針對產業特點,對非電耗煤的重點企業,采取節煤、限產,甚至于優勝劣汰,淘汰一部分落后產能。
近日,徐州市環保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徐州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及全市2017年工作計劃進行解讀。
《方案》明確,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2%,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2%以上。
“兩減六治三提升”也被稱為“263”專項行動,這并非徐州獨有,而是江蘇省為治污、治霾打出的“組合拳”。
不過,作為轉型升級的老工業基地,與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相比,徐州市的方案因地制宜地增加了“徐州特色”。其中,“兩減”是指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減少落后化工產能;“六治”是指治理區域水環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環境隱患;“三提升”是指提升生態保護水平、提升環境經濟政策調控水平、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水平。
整合升級 減少排放
除了生產,冬季供暖也在霧霾的產生過程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徐州地處淮河以北,冬季較為寒冷。冬季采暖用熱已成為徐州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作為國家非強制供暖地區,小鍋爐、小煤爐等自發采暖用熱形式,也曾成為徐州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徐州大力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在滿足城市發展對熱力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同時,取締小鍋爐、小煤爐。
“2013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開始啟動市區熱電‘以大代小整合升級工程,利用城區周邊的華潤、華鑫、華美、華潤潘塘等四大熱電企業10臺35萬千瓦大型環保熱電機組,建設10~20公里的長距離熱力管道,替代城區內小熱電企業,在‘以大代小整合升級中保障了新時期供暖的熱源需要。”徐州市經濟和信息委員會電力與供熱管理處處長孔維強介紹。
“同時,逐步分批淘汰各類燃煤小鍋爐,市區熱力全部由熱電聯產機組集中供應。”孔維強回憶,幾年間,徹底改變了城市中原有的煙囪林立、管網密布、黑煙滾滾、煤渣遍地的局面。實現了從“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變。采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降低,市區空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截至2015年,徐州市集中供暖總建筑面積約2500萬平方米,其中居民1886萬平方米,涉及居民小區218個,住宅15萬戶,冬季市區居民采暖用汽80萬噸,徐州市財政補貼熱電企業20元/噸,共撥付補貼資金約1600萬元。
然而,作為國家非強制供暖地區,因為無法享受管網投資補貼,稅費減免等政策,在煤價上漲的形勢下,即使徐州這樣大的財政投入力度,對于幾家供熱企業來說依然只能是杯水車薪。
華潤、華鑫、華美幾家供熱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方地區供暖與北方存在很大區別,由于使用率遠低于100%、熱損耗等問題,使得供熱企業一直在虧損。
清潔供暖 自發嘗試
如今,新建居民住宅、商貿、醫院、學校等建筑普遍實行集中供暖。但是,老舊小區由于初期沒有鋪設集中供熱管道,采暖依然存在問題。
為了取暖,徐州市老舊小區的住戶們開始自發嘗試以新能源為主的分散供暖。形式主要以家庭用燃氣壁掛爐為主,達到3萬多戶,也有少數用戶開始嘗試使用地源熱泵、電蓄熱等供暖形式。
“徐州冬天不取暖,真受不了!”徐州市民李樂(化名)說,幾年前家里裝了壁掛爐,使用燃氣取暖,因為燃氣的特性,為防止泄漏產生危險,所使用的材料不能馬虎,粗略算下來,李樂家壁掛爐的初裝費花了2萬余元。不過,分散式取暖隨用隨開,整個冬天下來,李樂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使用燃氣取暖的能源費3000元左右。
2016年冬天,家住徐州市泉山區奎園小區的退休干部張凌恩家裝上了來自德國進口的電蓄熱采暖設備,這組設備由北京德諾特科技有限公司免費提供,旨在通過示范作用,在徐州市泉山區奎園小區和云龍區東方美地小區市場化推廣。
張凌恩家中面積超過100平方米,初裝費15000元左右,靠電能采暖。他說:“電采暖非常便宜,取暖費加上所有的家用電器,一個月的電費才800元。”北京德諾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源介紹,這種設備在夜間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并儲存起來,白天再釋放熱能。由于國家鼓勵使用低谷電,所以使用低谷電采暖的費用相對較低。
孔維強透露:“目前,還有一種新的干熱巖供暖技術,春節前我們去考察過。上海有一家節能公司計劃來徐州實施。”
徐州,這座位于南方省份的北方城市,為了平衡經濟發展、生活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在探索中不斷前行,在執著中努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