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霞+陳擁軍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地方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又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地方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創新創業教育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
1.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創新創業教育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的需要。當前地方高校生源數量不斷增加,但是生源層次卻參差不齊。對于地方高校來說,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彰顯自身優勢并積極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應打破固有僵化模式的束縛,遵循教育教學方針,結合其辦學實際需求,大膽嘗試,根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定目標,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夠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創新創業教育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2015年高校畢業生已經達到749萬,在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的情況下,袁貴仁在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強調:“要進一步增強信心,打好基礎,完善機制,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畢業生人數從2001年的100多萬發展到2015年的接近750萬,15年增長7倍多。“畢業即失業”這種現象在各地高校均有發生。面對這樣的就業壓力,地方高校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引導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建立健全創新創業長效機制,來緩解當前緊張的局勢。
(3)創新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兼顧創業教育和創新教育且以創業教育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創業打下良 好基礎的新型教育模式。現在的大學 生大都是“90后”,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希望能夠體現自我價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2.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可能性
(1)國家政策的支持。為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中都鼓勵大學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應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針對當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出臺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引導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
(2)地方各部門的支持。自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來,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地方政府通過減免稅收和規制環境扶持來減輕大學生創業壓力,降低大學生創業成本,降低大學生進入市場門檻。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注冊資本“零首付”政策,這些措施既為大學生減輕了他們在創業初期的經濟壓力,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互相學習的平臺。
(3)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十分重視培養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盡可能地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地方高校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課堂當中,以通識課的形式讓有意愿的學生可以選擇。高校每年還有創業項目的申報,申報成功者都可以獲得學校資金的支持。高校還經常邀請創業成功典型到校園開展講座,跟大學生互動,以此努力營造活躍的創業氛圍。
三、當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從1997~2010年,我國陸續在一些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工作,教育部還專門成立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頒發了一系列相關文件,以引導和鼓勵地方高校創新創業工作。在這些有利形勢下,我國高校都在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筆者現將這些問題歸納如下。
1.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陳舊
雖然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較快,但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要形式,借助課本為主要載體,以教師為主體的陳舊教育模式。把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教條化、本本化,理論脫離實際,使得創新創業教育過多地流于形式,大學生體會不到真正創業的樂趣。
2.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缺乏
目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師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或者經濟管理學類老師兼任,他們專業面比較窄,基本上教學都是紙上談兵,大學生并沒有從創新創業課程中獲得知識。
3.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缺陷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層面不夠完善,高校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此外,地方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部分的投入不夠,基礎設施落后,軟件和硬件等配套設施跟不上。高校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師沒有對相關工作予以支持,沒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去引導大家開展相關工作,也沒有吸收社會優秀創業人士進入高校進行指導授課。
四、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升途徑
1.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盡管目前各地方高校已經開展相應的創新創業活動,但實際的引導力還不夠,因此地方高校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以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為依托,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2015年教育部發起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經在各大高校展開,皖西學院大學生共申報89個項目進行角逐來參加省級比賽。高校還可以自行組織各種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賽事,如皖西學院校團委、學生處等部門每年都舉行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大賽,通過比賽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創新創業的實質。對于在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應鼓勵他們去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去見識更多的優秀創業項目,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對于已有創業念頭的大學生,鼓勵他們深入了解市場,積極投入創業大軍中,在實際創業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應及時與他們進行溝通,并加以解決。
(2)三大課堂相結合,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第一課堂指的是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依據學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由專門的教師隊伍向全體在校生進行授課的認知性教育方式。第二課堂指的是對大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輔導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知識加以深化,內化到大學生的心靈深處。第三課堂指的是將第一、第二課堂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加以運用。
(3)校企實踐訓練平臺為形式, 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地方高校應該聯系當地知名企業,建立校企實踐訓練平臺。例如,皖西學院與當地快遞公司簽訂協議,讓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承包校園快遞,以解決物流專業大學生在創業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
2.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創新教育模式
根據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自身特長,地方高校采取有針對性的分層教育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第一層次是為滿足地方高校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需要改變傳統教育方式,通過多種教育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認識。第二層次是針對有創業激情、對創業感興趣并且具備創業精神的大學生成立創業項目小組,請創業指導教師對他們進行創業素質、創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培養,最終能將創業項目孵化并培育成長。第三層次是為培養大學生實際創新創業的實踐項目進行咨詢指導,提供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盡可能地將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打造成功企業并推向市場,將大學生變為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并將成功經驗形式示范效應加以推廣。
3.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完善保障制度
要保證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就必須不斷發展和完善激勵評價保障機制,切實有效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水平。
(1)發揮地方政府引導作用,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優良環境。地方政府通過頒布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發揮政府的正確導向作用,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鼓勵地方企業多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活動,為創新創業活動搭建實踐平臺,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完善高校內部組織管理,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有序進行。第一,地方高校可以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特點建立一個專門為本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的組織機構,可以實行院長負責制,下面分設若干部門,不同部門根據自己部門的職能各司其職。第二,對于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可以采取人才流動管理機制,派遣教師去科研院所、知名企業交流學習,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采取彈性學分制,學生修滿學分即可提前畢業,或者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以抵消學分等措施完成學業。
(3)構建高校評價激勵機制,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運行。要進一步提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地方高校就必須建立相應的教育評價激勵機制,保障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第一,要評價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的各個方面,這包括課程設置的標準和目標、課程設置的對象、課程設置的方案等,還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這些課程設置及時進行反饋,對于評價反饋不理想的方面及時進行調整,促使創新創業教育達到滿意的效果,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第二,對正在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督查,將評價結果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檔次,對優秀檔次給予獎金獎勵,對于不合格項目要求限期整改或者直接終止項目實踐。
五、結語
人類的發展是在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有創新的發展才是有生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在教育中加大創新教育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教會學生就業,不如教會學生創業,目前我國高校的就業教育體制還不夠完善,更不用提創業教育體制,所以我們應該對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改革,將創業教育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積極地引導學生學會就業、學會創業。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電子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2001年—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05/t201412 05_1209695.shtml.
[3]曾水英.創新創業教育: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內容——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與關系理論爭論狀況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0):7-8.
[4]文豐安.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淺談[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15):14-16.
[5]張玉敏,鄭琳娜,孫 靜,等.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知識經濟,2010(4):155-156.
[6]屠火明,劉呂高,陳 靜.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6):48-51.
[7]劉 芳.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6):68-71.
[8]郭志達,華菊翠.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地方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