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向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應試教育的一套教學方法已經落伍了。教學活動開始以學生為課堂教育的中心,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思路與方法才是教師要思考的緊要問題。同時小學數學的教學非常講究方法,而其教學生活化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最有效的途徑。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實施方案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新課標
小學數學的教學在現在的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據非常大的地位,但是在很多學校,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的學校,其教育現狀并不樂觀。所以,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有效的方式改變這種現狀。數學是一種符號和數字學科,現在的應試教育奉行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吸收老師傳授的枯燥知識,也不能把這些死知識融會貫通,真正靈活運用。而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多數學知識特別是小學數學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生活,比如,認知、統計、簡單計算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會把課堂知識聯系生活又從生活中印證和掌握數學知識就是我們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任何知識都不能脫離生活而獨自存在。所以,教學的生活化是現代教育者們必須掌握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生還處于剛剛認知社會的狀態,這個階段的教育其實就是把學生腦海中的一些生活化的印象系統化、規律化,而此時的教學一旦脫離生活就很容易造成學生的認知紊亂。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生活化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首先,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在學生的思維里建立起實用數學的概念,把數學的理論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發現生活有趣性的能力并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歸根究底就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一旦脫離了生活這個本質,任何知識都會面臨空中樓閣的險狀,所以,必須從一開始就建立好這樣一個學習觀念。
其次,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要求,教育學生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還需要教會學生“知其然是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簡單的知識積累是一種機械的重復記憶,會運用才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知識。教育者需要教導學生的就是這樣一種學習態度。
最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在有效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基礎上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并培養其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對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起著決定性作用。對于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學術訓練,學生能夠更多地學會主動去思考各種知識的運用,對于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方案
第一是從數學知識出發尋找相應的生活現象。對于小學數學中的認知教育部分,我們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存在的符合這些數學理論的現象和事物,簡單地加以對照、印證和分析。比如,時間的認識與換算、圖形的學習和轉化等等。
第二是從生活出發,從學生日常接觸到的各種數學計算、數學統計現象出發來反向印證數學知識。比如,簡單賬目的統計、計算印證數學的加減乘除等等。
第三是引導學生主動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運用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加以處理。課本知識是枯燥無味的,單單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而數學從來都不是一種死記硬背的學科,與生活中的可以觸碰感知的事物結合起來,則會讓學生從抽象的理解中解放出來,真正掌握這些知識,畢竟人們對于有形記憶往往比較深刻。
第四是把諸多復雜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去。老師可以運用豐富的生活情境融入簡單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玩樂的親身感知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課堂知識,這樣才是合適的教育方法。真正的教學都不是老師生硬地灌輸能夠達到效果的。
第五是結合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給學生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主動幫助學生把簡單枯燥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有趣的生活現象結合起來,這也不失為一種合理有效的策略,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老師和家長的聯合更能夠為學生構造出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活化的世界。
總之,知識是生活的秩序,而生活是知識的基礎。高明的教育者懂得從基礎建立秩序,把單薄的教學活動發展成學生生活生存的一部分,這樣才能夠把被獨立生活之外的知識教育再次并入人類的生存活動中去,才能讓知識被更多的人接受、學習和掌握。而小學教學作為教育的伊始,小學數學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老師必須掌握這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才能不被新的教育形式所淘汰。
參考文獻:
[1]周運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學周刊,2012(8).
[2]陳浩.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學習(下),2011(5).
[3]熊玲.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體會[J].新課程(中),2011(7).
[4]黃玉榮.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見解[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