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君+唐艷


[摘要] 目的 剖析合理應用阿奇霉素在急性腸炎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該研究于2014年11月—2016年8月間整群選取106例在該院治療的急性腸炎患者,按入組時間分組106例急性腸炎病例:實驗與對照均53例。兩組都予以對癥基礎治療,實驗組同時視患者病情與阿奇霉素藥理機制采取最佳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用藥,對照組僅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阿奇霉素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 結果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7%、抗菌藥物費用為(251.68±55.94)元、療效總有效率為98.11%,對照組分別為20.75%、(329.62±67.45)元、84.91%。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于急性腸炎對癥基礎治療中合理應用阿奇霉素,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增強臨床療效。
[關鍵詞] 合理;急性腸炎;效果;阿奇霉素
[中圖分類號] R5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b)-01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zithromycin in treatment of chordapsus.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the study in November 2014 to August 2016 selected 106 cases in the hospital treatment of acute enteritis patients, 1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ordapsu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both groups adopted the basic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best method for med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Azithromycin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Azithromycin treatment only by the intravenous dri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tibacterials expense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urative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77%,(251.68±55.94)yuan, 98.11% vs 20.75%, (329.62±67.45)yuan, 84.91%]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P<0.05). Conclusio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zithromycin in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chordapsus can reduce the drug adverse reactions and enhanc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Rational; Chordapsus; Effect; Azithromycin
臨床上,阿奇霉素[1]屬于大環內脂類抗生素,抗菌譜廣,半衰期長,抗菌活性強,生物利用率高,在現階段中已然成為了感染性疾病的一種主要治療藥物。有報道稱[2],雖阿奇霉素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但因阿奇霉素不合理應用引發的不良事件也頻發,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嚴重影響預后。該研究整群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8月間該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對其實施合理應用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相關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現將該次研究的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急性腸炎病例106例為研究對象,該研究所選病例都符合“急性腸炎臨床診斷標準[3]”,并獲得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按入組時間對106例患者進行分組:雙號入院視為實驗組,單號入院視為對照組,每組53例。實驗組男29例,女24例;年齡24~63歲,平均(44.15±6.18)歲;病情為輕度者,17例;中度者,31例;重度者,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23~62歲,平均(44.06±6.13)歲;病情為輕度者,16例;中度者,29例;重度者,8例。兩組病情嚴重程度、性別構成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①有慢性疾病者,如:高血壓;腫瘤;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②合并神經系統疾患者。③阿奇霉素過敏者。④肝腎功能異常者。⑤有精神疾病者[4]。
1.3 方法
兩組都接受對癥基礎治療,即:止吐;調節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解除胃腸痙攣。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病情與阿奇霉素藥理機制,對患者進行科學用藥,具體為:病情為輕度者,口服阿奇霉素(餐前1 h亦或者是餐后2 h),0.5 g/次,1次/d,維持治療3 d[5],該藥品的批準號為準字號“150111225”。針對中重度病例,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0.5 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并以靜脈滴注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用藥,嚴格控制滴速為40滴/min,1次/d,維持治療3 d[6],該藥品的批準文號為準字號“B10120150”。同時于用藥期間,對患者進行用藥方面的指導;患者用藥后,注意觀察其基礎生命體征變化,一旦發現患者有胃腸道反應或嗜睡等異常情況出現,立即調整用藥劑量;針對出現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病例,需立即改用其它藥物。對照組阿奇霉素的用藥方式為:靜滴阿奇霉素注射液(0.5 g)+生理鹽水(150 mL),控制滴注頻率為40滴/min,1次/d,維持治療3 d。
1.4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用藥后有無心慌或頭痛等不良反應出現,記錄抗菌藥物費用,并作相應的對比分析。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用藥3 d內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性質與次數均恢復正常;輔助檢查提示正常。有效:用藥3 d內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大便性質與次數有好轉趨勢;輔助檢查提示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者病情無變化,亦或者是加重。臨床療效總有效計算方法:顯效率+有效率[7]。
1.6 統計方法
該研究數據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綜合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反應分析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7%,對照組為20.75%。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療效分析
實驗組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抗菌藥物費用分析
實驗組抗菌藥物費用為(251.68±55.94)元,對照組為(329.62±67.45)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475 2,P<0.05)。
3 討論
阿奇霉素[8]作為一種臨床較常使用到的抗生素,有如下幾個特點:①相比較于喹諾酮類和同類抗生素,阿奇霉素的半衰期更長。②藥物生物利用度高,可被機體快速吸收入相關組織中。③抗菌譜廣,有資料顯示[9],阿奇霉素對多種細菌都有較顯著的抑制作用,如:葡萄球菌;肺炎支原體;革蘭氏陰性菌;衣原體;革蘭氏陽性菌;沙眼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④患者在應用阿奇霉素后,藥物的有效成分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在多形核白細胞中,并快速轉移至病灶處,提高病灶處藥物濃度。
近年來,隨著阿奇霉素使用范圍的增加,由阿奇霉素引發的藥物不良反應也日益增多,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則主要是阿奇霉素的不合理應用。對此,提高臨床應用阿奇霉素的合理性成為了我國臨床研究的一大熱點。研究發現[10],相比較于口服制劑,靜脈制劑的藥物不良反應更多。為此,臨床醫師在對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時,還應結合其病情狀況,同時根據藥物的藥理作用,為患者選取最佳的用藥方式,明確用藥劑量。此外,患者用藥后,醫務人員還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患者有不良反應出現,立即予以對癥處理,若有必要可更換成其它藥物。針對靜脈用藥的病例,為盡量減少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需嚴格控制滴速,合理調整藥物濃度,防止因滴速過快亦或者是藥物濃度過高引發不良反應。另一方面,醫師作為患者病情診斷與治療的核心人物,需在患者病情確診后,充分了解其有無既往藥物不良反應史、是否對阿奇霉素過敏,然后再有針對性的為患者制定最佳的用藥方案。對于有家族史的病例,需于用藥期間給予重點監護,若有過敏跡象,立即停藥,同時給予抗過敏治療。有研究表明,對73例急性腸炎病例進行阿奇霉素治療,其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1%(3/73)、總有效率為98.63%(72/73),這與該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用阿奇霉素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7%、療效總有效率為98.11%。提示,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臨床療效好,藥物不良反應少。而該次研究結果也證實,實驗組抗菌藥物費用、療效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合理應用阿奇霉素對急性腸炎患者病情的恢復來說起著較重要的作用,且其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這一方面上也有著較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朱梅芬.急性腸炎治療中阿奇霉素合理應用的臨床意義[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6):754-756.
[2] 孫麗新,周江閩,黃菊,等.阿奇霉素對急性腸炎的治療效果及藥理分析[J].心理醫生,2015,21(12):129-130.
[3] 俞笑山.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50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8):266-267.
[4] 王潔.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4,34(3):54-55.
[5] 徐菊.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54例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344-345.
[6] 楊世展.阿奇霉素在急性腸炎患者中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9):107-108.
[7] 羅君櫻,李嫻,梁瑩,等.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50例療效評價[J].今日健康,2016,15(4):63.
[8] 趙桂芳.應用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療效及安全性[J].求醫問藥,2013,11(7):302.
[9] 阿依古麗·吾拉依穆.探究阿奇霉素對急性腸炎的臨床治療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 16(28):77,81.
[10] 許勇鋒.阿奇霉素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3):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