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嘉+范曉萍+馬慧鋒+李琪+歐秋菊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中,許多創業團隊在緊跟著時代的腳步不斷探索掙扎著向前發展。在傳統的團隊中都會出現很多的團隊管理問題,本文通過結合校園創業團隊的管理實踐情況,就創業團隊目前的現狀、不足之處進行研究歸納并提出一些建議,通過分析研究,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管理具有一定的實踐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創業團隊;管理
一、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這是一脈相承的;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王寶義、姚冰(2016)根據人社部相關數據,指出2016年全國各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又一次成為了歷史畢業人數的新高,已經達到了765萬;但我國的經濟仍處于下行的狀態,導致就業形式依然不容樂觀,使得今年依然被人們稱之為最難畢業季。王瑩(2016)指出,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造了新的行業形態,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有效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問題。基于這樣的背景,大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創業實踐成為新的趨勢,而面對高校日益增加的創業團隊,對于創業團隊管理的研究卻是遠遠不足的,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創業團隊管理研究將會是緊跟時代的腳步、緊抓國家政策的優選項目。通過得到的管理研究結論和經驗應用于新時代的創業團隊,使團隊有更濃厚的組織文化和系統的管理機制,為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可以將創業團隊的凝聚力大大增強,解決一定的現實創業團隊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是創新創業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重大機遇。正如前文所講,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將會掀起一股新的戰斗。在今后長期的“互聯網+”實施過程中,政府將扮演的是一個引領者和推動者的角色。政府在結合黨的實際情況,建立更新更接地氣的“互聯網+”產業園孵化器,這將會有更多的創業團隊在潮流的推動下掙扎探索。校園創業文化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磁場”和靈魂,如何回應這場挑戰和機遇,將直接關系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質效。因此,為了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領域和更多的發展機會,急需加大對創業團隊管理的研究力度。
二、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管理現狀及不足
為了鼓勵和引導大學生以及更多的人多渠道就業,國家在近年來出臺了許多創業優惠政策,政策涉及范圍也相當廣泛,如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方面。因此在近年來許多人緊跟時代潮流開始創業,創業團隊因運而生,但也有相當多的創業團隊在潮流中被洶涌的浪潮推翻成為歷史。創業團隊的發展與團隊的管理息息相關,管理得當,就容易跟著潮流前進而不被浪潮所推翻。在創業團隊的發展進程當中,過程“萬分精彩”,出現的管理現狀就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方面,創業團隊缺乏管理制度。大部分的創業團隊在組建團隊時,通常都是“口碑相傳”,通過一個人認為這是好的機會,就會推薦給身邊的朋友或者校友,形成一種“口碑”效應。王子希(2016)指出,很多大學生的創業團隊都是一種自發的形成機制,有些是出于激情,有些是出于愛好,或者其他的原因走到了一起,這種形成的模式就是的大學生的創業團隊沒有正規的管理模式。而在中國人情社會加上這樣的情況下,團隊管理處于一種略微“尷尬”的局面。團隊成員在某種問題處理不當時,因為人情方面不愿意開口或者只是在背后說幾句,導致已經出現的問題堆積,不能及時解決。
另一方面,創業團隊在組建結束后,所設立的目標空洞,不切合實際。而目標的實現過程或許寂寞、辛苦以及難以堅持,難以達到所設立的目標,加上團隊凝聚力不足,難以留住人才,以及團隊的核心指導人物的領導能力強弱,摸索過程短暫等,團隊就容易垮在朝陽時期。王曉曄(2013)指出,構建共同的目標遠景是解決大學生創業團隊目標和價值觀差異的有效途徑,可以促進團隊成員團結協作,順暢溝通,朝著同一方向努力工作還有,在創業團隊創業過程中,許多團隊仍然受固定思維的影響,沒有在各個方面進行創新。
最重要的是,創業團隊在不確定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體系的情況下,僅靠自身團隊的團結自律相互監督,很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現代集團化經營模式有很多團隊借鑒,但并沒有太大的創新。而在創業團隊中更是很難有相對較完整的管理體系,沒有完整的管理體系支撐,團隊管理在招募人才,管理團隊,留住人才以及發展團隊等方面都相當困難。因此,總結大學生創業團隊存在的不足主要如下。
(一)創業團隊組織結構不穩定
導致創業團隊結構不穩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我國創業團隊的組建過程來看,創業者在尋找創業合作伙伴時更傾向于選擇與自己具有良好關系的伙伴來進行創業,這種利用人際關系來尋找創業伙伴的方式雖然能在短期內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但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穩定。創業團隊成員的流失在我國大學生創業團隊中非常普遍,這主要是由于創業團隊的組建缺少明確的規劃。創業團隊在建立之初缺少明確的目標,對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劃分不清,很容易導致在工作過程中產生摩擦。
(二)不重視人力資源管理
很多創業團隊所處于的發展階段以及資源的局限性,造成團隊很容易從一開始就將全部資源用在市場發展上和產品的開發上,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利潤和有形資產上。然而,對于團隊三大資源之一的人力資源,很多創業團隊關注度及重視程度嚴重不夠,造成公司上下人力資源管理概念比較淺薄,表現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此外,在大學生創業團隊發展過程中,還必須面對諸如資金來源匱乏、創業團隊成員能力不能適應團隊發展壯大的需求等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導致創業團隊缺少人力資源上的管理,致使創業活動停滯不前甚至失敗。
