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育玲
[摘 要]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緩慢,但網絡貿易的發展速度驚人。通過對現有的文獻進行梳理與總結,對目前國內外不同學者關于外貿創新的研究進行分析,指出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與外貿相結合的外貿創新勢在必行。
[關鍵詞]互聯網+;對外貿易;創新
[中圖分類號] 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043-02
一、引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全球經濟下行,我國的對外貿易也受到沖擊,外貿增速逐年變緩。但與外貿增長乏力相對應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網絡貿易異軍突起,發展速度驚人。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網絡強國戰略,并第一次提出“互聯網+”概念,意圖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制造業充分融合,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平穩、良性發展。在此機遇之下,“互聯網+”計劃給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外貿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去促進其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等綜合能力的升級,用信息流帶動生產要素流(包括資本、商品、技術等)的全球快速流動,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因此,研究“互聯網+”背景下的外貿創新對我國的外貿發展而言非常必要。
二、國內外關于外貿創新研究綜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關領域已經開始對互聯網、國際貿易創新進行研究與探討。從研究內容來看,目前關于互聯網和外貿的相關性研究中,大多數側重于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來論述互聯網對外貿的宏觀和微觀影響,并提出各種對策建議;而國際貿易創新研究則主要圍繞電子商務或互聯網經濟下的國際對外貿易在管理、貿易方式、貿易內容、貿易法規、貿易制度等各個方面的創新,以及通過外貿創新快速提升產業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國內研究
目前,我國學者對互聯網和外貿創新的研究主要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
在外貿創新的理論研究方面,李俊江(2000)認為,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國際貿易的運作方式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對外貿易的方式和內容在被互聯網改變的同時,傳統的對外貿易理論、法規等也在互聯網經濟時代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馮雨亭、王萍 (2013)在討論了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基礎之上,論述了電子商務背景下國際貿易在準備工作、洽談方式以及全球化生產布局方面的創新,并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國際貿易對策;郭文(2015)論述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特點,即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具有全面性和立體性、特發性和集中性、突出開放和自由主題的特點;魏宇瀟(2015)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創新勢在必行,并提出要通過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和跨境電商產業園進行國際貿易創新。
在國際貿易創新實證研究方面,溫郡(2015)將引力模型進行修正,利用2009—2012年的面板數據,通過模型論證得出結論,即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趙志田、楊堅爭(2012)通過建立動態模型,利用2003—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數據,分別從進口、出口兩個方面論證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等相關因素對外貿的影響,即從對外貿易的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會產生各種積極影響,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影響趨勢在不斷地加快、加強;佟家棟(2015)通過建立計量模型來分析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外貿產品創新的影響,并得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降低能夠顯著提高外貿產品創新能力的結論;康志勇(2011)通過建立Tobit模型分析規模經濟以及貿易政策的調整與外貿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發現規模經濟和貿易政策的調整對外貿創新的作用是積極的。
(二)國外研究
國外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互聯網對貿易的影響方面。Freund和Weinhold(2004)通過對全球多個國家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隨著互聯網發展水平的提高,一國的外貿規模會不斷擴大,這是因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為企業新添了商業機會,進而促進對外貿易的增長。與此同時,Freunda和Weinhold(2004)利用1995—1999年的經濟數據建立實證模型,論證分析互聯網與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1995—1996年的兩年間互聯網對進出口的影響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1997—1999年三年間互聯網對進出口的影響卻變得非常顯著,并且通過對比研究可以發現,互聯網對外貿的影響力度在貧困國家是遠遠大于富裕國家;Terzia(2011)也利用多個國家的外貿數據建立實證模型,研究跨境電商與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得出跨境電商對外貿的影響為正的結論。但該文也進一步指出,在短期內,這種影響在發達國家中的體現尤為明顯,但從長期來看,跨境電商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積極影響作用更強更明顯。與前面幾位學者不同的是,Davidvan Hoose(2003)用經濟學研究方法去研究電子商務和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基于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理論,從理論上分析了電子商務對對外貿易的影響。文章指出,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能夠更好地解釋在網絡經濟時代下,行業間的對外貿易將越來越依賴于電子商務。
三、結語
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世界經濟開辟了一個全新、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之上,勞動、資本、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快速流動,實現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最終實現全球經濟網絡一體化,這給我國的對外貿易創新帶來強大的動力。
“互聯網+”背景下的對外貿易創新給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外貿的結合促使對外貿易管理理念和運作方式創新,從而促進外貿和外貿企業進一步深入地改革和創新。外貿企業應該大力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經營風險,重組企業業務流程,實現“四流一體”的全新運作方式,最終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另外,企業還應牢牢抓住“互聯網+”背景下外貿創新的機遇,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加商機,擴大市場空間,使企業能夠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去。我國的對外貿易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有利因素,大力發展互聯網思維,通過貿易方式、運行機制、營銷管理以及外貿政策等各個方面的創新,促進對外貿易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等各種綜合能力的提升,大力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
[參考文獻]
[1] 李俊江.論當代國際貿易方式創新及對我國的經濟影響[J]. 財貿經濟,2000(9).
[2] 姚立新.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創新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0(3).
[3] Andersen, P. H.. Export Intermediation and the Internet: An Activity-unbundling Approach[J]. Inten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05(2):147-164.
[4] Aw, Bee-Yan and Amy R. Hwang Productivity and the Export Market: A Firm-Level Analysi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995(2):313-332.
Abstract: Since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has slowed down, while the network trade has developed at a surprising speed. Through the combing and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of overseas and domestic scholars for foreign trade innov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foreign trade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et is imperative in the Internet age.
Key words: Internet+;foreign trade;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