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濤+劉宗華
扶貧方式有很多,而教育扶貧被賦予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使命。而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扶貧的范疇中又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魏榮慶看來,職業教育扶貧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職業教育扶貧不僅給貧困家庭“輸血”,更是在強化貧困家庭的“造血功能”。
不忘初心
“職業教育就是平民教育,飯碗教育,就業教育,兜底教育。今天,職業教育就是要幫‘窮人斬‘窮根,鋪富路。孩子有了高技能,就能找到好工作,家庭就有了經濟來源,脫貧就有了希望。今天的扶貧不再是給家庭‘一碗飯‘一桶水止餓、解渴的問題,我們要帶領學生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源‘飯店。”
2017年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期間,不管是座談會發言,還是接受記者采訪,魏榮慶談的最多的是“職業教育精準扶貧”。
魏榮慶是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德州交專”)校長,從事職業教育30多年。
德州交專建校之初,就把“職教興業,教育報國,教好一個學生,致富一個家庭,帶動一方百姓”確定為辦學追求。30年來,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忘初心,致力于職教脫貧、扶貧,為社會培養了十幾萬技術技能型人才,幫助幾萬個家庭走上富裕之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學校免費救助北川羌族自治縣職業高中111名學生,接他們來校復課,得到全國政協、教育部領導充分肯定,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曾表示,教育戰線最直接最緊迫的舉措,是通過實施高質量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支持貧困家庭子女通過就業帶動家庭脫貧,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是推動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
德州交專通過自身的過硬教學、關懷學生,來詮釋職業教育在推動貧困家庭脫貧致富中起的作用。
路徑探索
2016年5月21日,德州市教育精準扶貧啟動暨德州交專勵志班開班儀式在德州交專舉行。德州市扶貧辦、德州市教育局負責人出席會議。
德州市教育局局長張書鵬在講話中介紹了德州教育精準扶貧的現狀和任務。“德州作為山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有貧困家庭4.58萬戶,貧困人口9.58萬人,其中因學致貧家庭526戶,每年應享受資助的貧困學生4.9萬人”。
“對勵志班的同學,我們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層,關愛而不寵愛,不讓貧窮奪去孩子們青春的色彩。讓我們一起奮斗,為勵志班同學插上技能的翅膀,讓同學們勵志飛翔,用技能贏得出彩人生。”德州交專校長魏榮慶在勵志班開班儀式上做了表態發言。
“我們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我們怎樣,我們的家庭就怎樣,國家未來就怎樣。我們有出息,父母就有希望,國家就有發展的正能量。我們掌握了高技能,家庭就有了經濟來源,就能脫貧致富。我們要把愛國感恩的心情,化作勵志圖強的力量。勤勞筑夢,技能圓夢。” 德州交專2016級勵志班趙雅帥同學做了勵志演講。
這次會議吹響了德州市教育精準扶貧的沖鋒號,是德州市教育扶貧工作在新起點上的傳承和提升。德州交專勵志班開班,標志著德州市教育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助力精準扶貧
根據德州交專“職教助力,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未來三年,德州交專將陸續投入300余萬元,在德州市扶貧辦、市教育局的協助下,每年免費招收120名貧困孩子,組建勵志班級。勵志班同學享受學校“兩免一補”(免學費、住宿費,免費發放生活用品、校服、教材,補助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費)政策。
學校保證學生通過三年學習,掌握一門技術。勵志班同學如果選讀“3+4”本科預科或者“三二連讀”,升入高等院校后,學校還可根據個人實際繼續提供資助。
為了把惠民、扶貧政策宣講到位,德州交專根據市扶貧辦提供的名單,派出5個工作組、15名工作人員,驅車3萬多公里,深入11個縣市區鄉鎮、學校,用10多天時間走訪260余戶貧困家庭。
貧困生栗志(化名)一家三代擠住在兩間狹窄而又黑暗的土坯房里,靠低保來維持生活,他的父親、母親、奶奶都是殘疾人,姐姐患有癲癇,只有73歲的爺爺還算健康。
貧困生艾華(化名)3個月的時候媽媽去世,9歲的時候,父親打工墜樓身亡,之后就一直和年逾八旬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像栗志、艾華這樣因殘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并不是個案,在學校走訪的260多人中接近五分之一。
2016年12月,學校為勵志班同學每人發放了一件“雪中飛”羽絨服。讓人感動的是,一位男生挑了一件女款的,說要送給他媽媽,他媽媽已經好多年沒穿新衣服了。魏榮慶知道后,特別安排工作人員又給他買了一件。
今年春季開學,學校專門下發文件,凡是因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學校給予勵志班同樣的待遇,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
“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山東省優質示范校,我們設立了多個有助于學生未來發展,有助于國家建設的品牌專業,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內部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骨干、引領、輻射的示范作用。面對經濟社會新常態,我們深刻感受到,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做職教精準扶貧的示范。我們將用好創新豐富精準扶貧內容形式,用好協調平衡學校、家庭、社會關系,用好綠色促進勵志班同學健康好學向上,用好開放拓展教育扶貧的資源,用好共享激發全校師生精準扶貧的熱情。”魏榮慶表示,“今天,我們一起播下職教精準扶貧的種子。三年后,我們一定會收獲勵志班同學家庭脫貧致富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