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孔瑜
一、前言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新的培養方式可滿足當下時代將科學知識進行轉化、推廣和應用的要求。第二,可有效推動區域創新。通過研發創新與區域周邊的行業建立聯系、提供支持。第三,研究成果轉化過程中產生的新知識和新內容可以有效推動教學改革。第四,學生研究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其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
與傳統學術型人才培養不同,應用型人才是復合型人才,既掌握了某學科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掌握了在這一應用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非學科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思維能力,能夠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具體技術問題。這就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具有獨特的一面[1]。
三、目前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不足之處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育方式有待改進,未能與學生的學習及切身的需要、社會的現實有機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特色性不強,未能結合專業自身人才培養特點開展針對性強的創新創業教育 [2];學風建設方面,學習目標模糊,對專業課程前景迷茫;社會實踐方面,形式單一且缺乏持續性和層次性的活動安排。
四、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輔導員應轉變工作思路,進行方式創新
1.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除了應滿足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工作崗位樹立擴大發展空間、無私奉獻、自我發展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學風建設
基于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學風建設中要突出自覺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等特點。自覺性是指學生能夠將自身所固有的內在本質要求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去主動實現自身的發展。開放性是指在當今通信技術飛速發展、世界經濟逐步趨向一體化的背景下,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和工作方式。
3.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策劃要與專業理論相結合、與奉獻社會相結合、與就業創業相結合,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真正提高動手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助力個人職業規劃生涯,帶動經濟發展。
4.創新創業教育
(1)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課程建設始終是雙創教育的基礎。輔導員應當積極參與到這一平臺建設中來,構建“課程為核心、專題講座為輔助、網絡學堂為補充”的教學平臺,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新思維等創新創業通識課程;舉辦涵蓋創業想法、財務、稅務、法律等內容的講座。
(2)完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建設。不同院系的輔導員應加強溝通與合作,為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交叉協作打造平臺。大力推進校外實習、實踐實訓教學基地建設,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3)創新創業指導體系。要形成政府、社會和高校“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可以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企業專家到學校任教或兼職,以企業案例為教材,結合自身切實經驗,加深和強化學生對產業及企業的認知,進而帶動學生理性參與到創新創業浪潮中。
五、總結
應用型人才培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學生管理培養的主體,輔導員應當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素養教育等方面轉變工作思路與方式方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包海蘭.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工作的思路探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12.
[2]王力綱.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