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月驕 張斌 于碩

【摘要】 目的 探討度洛西汀與阿戈美拉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 按照數字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治療, 實驗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0.0%, 與實驗組的74.0%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睡眠障礙量表(SDRS)、神經功能缺損量表(CS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治療, 度洛西汀和阿戈美拉汀均能對患者的抑郁癥狀進行改善, 促進恢復期神經功能, 讓其生活能力提高, 但阿戈美拉汀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腦卒中;抑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068
腦卒中后抑郁是發生率非常高的一種并發癥, 不僅會加重患者的軀體癥狀, 同時還會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 降低其生活質量, 對病情恢復和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1-3]。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了度洛西汀與阿戈美拉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男48例, 女52例;年齡60~87歲, 平均年齡(69.2±6.1)歲;病程1~10個月, 平均病程(5.3±1.8)個月;患者病情穩定, 均存在睡眠障礙。所有患者均滿足腦卒中的相關診斷標準[4], 并經過磁共振成像(MRI)或頭顱CT檢查確診;同時滿足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有關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5]。排除精神病史、抑郁癥病史、意識障礙及失語患者。將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50例。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促進神經生長發育、改善腦循環等常規藥物治療, 并給予康復訓練等基本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度洛西汀, 初始劑量為20~40 mg/d, 之后結合患者病情將給藥劑量調整為40~80 mg/d, 早晚各口服1次。實驗組患者給予阿戈美拉汀片, 初始給藥劑量為25 mg/d, 之后結合患者病情將給藥劑量調整為50 mg/d, 于每晚睡前服用。如果患者睡眠困難則應加用地西泮片, 初始給藥劑量為5 mg/d, 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可以將給藥劑量調整為10 mg/d, 于每晚睡前口服。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通過患者治療前后的SDRS、CSS和HAMD的減分率對臨床療效進行判斷, 療效判定標
準[6]:痊愈:減分率>75%;顯著進步:減分率為50%~75%;進步:減分率為25%~49%;無效:減分率<25%;總有效率=
(痊愈+顯著進步)/總例數×100%。選擇副反應量表(TESS)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痊愈19例, 顯著進步16例, 進步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0%(35/50);實驗組患者中痊愈21例, 顯著進步16例、進步9例、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74.0%(37/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HAMD、SDRS以及CS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30.28±2.52)、(28.07±1.76)、(20.74±1.49)分;實驗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30.52±2.55)、(28.86±1.82)、(20.64±1.53)分。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7.58±
1.57)、(7.02±1.88)、(7.26±1.69)分;實驗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7.18±1.53)、(7.20±1.53)、(7.08±
1.85)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10例患者發生嗜睡, 11例患者發生頭暈, 8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 4例患者發生靜坐不能, 9例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4例患者發生失眠,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46/50);實驗組中2例患者發生嗜睡, 3例患者發生頭暈, 3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 1例患者發生靜坐不能, 1例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3例患者發生失眠,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13/5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卒中后抑郁是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心理障礙, 近年來腦卒中后抑郁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臨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對于腦血管病患者來講, 患抑郁癥的發生幾率為20%~79%, 腦卒中后抑郁情緒、失眠會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的預后[7-11]。阿戈美拉汀作為有獨特機制的新型抗抑郁藥物, 能有效激動褪黑激素能受體激動劑MT1、MT2, 而且能有效拮抗5羥色胺受體, 讓患者的生物節律恢復同步化, 最終實現抗抑郁效果[12-1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中痊愈19例, 顯著進步16例, 進步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0%(35/50), 實驗組患者中痊愈21例, 顯著進步16例、進步9例、無效4例, 總有效率為74.0%(37/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對照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30.28±2.52)、(28.07±1.76)、(20.74±1.49)分;實驗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30.52±2.55)、(28.86±1.82)、(20.64±1.53)分。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7.58±1.57)、(7.02±1.88)、(7.26±1.69)分;實驗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分別為(7.18±1.53)、(7.20±1.53)、(7.08±1.85)分。治療后兩組患者的HAMD、SDRS、CS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10例患者發生嗜睡, 11例患者發生頭暈, 8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 4例患者發生靜坐不能, 9例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4例患者發生失眠,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2%(46/50);實驗組中2例患者發生嗜睡, 3例患者發生頭暈, 3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 1例患者發生靜坐不能, 1例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3例患者發生失眠,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13/5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治療, 度洛西汀和阿戈美拉汀均能對患者的抑郁癥狀進行改善, 促進恢復期神經功能, 讓其生活能力提高, 但阿戈美拉汀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安旭光, 左津淮. 阿戈美拉汀合并認知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效果. 四川精神衛生, 2016, 29(2):137-139.
[2] 劉文濤, 鄭德強, 任文杰, 等. 抗抑郁新藥阿戈美拉汀雜質的合成. 食品與藥品, 2015(6):400-403.
[3] 楊琪. 氟伏沙明與帕羅西汀對老年抑郁癥的治療效果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147-148.
[4] 史紅. 氟伏沙明與帕羅西汀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 醫療裝備, 2016, 29(12):134-135.
[5] 陳懇, 彭紅星, 黃興東. 阿戈美拉汀與度洛西汀治療抑郁癥患者的療效分析. 中國民康醫學, 2016, 28(12):4-6, 9.
[6] 于志軍, 么憲偉, 段新, 等. 阿戈美拉汀治療老年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比較. 中南藥學, 2014(7):708-710.
[7] 么憲偉, 李滟嵐. 坦度螺酮聯合阿戈美拉汀治療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研究.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14, 37(2):71-73.
[8] 焦燕, 李宗國, 包廣亮. 阿戈美拉汀與度洛西汀治療抑郁癥的效果對照研究.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4(6):824-826.
[9] 岑利平, 鄒軍輝, 馬云芳. 度洛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首發抑郁癥療效的對照研究. 現代實用醫學, 2012, 24(6):683-684.
[10] 高宏強, 尤加永, 顧廣善. 度洛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 海峽藥學, 2012, 24(7):94-95.
[11] 費錦鋒, 戴紅, 吳杰, 等. 度洛西汀與文拉法辛治療首發抑郁癥療效和性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1):47-49.
[12] 廖萍. 度洛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 醫學信息, 2016, 29(16):397-398.
[13] 董琳琳, 焦華丹. 度洛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1):176-177.
[14] 周純, 王鵬. 認知行為療法合并度洛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分析.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35(6):592-593.
[15] 周曉靜, 賈曉菊. 瑞波西汀和度洛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對比. 中國藥業, 2015, 24(24):76-77.
[收稿日期: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