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鳳琪
1.在英語教學中引入影視欣賞的原因
(1)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我們探索創新的英語教學方法,就需要有新的思路與模式,即把語言類教學方法與審美性的創造活動相融合。我們所探討的英語教學,不同于以往的以實用主義為導向的課程內容設置,而是著重研究怎樣以英語語言為媒介,幫助學生們進行審美體驗和感悟。所以,將影視審美理念引入傳統的英語文本學習,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
(2)學生審美的必然需求。英語語言學習作為一種語言工具,這只是它低層次的意義,它的高層次意義則是在于滿足人對生命豐富性與無限可能的追求與反思方面。而好的影視作品,能夠借助獨特的視聽語言,激勵人們對更高真善美境界的追求。
(3)由語言學習的特點決定的。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都會有他自身的學習愛好與習慣,而每一個語言學習的階段,都會有這個特定階段的實用性目的。因而,英語教學應該拋開功能性目的,打破時間限制,擁有更寬更廣的視野。電影藝術將不同的生活體驗重新搬上了銀幕,讓觀眾能經歷到他們可能永遠無法經歷的生活與情感,使人們由此認識世界,走向生命的深層,使觀影者的視野得到極大程度的開闊。
2.影視欣賞在英語教學中的審美要求
(1)娛樂性的審美要求。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依托文本,但這種教學手法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弊端。比如缺乏影像、聲音等藝術表現手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影視作品的最初目的,即給觀眾帶來輕松快樂的觀賞享受。其實也應該將影視欣賞環節引入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學與影視欣賞相結合,可提高英語教學的新穎度和可理解度。
(2)藝術性的審美要求。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具有人文學科的特點,即豐富和提高人的認識。而影視藝術又是人掌握現實審美知識的最高形式,通過記錄和說明事情的真相,對生活有新的美學發現和感悟。而影視藝術和英語教學的相互結合,為語言學習與藝術欣賞的完美結合提供了新的方式。通過它聲畫結合的藝術表達手段,使文字語言轉換為鮮活的藝術形象,使文本中模糊的、不確定的言語與行動變得直觀、具體、生動,更能加深英語學生的藝術領悟。
(3) 欣賞過程中的思考與提升。其實無論是語言學習還是影視欣賞,都是通過將外在的審美經驗和理論知識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儲備的過程。“沒有理解,就不可能產生審美欣賞。”重視語言學習、審美欣賞與理性認識三者之間的聯系,在語言學習中進行總結,在影視欣賞中學會反思,并將理性滲透于整個學習與欣賞過程之中,必將提高我們的語言文化認識能力,加深對藝術與美的意義的理解。
3.影視欣賞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1)選擇經典的影視作品。在英語課堂當中,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視聽藝術形式,領悟其中人物對白與時代背景的精妙之處。通過對這些類型電影的鑒賞,學生們也可以加深對西方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的理解與認識,從而能夠對人類社會有更為深刻的思考。
(2)反復欣賞經典的影視片段。一部電影在給觀眾帶來審美享受的過程中,其中一些經典的片段與場景也會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讓人們津津樂道。比如《阿甘正傳》中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的精妙論述,《當幸福來敲門》中父親對幸福的定義與闡釋, 抑或《泰坦尼克號》中男女主角最后關于愛、死亡、生命意義的對話,都能給人們留下長久而深刻的記憶。
從英語語言文學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怎樣欣賞認識影視作品,怎樣欣賞影視藝術,這是非常必要的。將影視欣賞與高校英語教學相結合,不僅是一種創新實踐,更是一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教學方式,因此需要在今后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加以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王世德.影視審美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2]虞 吉.大學影視鑒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