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峰
微課,作為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成為在遠程教育領域中一個重要手段,并廣泛應用于各種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當然信息技術課也不例外,圍繞信息技術課堂的特點,應用微課展開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研究課題。
目前,微課主要基于網絡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遠程學習,在有效應用微課的基礎上能大大提高學生對未學知識的探究、已有知識的鞏固拓展、重點難點的理解。信息技術課因為其特殊的教學手段及豐富的教學工具,與眾課目不同的教學特色,很早就在課堂中起用了“自主學習”模式的探討與研究。而微課的教學模式也是最早運用“自主學習”的手段之一。微課的使用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有著獨特的優勢。因為信息技術課堂的特點是與計算機相結合,使得微課視頻教學很容易就在信息技術課堂實現。下面我就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談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一、信息技術課進行微課教學的重要作用
1.減輕教師重復教學。通常信息技術課經常要求教師進行演示,而演示又是教學中重復頻率非常高的,在傳統課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如何去自我減壓或者提高課堂效率又成了我們平時所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制作教學視頻,也即微課的萌芽,就成了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手段。
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通常會看教師演示或者講解,也可以通過教材來獲取知識,但是這種效率通過率比較低,如受課室遠近、教師語音大小、周邊影響等因素,也比較難發揮學習的自主學習或者自主探討的習慣。學生使用微課學習后,理解能力,領悟水平也比以后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的同時,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或者研討活動,讓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參與其中。所以微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3.分層教學,促進后進生。信息技術課,所面對的學生是多層次的。學生從小接觸的信息技術工具時間都不同,成績優秀的學生水平不一定高。所以,造成了信息技術課堂學生的層次更具有多樣性與片面性。而自主學習,微課的引入,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適用的。因為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有了微課,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觀看不同層次或難度的教學視頻,也可以重復觀看,直到把知識掌握。而基礎相對比較好的學生就可以選擇高層次的,復雜的任務去完成,這樣同時也引導了學生正確地學習,使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課堂選擇性導入微課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有其前提與依據。信息技術課堂有多種課型:理論課、實踐課、作品制作評析課等等。不同課型對微課有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要用到微課。如理論課和作品的評析課,這部分課型更需要的是教師面對面的講解和師生的互動交流,亂用微課反而會越俎代庖,形成重復講授,影響上課的效率與質量。通常需要在課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是實踐課和作品制作課,這些偏重實踐操作的課型。下面我淺談一下幾種信息技術課型對應用微課的不同要求:
(1)實踐課。這類課型如七年級“計算機基本操作”、“暢游互聯網”,九年級“電子表格的使用”等,這種相關類型課都需要學生主動的探究,動手去實踐,可以說是實踐性非常強,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處理日常計算機的技巧。教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探究,假如對每一個操作都使用微課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動力,以及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容易陷入對微課教學的依賴。這種類型課,微課應該有目的的發放,比如對于課后或者拓展部分,就可以設置微課,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讓不同層次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探索。
(2)作品制作課。作品制作課在教材上如八年級“Photoshop海報制作”、“二維動畫制作”等,都是對學生構建知識、鞏固知識和提高知識的課型,同時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收獲信心,得到贊許及肯定。這時候主角應該是學生自己,而非教師本人。教師更應該轉變“講師”的角色,演變成“導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研。而微課的運用,讓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增加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時間,更能夠發揮學生的創作、創新精神。但是微課使用也要慎重,應該按需發放,內容也不能過于全面,而應該主要針對難點,或是一些有創意的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微課的內容設計上注重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這一點非常重要。
自主學習模式,不應只局限于微課,微課只是自主學習模式實現中的一種。信息技術課的自主學習模式,更值得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深入地探討更多實現的方法,進一步促進課堂效率,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技術課堂改革也是一樣,微課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運用好微課可以服務課堂,提升課堂。不管哪種課改模式都是為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希望通過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手段的引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快樂高效,讓微課給信息技術課堂帶來一個嶄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