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詠琳+謝正喜
(信陽市農業科學院 河南 信陽 464000)
【摘要】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從內外因兩方面,在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調整經濟結構、擴大社會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在發展過程中也受到了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而融資問題首當其沖。
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直接融資條件高。我國現有規范正常融資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直接融資條件非常高,實際上僅僅是針對大企業而言的。對中小企業來說,因為無法進入相應的市場而處于未被相關法律規范的狀態。我國雖然在深圳交易所推出創業板市場,但由于其規模有限,真正能到該板塊上市融資的中小企業仍然極其有限。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有資金困難時,往往以現有法律并未規范的其它融資形式來滿足企業資金需求,這就是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占有相當比例的根本原因。
間接融資缺信用。在發達國家,有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有良好的信用文化。而我國社會信用缺失,守信成本遠高于失信成本,如行政腐敗、逃廢債務、經濟詐騙、假冒偽劣等一系列失信現象比比皆是,加上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執法不嚴等主觀因素,使失信現象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整治,從而也更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民間融資不規范。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增強了經濟運行的自我調整和適應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給不足所形成的資金缺口。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民間借貸運行的資金在1000個億以上。但是,民間借貸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存在著交易隱蔽、監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確定、風險不易監控,以及容易滋生非法融資、洗錢犯罪等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法規予以引導和規范。
利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銀行選擇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很少選用信用貸款的方式,一般在基準貸款利率基礎上上浮一定比例,以彌補部分貸款風險。自2007年以來,為了解決經濟過快增長和通貨膨脹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連續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貨幣緊縮政策,此外,商業銀行還采取收取違約延期支付費用等手段來變相提高貸款利率,相對于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承擔的這種歧視性高利率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融資中間費用比例過高。中小企業在貸款申請環節,都需要進行固定資產抵押登記、信用評估和財務審計,這些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另外,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產不足還需要支付外部擔保費用。由于中小企業一般融資金額較小,這些費用在籌資金額中所占的比重就會相對較高。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旨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安排。這些政策的實施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只能是權宜之計,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因此,我國應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與實際融資需求,從健全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體系,創新中小企業的融資手段,完善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構建與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一)健全融資擔保體系
第一要認真落實促進擔保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信用擔保業的規范與監管。要加強對擔保機構運行狀況的監管,規范擔保機構的業務行為,提高擔保機構的管理水平,保證擔保資金安全有效和規范使用,為擔保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各項配套措施。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有關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信用擔保的規定,設立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專項資金,建立擔保機構的損失補償與獎勵機制以及對中小企業的保費補貼等機制;各地也要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要求,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用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力度。
第三要盡快開展區域性再擔保(基金)試點,建立健全擔保機構的風險防范、控制和分擔機制。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區域性再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要開展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備案管理、資信評級、績效考核和在線申報及動態監管,實現行業優化和整體能力提升。
(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體系的建設目的是為了強化社會信用,打擊社會失信行為。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我國因社會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損失達2000億元。中小企業融資時刻離不開“信用”二字,要把培育良好的企業信用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努力做到統籌考慮,多管齊下。
第一要加快信用管理法律法規的制定。信用法律環境的建立,能夠使政府和信用管理專業機構征信數據的收集,做到真實、快速、完整、連續、合法、公開獲取。應盡快出臺有關信用的法律法規,對信用行業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進信用行業規范健康起步。
第二要完善征信制度,加快信用數據庫的建立。目前,我國各種信用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和機構中,信息相對封閉,數據開放程度低,難以實現跨系統、跨行業的征信數據采集。
第三要促進信用中介機構的建立和規范,不斷完善信用評估機制。要在加快信用中介機構建立的過程中,制定相關制度以約束和保障信用中介機構客觀、公正、獨立、規范地開展各項工作,并引入競爭機制,使業務逐步向有規模、規范化、有影響的中介機構集中。
第四要強化對信用行業的管理和監督。我國信用行業發展歷史短,在加快立法的同時,必須強化對該行業的監管。
(三)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手段
發展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最為基本的是如何通過利用多層次的融資市場來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多層次的融資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
一是鼓勵與引導大型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在責權利明確的前提下,應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同時,銀行可根據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幫助其規范財務制度,整理資產負債表,建立符合財務規范的現代經營制度。
二是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的主渠道作用。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中的弱者,迫切需要政府給予資金扶持。可以在現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中設立相關的部門,來為中小企業服務,或者建立地方性中小企業發展銀行,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
三是要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在現有的證券市場,加快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中小企業板塊,使其能夠從資本市場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加大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規模。全方位面向全國中小型企業、高成長性企業、高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板市場,全方位推進創業板市場,重在提高資源配置和市場服務效率,將深交所建設成為全國性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真正肩負起引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未來行業定位的歷史使命,切實帶動中國風險投資資本的發展壯大。
四是規范民間金融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央行在2008 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應加快我國有關非吸收存款類放貸人的立法進程,適時推出《放貸人條例》,給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引導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有關部門應該對民間金融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使所有中小企業都能夠從中獲得益處,而非僅限于農村地區,以促進不同地域的中小企業全面發展。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中小企業素質
中小企業融資能力低,盡管有政策法規、資本市場、擔保機制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本身即體現為一定的市場選擇的結果,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中小企業本身。中小企業公司結構不合理、管理不科學、財務制度不健全、信譽度不高等是造成他們融資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因此,不斷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辦法。要提高中小企業的自身素質,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中小企業制度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實現治理結構的合理化。要健全企業財務制度。建立能正確反映中小企業財務狀況,符合現代企業標準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監控制度,從而增加企業財務的透明度。中小企業只有建立起規范的財務制度,定期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報告,才能為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創造必要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曹建新,李琴.新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財會通訊,2011,(23).
[2]杜茂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解讀[J].經濟師,2010,(01).
[3]劉建華.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1,(12).
[4]陸岷峰,劉鳳.小微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設想[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