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華
【摘 要】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評價也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成功教學的基礎,而且是進行各種教育決策的基礎。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對學習內容、方法及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學評價具有評定、啟發、激勵、引導等多方面的功效,精當的評價語、靈動的評價方式能夠為一節課增添不少亮色。
【關鍵詞】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對策
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部分教師的教學評價存在:單純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或者物質獎勵;評價標準、方法單一;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結果,不注重發展與變化過程;忽視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的學業成績在評價中仍占主導地位。由此,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教學評價也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成功教學的基礎,而且是進行各種教育決策的基礎。
一、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方式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性格、心理特征,還是認知水平,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在評價學生時,要緊緊抓住“學生是主體”這個角度來分析,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元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在評價學生時,不搞一刀切,不排隊不排名次,不分優劣等級,應該以學生為本,只要每一個學生在某一個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這名學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在某個學段落后,經過努力后又趕上;允許學生某個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許個別“超?!睂W生脫穎而出,跳級學習。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二、以發展為核心,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當學生的需要與興趣被尊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激發起學習與發展的動機。作為課堂學習者,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學生個體最主要的需要。他們希望通過評價,在集體的目標范圍之內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發揮自己的潛能,掌握自己發展的方向和未來前途,決定和實現自己的發展需要,不斷地自我創造和提高。因此,當前的教學評價應“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生存價值和學業發展價值,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激勵、自信和不斷前進的動力,從而提高學業水平。教師應以人性化的態度對待學生,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需要、選擇、人格等,和學生對話、溝通,相互理解和協商;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發揮主體積極性,主動參與評價過程;更多的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和體驗自身價值機會,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最好的發展與自我實現的工具,而不只是評等、分類的工具。
三、評價標準、方法和主體多元化,適應學生個性差異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齡、經歷、家庭背景、學習風格等表現出個性差異,用一把尺子、從一個角度、采用單一的模式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評價是不合理的、不科學的。
因此,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應表現出動態、發展的特征。例如,為了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并關注個體差異,運用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是必要的,它通過收集表現學生發展變化的資料,能夠反映學生成長的軌跡,學生本人在成長記錄內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動權和決定權,能夠充分體現個體差異。同樣,表現性評價創設了真實的情境,通過學生活動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不但能夠評價學生知道了什么,還能夠評價學生能夠做什么,還可以在學生的實際活動中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與分享,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等。因此,教學評價應體現個性差異,以促使每個個體盡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的發展。
四、科學利用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教師各方面的努力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運用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價學生本無可厚非。但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學生的學業成績被異化為考試分數,運用學生成績評價學生的發展在許多學校和地區表現為運用純粹的學生期中、期末或升學的考試分數。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既有認知領域,也有情感和動作技能領域。單一的考試成績測評的是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生的能力、態度等卻無法靠單一的考試分數來評價。作為教師,教育和教學是不分家的。因此,應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學生學習、變化的信息,如學生考試成績、平時表現、學生的進步狀況、學生作品集、學生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等來評價學生。另外,學生的學業成績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其結果與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準備情況,與學習習慣、目的、方法、態度、興趣等個性特征有重要聯系,同時也受家庭與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對學生的起始水平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僅憑某次考試成績對學生的發展進行評價不僅不科學,而且會誤導學生的行為。所以,要科學地利用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學生,必須多方面收集學生信息,并做具體的分析。
五、通過評價反饋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和促進作用
教師無論是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還是采用物質獎勵,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目標、準確的觀察和信息的收集、恰當的評價結論,隨意的激勵是無法對學生起到促進作用的,而且還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造成很多學生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盲目樂觀起來。教師的激勵不在于對學生一味表揚,只要教師與學生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并用發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學生,逐步培養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提高他們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學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評,學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并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評價中的反饋環節對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同學和家長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教學效果。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我們要用新課程理念看待教學評價,為促進學生發展而改革我們的教學評價。評價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才能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對學習內容、方法及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的教學評價具有評定、啟發、激勵、引導等多方面的功效,精當的評價語、靈動的評價方式能夠為一節課增添不少亮色。
【參考文獻】
[1]陳玉琨著.《教育評價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張玉田等編著.《學校教育評價》,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
[3]王漢瀾主編.《教育評價學》,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