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清
小學階段需要教師注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配合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激發小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認可和接受“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調動起小學生學習數學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從而保證“參與式”教學模式能夠順利應用。教師可以注重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熟悉的案例代替教材中的例題,幫助學生形象化地感知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在教學時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上的知識點整合到課件之中,從數形結合的角度向學生講解各類知識點。還可以采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突出數學學科的趣味性,讓小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為了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還需要注意多鼓勵學生,認可學生,給學生以成就感,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能夠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可。
例如在學習《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引出“體積”這一含義。教師事先準備好量杯、石塊、體積單位模型。在量杯里裝一定的水,并讓學生觀察量杯上的刻度,記錄好有多少水,再將石塊放入量杯中,觀察出現的現象。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操作實驗,由學生觀察并說出實驗現象,之后再引出“體積”的概念。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針對物體的體積,利用量杯和石塊多進行幾次不同的實驗,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認識“體積”,感知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得以激發,才能夠更為積極地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發揮“參與式”教學的作用。
二、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提供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發揮聰明才智,幫助教師落實教學活動,并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因而要求教師注意認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提供給學生自由討論的空間。教師可以注意多提問學生,認真聽取學生的答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從而激發起小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初步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教師還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開展探討與研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多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發表見解的機會,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參加,逐步引導學生將自己實為教學的一部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周期》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探索和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并能夠根據相應的規律來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物體或圖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讓學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與“周期”相關的現象,比如節日中街道裝點的彩旗,公園中布置的花盆等,讓學生了解與“周期”相關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學生了解了“周期”的概念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觀察多媒體中展示的圖片,根據圖片中花盆擺放的規律,利用“周期”的概念去推算接下來的花盆會是什么顏色。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并給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學生才能夠跟隨教師的引導,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幫助教師順利落實教學目標。
三、重視落實總結與評價工作
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限,在參加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把控好課堂,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夠學到知識與技能,同樣能夠了解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從更為有效的角度不斷提升自我。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在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空間的基礎上,還應當重視落實總結與評價工作,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是否到位,有無進步,從而推動學生更進一步發展。為了做好總結與評價工作,教師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表現,并及時記錄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與之前相比呈現的進步。同時,在學生參與完成教學活動,或提交了學習成果之后,教師需要針對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作出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整堂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的最后環節,教師可以針對之前所作的有關學生情況的記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做出點評,重點要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引導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長處。同時需要針對大部分學生出現的錯誤作出講解,盡量降低學生重復出現相同錯誤的可能性。
例如在學習《方程》時,學生需要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夠利用方程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掌握不同方程的解法,順利完成計算。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方程”相關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在應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思維方式。在完成教學活動之后,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再次梳理與方程有關的知識點,特別是需要突出方程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在課程的最后階段,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點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是否展示出了自身的真實水平,并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找出進步的途徑。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激發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和重視落實課堂教學的總結與評價工作三方面入手。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性,高效地落實教學目標,引導小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