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錄
摘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優化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優劣,對課堂教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數學教學不但要強調概念講評、邏輯推理、科學計算,而且還要注重對知識的合理優化和深化,讓知識掌握變得更加自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19-01
1.概念形成過程的有效教學
數學概念是人們對數學現象和過程的認識在一定階段上的總結,是以精辟的思維形式表現大量知識的一種手段。在概念教學中,必須解放學生的雙手和大腦,讓他們通過操作和思考逐步揭示概念提出的背景,將濃縮了的知識充分稀釋,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能力??傊?,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應用各種策略,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2.具備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障
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精選試題,認真思考其所用的知識,讓學生感受這些知識的形成,畢竟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是從課本上面開始的,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知識,讓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本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那么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具備哪些基本功呢?
2.1 是教學設計基本功。包括對教材理解和處理,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起點的把握,以及課堂上問題的提出、教學過程的設計等等。教學設計主要解決的是教師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2.2 是教學技能基本功。包括教師的板書板畫、教具使用、語言表達、作業設計與批改、教學資源的選擇與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與運用、試題命制與試卷分析等,它需要教師不斷訓練而成。
2.3 是教學實施基本功。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是教師施展才華的場所,這項基本功是教師必須具備。它包括情境創設、環境營造、興趣激發、學習指導、活動組織、教學調控等。
2.4 是教學策略選擇基本功。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正確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教師一但具備了這項基本功,他的課堂教學往往會吸引學生,課堂上會經常出現精彩。關鍵是要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的學習內容學情分析,因時因地制宜選取合適的課堂導入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導入新課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言簡意賅,有的放矢,盡量給學生審美情趣上的滿足,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為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
2.5 是教學語言基本功。標準的普通話是教師最普通的基本功。而精煉、準確、幽默的教學語言往往會使學生有一種藝術享受的感覺。首先,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運用教學語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聽課情緒,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語言要精煉、準確,教學思路要清晰。切忌重復嘮叨,含糊不清的講解,這關系到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關系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2.6 是教學研究基本功。主要是指教師教學反思、聽課評課、課題研究、策劃組織教研活動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教師業務、理論、實踐培訓活動,努力成為一個教學素質好、基本功扎實、教改意識強、課堂教學最優化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此外,僅僅動手研究材料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用腦思考,科學討論,主要內容包括:合作小組內的主題討論;全班式的問答和對話,向全班同學總結探究活動的重點內容和發現;事先發給學生實驗報告單,幫助學生收集和整理數據,通過深入思考來討論結果。準備好反饋表,引出學生個人對特定問題的看法,以做評價之用等。當然,課堂有效導入的形式還遠不止這些類型。
3.小學數學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操作策略
3.1 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教學的策略,才能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而組織學生對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反思評價是形成數學思想和策略非常關鍵的一步,也是過去教學未能重視的一環。在探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方法和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們發表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在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的指導下追求師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去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
3.2 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分成準備、實施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2.1 延伸。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要想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就只有在課前或課后聯系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學好學科的知識,以便為將來探求本學科領域中的奧秘打好基礎,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其方法:一是利用課堂小結向學生推薦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外讀物;二是利用課堂小結指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應用于實踐,激發學生課外學習興趣。
3.2.2 設疑。即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這個問題常常是下節課要探討的,讓學生帶著疑問結束一節課的學習,從而激起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急于知曉的心理。我們知道,說評書的人常講到關鍵處,精彩處,說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留下一個懸念讓你急于知道下一步結果是什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可設計類似教學懸念。如:學完年、月、日,可出這樣一道題"小明6歲了,可他才過兩次生日,問他是幾月幾日出生的?"一般說,他應過六次生日才對,可為什么才過兩次呢?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回憶今天所學新知,尋找答案。此種課堂小結即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使學生學會主動探索。
3.2.3 伏筆。即在講授某一知識時,有意留下一個"尾巴",使學生感到言而未盡,以引起他們探討"未盡"的好奇心,為今后的教學打下伏筆。這種小結是在教學本課知識的同時,通過教師設疑引出下節課要學的內容。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除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授課外,還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防止學生對同種教學方式、方法產生疲勞、麻痹,如采用圖示教學法,課件教學法等等,以靈活多變吸引學生,達到教學目的。
總結: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備有為發展學生一切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尚昆.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談[J].江西教育,2009(18)
[2] 林巧群.導問導思導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三步曲[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8(1)
[3] 黃秀銀.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 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