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艷
小學階段數學總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和鞏固小學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應用意識等能力的重要過程。但由于復習內容多,時間緊,該怎樣進行有效的復習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復習前,應全面調查了解每個學生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有層次地進行復習指導,精心組織復習內容,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完善的復習計劃,那么教師在復習時就會無針對性。
二、復習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目標。總復習是小學階段最高層次的復習,要達到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進行系統整理,把零碎的知識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由網組成塊,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網絡。復習的內容、目標和要求一定要明確。一些基本概念、定理等要向學生表達清楚。對復習的知識要讓學生明確哪些內容該掌握到什么程度,是達到只知道、懂、會用,還是能靈活運用?還要讓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屬于重點、難點、疑點。這樣能讓學生在復習時對知識點中的重點有所側重,難點有所突破,疑點有所解決。
2.巧妙用法。復習是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一般無新鮮感,學生難免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應注意花心思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比如,對復習中的疑難問題開展激烈的辯論賽,也可設計一些“巧奪紅旗”、“數學知識競賽”、“練習闖關”、“智慧大拼盤”等有趣游戲活動。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學得輕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除此以外,教師還要注意采用生動、親切、有趣的語言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
3.精心選例。復習課最忌諱的是題海戰術,使學生不堪重負。為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例題時要有代表性、綜合性,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打下基礎,不應是機械地重復過去教學的過程,復習時應當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舊”題也應“新”做。所以復習范例應做到數量少、容量大、覆蓋面廣、啟迪性強,從而達到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目的。例如在復習《比例》時,可與分數、除法進行類比復習,可舉這樣的例子:( ):16=2÷( )=( )/4=( )%=0.25。
4.靈活訓練。組織靈活有效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復習的重要環節。復習中若能在訓練內容上、層次上、形式上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練習時,可以同時出示基礎題、提高題、綜合題三種類型的題目讓學生分層練習。這樣就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達到了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秀生“吃得飽”的目的,實現人人都有進步的復習目標。
5.認真審題。在復習中,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讓學生看清每道題的特點,靈活選擇合理的解題方法。很多學生在做題時因為粗心,不認真審題導致會做的題也出現錯誤,這樣造成考試丟分是相當可惜和不該的。因此,教師在復習時也要傳授給學生一些科學的解題方法,培養嚴謹認真、先易后難的學習態度,養成勤于檢驗、會用簡便算法的良好習慣。復習時,老師也可有意識地選擇經常出現錯誤的同學進行板演,集體更正,引起學生重視。例如在計算以下這題時,很多同學會這樣計算:1/3÷(1/3+1/9)=1/3÷1/3+1/3÷1/9=1+3=4。出現這種錯誤,主要的是學生對運算定律沒有正確理解。又如在計算2.5×4÷2.5×4時,一些學生可能會這樣計算:2.5×4÷2.5×4=10÷10=1。導致這種錯誤,主要是學生沒有弄清運算順序, 由此可見,認真審題、勤于檢驗在解題中是何等重要。
6.融會貫通。總復習不是將各冊教材的基礎知識從頭到尾重新講一遍,而是通過反芻、消化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彌補過去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缺漏,使學生平時所學的零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清晰化,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通過知識的回顧、疏理、歸類,從知識縱向的發展和橫向的溝通去形成知識的結構網,對知識的理解就能從分散到集中。因此在復習時,教師除了精心設計問題,還要對一些習題變換條件和問題,做到一題多改,一題多問,一題多解,讓學生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過程中,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做到舉一反三、前后銜接。讓學生從知一點,到會一面,再到通一片。例如在復習“圓柱的側面積”時,老師不妨引導學生將練習題“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1米,高是15米,求這個圓柱的側面積。”改寫成“一臺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15米,直徑1米,求該壓路機的前輪滾動一周壓過公路的面積。”表面上看這兩題有很大區別,實際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還是相同的,這樣改動更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7.準確評價。評價包括試題評價和學生評價。
(1)試題評價。試題的擬定要準確,難度、數量要適中。測試的次數要控制,防止加重學生負擔。評價方法要恰當,一般有針對性評價、個別評價、歸類評價。在講評試卷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考試成績很好,錯題少,應該采用針對性評析,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如果一些簡單的題,只有幾個同學做錯,放在班集體一同分析,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大部分學生沒有興趣。還有一些拔尖題,后進生聽不懂,這兩類學生只能利用其它時間單獨進行輔導,采用個別評價方法,這樣有利于促進全體的發展。對于一些題目學生出現同類型的錯誤,教師可將錯誤進行歸類講評。試題講評方法除此之外,還可根據評價主體不同,可分為自評、互評、師評等方法,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評價方法。
(2)學生評價。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適當的評價就像一劑良藥,能起到催人奮進等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對于學生的評價,老師一定要適時、恰當,切不可盲目濫用,多了或少了都無法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在評價上,優等生重在評其優異的學習成績,中等生重在評其積極的上進心,學困生重在評其誠懇的學習態度。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應采取不同的復習方法。希望通過科學、有效的復習,幫助學生形成完整、合理的知識體系,在考試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取得可喜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