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棟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接班人,要想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擔,首先需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身體做基礎。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的側重點則是重智育、輕體育,重文化成績的努力、輕身體素質的提高,這也導致在體育上有所特長的學生不能較好地發揮自身優勢,而且過于沉悶的教學方式也很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將快樂教學理念引入體育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提升也不失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教學;學習態度;游戲性
眾所周知,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同時,也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良好狀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真心付出、真情投入都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他們在運動中體驗快樂、享受快樂。
一、用情感驅動學生的學習態度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教學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游戲化,通過富有鼓勵性與情緒化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練習。同時還要從情感入手,比如,在每節課休息時可適當加上一些小型活動,比如老鷹捉小雞之類的運動游戲,營造和諧的民主氛圍,活動中,也要本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身體弱小的小學生要多給予照顧,盡可能選擇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簡單項目讓他們完成,這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便于這類學生和其他同學一同體驗體育活動帶給他們的成功感與愉悅感,促使自己更加努力,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逐漸喜歡上體育課,喜歡上體育運動。
二、積極采用比賽教學法
在體育教學中,快樂教學是和比賽教學緊密相連的。比賽教學主要運用的是競爭精神,通過比賽,學生的個體及團體潛能都能充分挖掘出來,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盡可能避免學生在心理上出現的負面情緒,使比賽教學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讓學生在運動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發現體育運動的趣味性。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后,教師也可以選用比賽教學法,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
例如,在跳繩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掌握單、雙腳跳的運動技能后,開始一段花樣跳繩及接力的競賽,進一步鞏固與提升學生的跳繩技能。又如,在教學中也可以積極舉行投彈打靶競賽,提升學生的投擲技能。在比賽中,一旦發現學生存在什么動作上的錯誤問題時,要及時指出糾正,為最終實現比賽及運動技能提升的有機結合做好鋪墊,讓學生在比賽中發現體育學科的趣味性。
三、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富有動力
小學生尚未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外部的刺激。多媒體課件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與靜止的教材、黑板與枯燥的講解相比趣味性更強,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動聽的音樂、精彩的畫面以及直觀的圖像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產生不同的刺激,更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發起更強的學習意識。例如,在進行相關的動作訓練時,可以播放一些極富節奏感的音樂,以音樂的形式愉悅學生的聽覺,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與畏懼心理,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活潑,激起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更便于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態積極投入到原本枯燥的訓練當中,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快樂體育要具有游戲性特點
游戲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體育教師在開展快樂教學時,一定要結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游戲性活動”,將游戲和體育鍛煉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運用“游戲性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借此達到教學的既定目標,提高教學效益。
例如,挑西瓜游戲是一種較好的體育教學方式,還能達到“寓教于樂”之目的,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是非常高漲的。
方法:選出一位小朋友當選瓜人,其他學生蹲在地上當西瓜。游戲一開始,挑選西瓜的人可以跑到任何一個人的身邊,輕輕地拍頭問道:“西瓜熟了嗎?”被拍的學生如果不愿意當追者,則可以回答:“西瓜沒有熟!”反之,被拍的學生如果愿意當追者可以說:“西瓜熟了!”這時候可以站起來去追選瓜人。如果被抓到,選瓜人需要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選瓜人跑累了,也可以蹲下來當西瓜,此時,追者則變成選瓜人,游戲再次重新開始。這種互動性較強的游戲,很受孩子們的歡迎,而且還有利于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使得體育課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當然,將體育課變為學生的樂園,并不是一味地讓學生上體育課就是玩,不要再采用以前“放羊式”的教學方式,要圍繞新課程的理論展開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在快樂的體育課中都能學到知識,身心健康,并且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萬茹.小學體育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
[2]張洪起.小學體育教學中怎樣加強情感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
[3]何鵬.小學體育快樂課堂教學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