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梅
摘 要:金融工具會計計量問題算是會計界的重大難題之一,也是熱點之一,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與世界金融環境融為一體,對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國際會計準則日趨完善和相同的情況下,中國也在努力研究和改進金融工具的改革創新問題,并于2006年頒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包括針對金融工具的四份具體準則。但由于一些原因導致我國的會計計量仍然落后于國際準則,在企業交易和資金籌備等各方面帶來了影響,因此,本文針對這一情況,簡要闡述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的基本內容和我國面對現今金融計量體系的改變應采取何種改進措施。
關鍵詞:金融工具;會計計量;改進措施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人們對于公允價值和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的問題產生了進一步的質疑和不滿,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應對金融危機、化解風險,大幅修改了金融工具計量準則,并與2009年-2010年發布了修改后的有關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的ED、2009和IFRS9兩份準則。接下來將對有關內容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金融工具的定義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金融工具都沒有一個精準的定義,所以通常意義來說,金融工具就是指金融市場上資金的需求者向供應者出具的書面憑證。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金融工具的定義則是指“能形成一個實體的金融資產同時又能形成另一個實體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任何合約”。
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工具逐漸發展出了基本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的金融工具。基本金融工具是衍生金融工具運行和發展的基礎,主要包括流動現金和具有限制性的票據、有價證券。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創新的產物,本質可以理解為一種金融合同。當前我國不管應用哪種金融工具,都應在國際計量準則的體系下合理選擇,力求最大程度的為企業規避和控制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我國和國際的金融會計計量準則
1.我國最新的會計計量標準
為了加強企業對金融工具的風險監督并提高企業信息質量,同時最大限度的規避我國金融風險,促進我國會計制度準則與國際接軌,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最新的會計準則,明確了金融工具的計量問題。該準則中對金融工具的計量分為了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在初始計量中要按著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而在后續計量時,因涉及方面較多則應以攤余成本進行計算。
2.國際最新的會計計量準則
IASB發布的征求意見稿關于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的主要規定是:金融工具只有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兩種方式,并且禁止兩類金融資產的重分類,保留了意在消除會計不匹配的公允價值選擇權。IFRS9則認為分類和計量的要求只適用于金融資產,且負債計量時應考慮信用風險因素,所以金融負債不能以攤余成本進行評估計算。同時,當商業模式發生變化時,為降低風險是可以將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進行重分類的。兩項準則在某些方面有著區別,但都根據現實情況作了相關調整,力圖更好的改革金融工具會計計量方式。
三、我國現今金融工具計量的現狀
在我國會計計量方面,在基本金融工具上有著較詳細的規定制度,但還是以歷史成本為計量標準,如應收賬款、股票、債券等。但歷史成本的計量方式是根據交易發生時實際發生的資產或負債,而金融工具本身具有流動快、投資短的特點,因此若使用歷史計量工具就會很難反映出市場的真實信息。同樣,使用公允價值計量也存在一定問題,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較低的階段,若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則會出現被人操控利潤的現象,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中,某些會計計量制度中還有很多不規范或不太明確的地方,如應收賬款轉讓價值的確定問題。對衍生金融工具而言,會計計量準則需要修改、補充、規范的內容就更是數不勝數了。盡管我國根據國際計量準則在近些年做了適當調整,但由于對公允價值和攤余成本的應用、制度等還不完善,在實際會計計量中還存有很多問題。所以,為了適應國際金融體系的不斷變化,我國應隨時關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和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發布的信息,不斷研究學習,根據我國的實際金融情況,不斷改進我國的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方式。
四、對完善我國金融工具計量準則的建議和對策
1.重視金融工具計量相關理論的研究
馬克思曾說過:“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錯誤的理論則有阻礙作用。理論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因而能夠使我們縱觀全局,遇見事物的的發展趨勢和前進方向,從而指導人們的實踐。”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工具計量準則要想更好的應用在金融體系之中,就必須有堅實的理論作為支撐,促進金融工具科學的發展。因此,國家應當重視起與金融工具計量相關的理論內容的研究,在這方面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力度,使各大高校或研究機構有著充足的保障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同時,金融學界也應該著重這方面的研究,并且積極與國內外的各高校、機構開展多方學術交流,緊跟時代經濟發展潮流。
2.關注國際動態,立足國情
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基本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有關內容,這對于我國制定符合本國需求的會計計量制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應該加強對ISAB和FASB的合作與關注,實時關注國際金融的最新動態,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盡量使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與國際趨同。同時立足于國內金融工具計量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差異,在堅持當前國際金融分類和計量方式的前提下,尋找出適合我國的解決辦法。
3.將我國市場逐步融入世界金融體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應該逐步開放我國的金融市場,加大金融改革的深化力度,將我國的金融市場融入進世界金融體系之中,活躍市價并完善金融工具的價格形成機制,在此基礎上保證公允價值的運行和金融工具的發展。同時,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力創建多層次的公允價值評估體系,使金融企業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場信息進行評估和判斷,采取合理的依據、進行客觀判斷,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4.加強金融法律法規的建設和金融市場的監管
要想使金融工具順利、安全的進行計量,首先就應該在法律層面對金融工具計量和交易進行規定,將金融市場上各類金融活動納入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之中,減少機會成本問題的出現。同時,還要完善監管制度、豐富監管渠道,將整個金融市場融入各方強有力的監管之中,避免企業或個人鉆法律的空子,利用金融工具計量謀取不正當利益,讓國家的監管真正的具有威懾力和管控力。
5.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金融類企業和上市公司,應加強相應的會計培訓。使相關會計人員及時了解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相關業務及套期會計處理方法;掌握公允價值的計算、運用等;通過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準,避免在進行核算和計量時出現計量價值偏離公允價值的現象。同時,也要注意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讓會計人員按著規章制度合理合法的工作,為金融工具會計的實際運用提供一個良好的企業環境。
在目前階段,盡管IASB和FASB都根據當前世界金融情況,進行了相關的金融工具計量準則的更改和完善,但是在金融工具計量的很多關鍵問題上仍爭論不斷,無法形成一個統一合理的標準。對于這一情況,我國應該明確認識到金融工具會計計量準則是一項復雜的、綜合的準則,要深刻認識到合理的金融工具計量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性。所以應積極向IASB和FASB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國的金融計量方式更進一步的融入世界,更有利于我國金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倩.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問題研究[J].經濟師,2011.
[2]余春燕.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7.
[3]田瑛偉.金融工具會計計量與風險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