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
摘 要: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面對新形勢和新機遇,高校應深化改革大學生創業教育,該文以工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析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完善人才培養計劃,開展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 創業教育 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a)-0198-02
1 大學生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教育[1]。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2]。
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2015年《上海大學生創業現狀調研》最新報告指出,約有75%的在校學生對創業滿懷期待。因此,高校要順應時代發展,深化改革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能力。工科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主力軍,應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加快創新創業步伐,培育一批兼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2 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實踐等方面面臨機遇與挑戰。針對新形勢下的變化,工科院校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創新與改進創新創業教育方式,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及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1 創業教育課程缺乏系統性規劃
在頂層設計方面,大部分工科院校已將創業教育列入院校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業教育融入學科教學、專業教學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但是創業教育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難以融入原有課程,與專業學習相互脫節等問題[3]。有些工科院校仍只是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加入一些創新創業類課程,缺乏有機聯系,或是局限于操作實踐層面,或是舉辦一些創新創業類比賽,參賽面較窄。
2.2 師資投入不足
將創新創業教育列入學校的教學體系,需要高校在資金和師資等多方面支持,但好的政策、想法往往流于形式,或落在實處“雷聲大、雨點小”。近年來,高校引進的師資普遍學歷高、經驗少,相關老師把創新創業教育當成普通的理論課,以教師的講課為主,基本沒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課堂沉悶,上完課學生對所聽到的知識基本沒什么感覺,大都覺得多余。但創新創業教育強調實踐性,課程側重經驗引導體驗,對教師的社會實踐經驗要求較高。因此,教師缺乏現場作業經歷和工程實踐意識成為制約工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瓶頸因素[4]。
2.3 創業實踐經驗匱乏
目前很多高校成立了創業指導中心和創業孵化基地,但是開展的創業活動仍停留在對創業過程的扶植上,多數創業計劃還處于“紙上談兵”階段,創業計劃真正能“落地”卻是鳳毛麟角。此外,很多工科院校舉辦創業計劃之類的創業競賽,往往有功利化傾向,為競賽而競賽,這樣的創業活動參與度較低,部分優秀學生能參與其中,而大多數學生只能充當看客。
3 基于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需要充分發揮造血作用,以創業帶動就業。本文以浙江師范大學工學院為例總結工科人才培養經驗,創新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近年來,學院積極構建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搭建科研競賽、校企合作雙平臺,推進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發展,涌現出一批學生創業公司,如海納租車、華仲知識產權服務公司、錦浩智能科技公司、“小時代”微商等。
3.1 全面修訂人才培養計劃
學院從完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等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入手,梳理專業核心課程的知識體系,以工作技能結構為基礎,以專業任務為引領,增設專業方向課程,增加教學實踐比重,真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出能力突出、技能扎實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工科生而言,在學習專業技能基礎上,創業教育需要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融合。作為工科學院,要與經管學院、法政學院等其他院系積極配合,尋求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
3.2 全面提高教師創新創業能力
優質的教師資源配置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實戰能力。因此,學院努力培養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開設大學生喜愛的創業課程。第一,鼓勵專業課教師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學院組織專業老師參加創業培訓學習,了解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財務管理等方面知識;通過校企合作、科技特派員等方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增強其創業的實踐經歷。第二,吸納創業人才。為構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體系,學院聘請萬里揚、精工工具、湯池等企業老總、優秀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形成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5]。
3.3 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學院成立學生科研創新和學科競賽梯隊,在大學期間開展工科創意、模型、競賽等活動,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舉辦各專業競賽,覆蓋至全院學生范圍。學院利用工科特色服務企業,與企業合作建立的產學研創新基地,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學院與萬里揚、上揚、精工工具等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產學研人才培養機制。企業利用自身的資金或設備優勢合作建立創新合作實驗室平臺,專業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學生進入企業開展實習實踐;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國務院.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04].http://wenku.baidu.com/view/92d483e8a45177232e60a284.html.
[3] 郭禮智,彭光良.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4):152-155.
[4] 李長熙,張偉偉,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5] 謝小萌.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