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麗+樊錦麗
摘 要: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發揮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允許他們以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快樂地學習,開發學習潛能。同時,要求教師進行多感觀刺激,減少課堂壓力,營造寬松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享受學習,最終成為快樂的終身學習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思維導圖;多感官教學;健腦操;冥想
我們經常說要“照顧全體”,但是,一會兒叫這個,一會兒叫那個,教師就一個,要面對那么多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老師把該講的講了,孩子的學習往往是被動的。后來我想,能不能調換一下,讓學生講課,老師聽呢?我嘗試過一次,效果很好。那節課,學生是整個課堂的主人,我似乎成了多余的人。其實,老師不是真的沒事干,老師的事都是課前干的。老師要制定兩個方案——學習方案和評價方案。學習方案要告訴學生干什么,一條一條介紹清楚,每一條都要有相對應的評價方案。評價方案就是告訴學生你要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學的程度越深,加分越高。每個團隊都會很積極主動地去學,因為要為他們最后的講解做充分的準備,要為自己的團隊爭得榮譽。
一、聽恰當的音樂——調節學習情緒
實踐研究表明,音樂能夠通過改變大腦的物理和化學狀態調節人的情緒,在課堂上使用恰當的音樂能幫助學生保持學習的注意力。
課前:我會播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音樂的節奏與學生的心跳節奏相當(大約每秒一拍),這能夠使學生的大腦很快安靜、清醒下來,使他們集中注意力進入學習狀態。
課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巧妙使用音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同的教學情境應結合腦科學使用恰當的音樂。比如,在學生整理數據、制圖時,我會播放莫扎特的音樂,增強學生創造力和嚴密思維邏輯的聯系;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我會播放節奏感強的音樂,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課后:在復習和反思學習時,我使用節奏松散的夢幻型音樂,這有利于知識回憶、鞏固和提高。例如,每節課快結束時,我經常使用這樣的音樂,組織學生冥想,幫助學生梳理整節課的學習內容,然后組織學生畫思維導圖,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始終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做腦保健操——激發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中做健腦操有積極的意義:當學生坐20分鐘以上時,大量血液會在臀部和腳部聚集,這時讓學生站起來活動,就能促進他的血液循環;運動可以促進呼吸加深,提高大腦供氧量;交叉運動有利于大腦兩側的聯系,能促進學生有效利用整個大腦;一些類型的運動會減少引起壓力的化學物質,增加有益的化學物質,進而幫助大腦信息的傳遞和儲存;對動覺型的學生來說能激發其思維;教師計劃和控制下的運動會降低學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會使課堂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熱情飽滿。
三、實施多感官教學——尊重學生的知覺傾向性
學生的知覺類型主要有視覺、聽覺、動覺等幾種類型。學生的學習是“聽到的一點、看到的一些、做過的許多”。因此,學習新內容時,參與學習的感官越多,學習效率越高。教師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組合參與學習,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機會。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1)實施多媒體教學;(2)落實體驗性教學,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親自實踐、體驗,在體驗中提高學習效率。
四、組織學生冥想——整理儲存信息
科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給學生“冥想”時間,對學生整理和儲存信息大有好處。冥想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回憶整個學習過程,再造事物的形象,將知識和情節聯系起來,所以,冥想是十分必要的。
實踐中,我感受到有效的冥想是畫好思維導圖的基礎,有效的冥想有助于教學目標的確立與達成,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及時鞏固與記憶。
在課堂教學中,我會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對一個教學片段,或者對整節課的知識,組織學生冥想。冥想時,我會用慢節奏的語言進行引導梳理,伴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學生身體和精神都獲得了放松,處于一種有利于自然無意識整理與存儲信息的良好狀態。
五、畫思維導圖——使知識系統化,記憶個性化
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將思維外化為圖,幫助學生梳理思維,使知識系統化,記憶個性化。學生借助他們自己喜歡的圖形,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表示出來,達到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長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增強記憶能力,增強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總體把握能力。(1)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老師由講課者成為聽課者。(2)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的學習都是在團隊共同體中完成的,每個團隊都有自己個性的隊名,在團隊學習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個性被發現、被尊重和得以體現的自信。(3)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這種教與學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后進生,進步非常明顯。所以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發揮教育智慧,尊重所有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允許他們以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快樂地學習,開發學習潛能。同時,要求教師進行多感觀刺激,減少課堂壓力,營造寬松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享受學習,最終成為快樂的終身學習者。唯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邊玉芳.走出忽視學生成長規律的誤區[J].中國教育報,2014.
[2]克里斯蒂·沃德.友善用腦加速學習新方法[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