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爭
【摘要】同課異構是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對很多新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而言,同課異構是把握課堂教學規律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過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感悟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同課異構 活動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一、同課異構的概念論述
同課異構,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的教研活動。也就是說面對同一章節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課程理解,進行自主備課教學,目的在于不同的教師面對相同的教材,能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建構出不同意義的設計,呈現出不同教學風格的課堂,賦予靜態教材以生命活力,培養出個性特色的創造性。
“同課異構”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通過上交流課、聽課、評課,用“比較研究法”,能夠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是繼承和批判的統一。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為構建合理高效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校進行《“同課異構”教研方式的研究》課題研究,以“高效課堂”為核心,用“同課異構”模式來開展,通過不同的教師針對相同教材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塑造不一樣的“高效課堂”,打造各具特色的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1.案例描述。本次選擇的教學案例以小學三年級PEP 教材Unit 3 的《My Friends》為案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如何形容朋友或者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并結合句型“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Hes... ”,靈活運用這個句型描述身邊的人。由活動組組長分配好教學任務以后,就由教師甲和教師乙擔任此次教學活動,并有其余教師共同聽課、評課。
(1)教師甲的教學情況描述。首先,教師在導入新課程之前,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My name's …”,回顧已學過的知識內容,然后提問一名男生“What's your name?”該名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就趁熱打鐵對大家說“His name is… He is…”教師問學生“What's his name? ”啟發學生回答“His name is…”教師繼續指其他男生,讓學生回答“What's his name?” 教師再指另一個男生,讓一個學生問“What's your name?”另一個學生回答 “His name is…”(重復幾組之
后),教師指著一個女生說“She's… Her name is…” 然后問學生“What's her name?”讓學生試著回答:“Her name is…”此時教師強調女孩的時候要用“shes… ”這樣的句型,并重點講解。
其次,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和簡單的交流訓練,根據學生對這種授課方式的反饋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對話練習,讓學生兩人一組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的問答練習。
最后,教師就出示課文人物圖片,通過學生熟悉的和藹可親的人物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通過文中的圖片指導學生做問答: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2)教師乙的教學情況描述。首先,在正式講課之前,教師面帶微笑,走下講臺與學生握手問候,并一邊握手一邊向學生提問“What's your name?”然后再得到幾位同學的回答以后,再詢問其他的同學“Whats his name? ”,在這樣簡單的幾分鐘互動時間里,教師通過與學生現場課堂互動,增加學生對本節課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然后,教師一邊播放歌曲“My friends”,一邊向學生展示圖片,圖片選用的主要有學生照片,學生感興趣的明星以及著名的詩人等等,通過展示人物圖片,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描繪人物外貌的詞匯。教師乙拿著學生的照片,但不讓學生看到照片正面,而是向學生有意識的提問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our class. 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has glasses.…Who is he?”利用這樣簡單的詞匯和語句描述班里同學,讓同學彼此加深印象,也用形象的朋友,給學生更多的英語學習和應用機會。
最后,教師展開簡單的小組學習,出示Sarahs friends: Kate, James, Ben, Ann的畫像,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自選一位人物進行練習。練習的具體要求主要是讓小組同學描述人物,其他小組的同學根據這一組學生對任務的外貌描繪猜出是哪位人物形象。運用這種趣味簡單的游戲活動,鞏固復習前面所學單詞和句型。也能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共同了解,提升班級和諧的氣氛。
2.評課議課。在本次教學中可以發現,兩位教師在發現和突破難點的方法上選擇明顯不同,教師甲重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的重復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乙重在于引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興趣,采用巧妙的師生互動和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更具有意義。
教師在英語教學備課時,不僅要準備教材上已有的教學內容,還需要根據教學目標,適當的添加一些趣味的、教材沒有的教學內容,并在確定教學難點以后,運用多種教學途徑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三、同課異構活動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表現
1.情境創設的多樣化和有效性。同課異構,是教師通過觀課活動,自主性、創造性地對原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進行再次的自我設計。每一位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都會進行課堂導入,通過應用小插曲、小游戲、歌曲、視頻等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好的課堂導入,不只是活躍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導入新知識。教師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選擇不同的策略,運用不同的資源建構出不同意義的教學設計,呈現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因此,設計課堂導入這一教學環節時既要簡潔,又要切入主題。
2.關注學生參與的全體性和有效性。“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突出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的獨自理解與應用,突出授課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特點,注重設計學生喜歡學的、教師能教的新的教學方案,關注學生參與,真正的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以促進學習。運用小組合作,給全體學生更發言和表現的機會,促進學生共同提高學習成績。通過給學生定制小組學習目標不讓小組學習流于形式,也能避免注重“優生”這樣的課堂教學弊端,而是在教學中更加關注“中游生”和“學困生”的學習,采用同課異構活動,讓每個教師充分感受到教學的多樣化。
3.關注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同課異構”充分體現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的獨特理解和實踐,充分體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個性化的不同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重在于啟迪、點撥,鼓勵學生自我成長、自主學習。
四、結語
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活動,能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為了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同課異構”教研平臺借鑒他人教學設計和教學思想,成就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逐步達到和諧統一、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夏雷.新教材背景下小學英語有效教學探究——基于部分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案例的分析[J].英語廣場,2015,06:154-155.
[2]唐敏芳.同課異構活動與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J].英語廣場,2015,11:152-153.
[3]姚桂招,喻小蝶.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同課異構”調查研究——以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為例[J].英語教師,2016,11:32-36.
[4]漆佩,王小珍.從“同課異構”課看中學英語聽說課的有效構建——基于鐵山一中的聽課實踐總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06:137-140.
[5]魏曉彤.“同課異構”網絡教研模式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02:110-113.
【基金項目】湛江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課題,編號(zj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