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碧霞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是,在全面提升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能夠更好的面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而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也就成為了培養學生健康、陽光心理的重要場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陽光心理,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課堂教育;學生;培養;陽光心理;教育
現代社會中,獨生子女的數量明顯增加,而獨子女小到大在家中都會受到過度的保護,家長以及老一代人的溺愛使得獨生子女在行為習慣上容易以自己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孩子身心發展。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一些不良信息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面對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況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導辦法來促進學生陽光心理的成長。
1 塑造良好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天性發揮
現階段,教育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良好的教育需要以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為基礎,并且也只有輕松自然的環境才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能夠以一個更加開放的在狀態接收課堂知識。相比之下,傳統死板、拘束的課堂雖然能夠達到一個安靜、嚴肅的課堂環境,但是卻在極大的程度上抹殺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而良好的課堂氣氛則有助于學生天性的釋放和發展,當然在學生釋放天性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引導作用,保證學生能夠以健康的方式成長。在實際教學中要將知識教授和自由討論相結合,使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使其具備較強的求知欲,這要比單純的傳授知識更有意義。
2 通過良好的課堂評價,樹立學生自信心
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在課堂上教師的評價也對學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也就需要教師能夠有效合理的利用課堂評價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環節是學生陽光心理培養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周圍同學的目光聚焦在該學生的身上,這時候迫切的需要教師能夠給予充分的肯定或者鼓勵,如果學生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上來,往往會出現垂頭喪氣的表情,此時若教師所給予的評價不當就會對學生自信心產生嚴重的打擊,所以教師需要用相信、誠懇的目光注視著學生,讓其相信它能夠回答上來這個問題,如果學生最終也沒能夠回答上來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沒關系,你很聰明,再仔細想一下一定能夠回答上來?!笨傊?,要充分的重視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促進學生的身心的全面發展。
3 充分的利用教材,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教材本身濃縮豐富的知識,而英語教材更是如此,一方面英語教材中有著大量的插圖,更能夠引發出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英語教材課文多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學生的天性相符合,更能夠促進學生天性的發揮。比如 “unit1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in the park”一課是模擬孩子在公園中游玩時所看到的有趣景物、事件,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情境模擬、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為小組開展游戲,重現教材中的“playing in the park”,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教育學生學會和人分享玩具、食物。如果不小心有人碰到了自己,應該學會原諒和寬容別人。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到英語知識和為人處世之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陽光心理。
4 潛移默化,促使學生形成陽光心理
4.1 培養學生養成求實誠信,講究效率的好習慣
“求實”就是要求學生實在、實事求是而不漂??;“誠信”就是要求學生遵守學習道德,在課堂上,這條道德的底線就是:不偷懶、不舞弊;“講究效率”就是要求學生珍惜時間,嚴格時間概念,學會時間管理,在課堂適度緊張起來,以使自己的學習更有實效。學習有了實效,臉上才會有笑容,心里才會顯得陽光燦爛。
4.2 帶領學生學會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開展合作教學,但是在合作之前,需要使學生明確自己必須付出個人勞動,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引導學生虛心向別人學習,吸納別人長處,學會把掌聲獻給別人;對于達成一致的思想,督促學生保存、推廣,以形成集體智慧,供更多的人享用。陽光的人愿意合作,合作的人心理肯定陽光。更多的人合作必定是陽光普照、陽光燦爛。
4.3 引導學生形成心態平和,積極快樂的心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平常心,引導學生具有平和的心態,不要把目光僅僅盯在與別人的差距上,既與同學比,更與自己比;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要在課堂上給每個學生一個平臺,讓其展示、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引導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評價,對自己負責任;培養學生的思維力,要重視多元思維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且將多元的思維習慣遷移到日常生活之中去,在生活中也想得通,看得開,悟得透。
5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培育學生陽光心理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陽光心理。首先,自己就要具備積極、樂觀的陽光心理。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有一種責任,把職業提升作為自己一生奮斗的事業。例如無論刮風下雨,都應該按時到校,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就請假怠工,帶病堅持上課等等。因為這些舉動被學生看在眼里,自然會被潛移默化,變得更加有愛心、有耐心。其次,教師要讀好一本書,即青少年這本書。教師要教育學生,先要了解他們,要了解每個學生合理的需求,關愛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快樂的心理,并且可以把這種快樂傳遞給其他人。另一方面,對學生不合理的需求,教師要加以引導、教育,這是教師的責任。教師不僅要讀好學生這本書,而且教師自身的行為要能夠給學生起到帶頭作用,想讓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到。
總之,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每位教師都必須要重視起學生陽光心理的培育工作,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合理評價,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引導學生積極健康、陽光活潑的成長作為己任,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新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生態[N].江蘇教育報,2015-06-19(A04).
[2]王嘉毅.實現“兩基”的關鍵是課堂教學[N].甘肅日報,2011-10-10(012).
[3]蔡蘭勤.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學[N].伊犁日報(漢),2010-11-08(007).
[4]李青山.課堂教學要避免落入新俗套[N].中國教育報,2016-07-06(009).
[5]張梅玲.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溝通?[N].中國教育報,2007-12-07(005).
[6]上海市延安中學校長李漢云.課堂教學中的“為”與“不為”[N].文匯報,2008-01-2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