(三)創業團隊績效管理不完善
大學生創業團隊要維持團結協作、高效運作就必須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在制定績效考核的標準和對象時,又存在著績效考核層面的兩難選擇。對大學生創業團隊整體進行績效考核能夠反映整個團隊的工作績效,但由于忽略了團隊內不同成員的貢獻差異,會導致貢獻大的成員積極性下降,甚至引發不滿和矛盾,最終會導致創業團隊的低效運行或者解體。能力素質考核脫離實際,缺乏內部競爭性,團隊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使業務不是很好,人際關注好的人員經常能取得較好的考績分,很容易使有能力的業務精英因長期出差反而在能力素質考核上吃虧。另外,對大學生創業團隊成員個體進行績效考核時,由于各個成員關注于個人績效的完成情況,每個團隊成員都追求個人績效的最大化時往往會導致團隊整體效益的下降,而且也會導致團隊成員忽略團隊整體效益,影響到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協作關系。因此,如何解決好創業團隊績效考核的尖銳問題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三、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管理實踐探索——以“湖畔團隊”為例
相比于個人創業,創業團隊的成功率并不高,而這無疑與團隊的管理體系息息相關。為了更好地研究創業團隊的管理體系,我們小組以本校湖畔團隊為實踐作出了一系列的摸索。
湖畔團隊在建立之初,缺乏規范的決策流程、分工體系和組織規范,所以在處理決策分歧的時候顯得非常困難,更多是利用成員之間的信任來完成團隊任務的。因此為了團隊的發展與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經過探索,創業團隊的管理更加考驗成員之間的商討協議能力,思想的碰撞更能推動團隊向前進。通過調查,在企業和社團上班工作的人是以組織的工作模式一直沿承下去,他們日復一日地重復著之前的步調,而創業團隊充滿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不斷地嘗試與驗證。湖畔團隊作為一支校內創業團隊,經過無數次的會議商討,小組討論,觀點整合,才能毅然地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生存下去。通過湖畔團隊的長期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以下對創業團隊的管理要點。
(一)組織結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團隊的經營之中,由于每一時期所進行的團隊項目會有所差異、偏重,對于人員的素質要求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創業團隊調整組織結構,讓團隊的隊員能夠人盡其用,使得組織分工更加高效、實用,適用于新的業務的開展。
(二)崗位職能需要根據實踐進行完善
在開展團隊工作的過程中,崗位的職能會在實踐中得到考驗。每一個創業團隊都是有差異性的,在崗位職能上也是一樣,相同的崗位,職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組織為了使得工作更加高效不復雜而必須采取的舉措。如果團隊管理者沒有重視這一點,那么造成的工作上的不協調和隊員之間的溝通障礙就會成為團隊發展的絆腳石。
(三)團隊的目標需要明確
在基于團隊的理念下,團隊的目標進行明確,會極大地增強團隊成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僅讓團隊有了前進的方向,也讓團隊勁往一處使,在共同的合作分工中完成目標,實現個人以及團隊的價值。如果團隊出現目標不明確的現象,會使得團隊成員喪失工作熱情,表現出懶惰的情緒;長期如此,團隊會失去活力和創業激情,此時極小的問題出現,都會導致團隊最終以失敗告終。
眾所周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工作團隊,他們都可以憑借其考核制度以及現有的資源讓成員的付出與回報實現相對對等,而創業團隊因為需要各種資源的高強度投入從而無法實行短期激勵機制,這時候就需要找到能適應團隊的合伙人。大學生創業團隊需要能無私為這個團隊付出努力的人才,在滿足個人的需要的同時,要求團隊成員付出更多的金錢、時間和精力,這樣才能促成創業團隊持續運營下去。
四、大學生創業團隊管理的舉措
通過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團隊管理現狀與不足的研究,從中能夠看出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進行創業,雖然創業成功存在極大的挑戰,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一段經歷,使得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具備了創業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團隊管理能力,這無疑是大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并創造價值的最好的鍛煉機會。高校、企業、政府等相關部門應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使大學生在能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多一條選擇,通過創業創造更多的價值。經過對于大學生創業團隊管理一系列研究,我們總結了以下一些建議。
(一)構建共同的目標愿景。構建共同的目標愿景是解決大學生創業團隊目標和價值觀差異的有效途徑,可以促進團隊成員團結協作,順暢溝通,朝著同一方向努力工作。要構建創業團隊的共同愿景和目標必須在創業團隊建設之初予以明確這個目標是什么,然后在選擇吸納團隊成員時必須讓其對團隊的愿景和目標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明確團隊目標愿景之后,應明確團隊的領導核心,由其負責團隊的發展規劃,其他人員則需要根據業務需要明細分工,規定其義務和權限,保證團隊成員在領導者的帶領下向著同一目標前進。因此,高校大學生在團隊建設方面必須保證團隊成員努力方向的一致和目標的統一,嚴格按照團隊的規章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共同的目標和愿景是一個創業團隊通向成功的必然條件,只有懷著共同的愿景和理想,創業團隊成員才能在困難面前堅持信念,克服并解決困難。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高校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特點決定了創業團隊管理的重點不是監督考核團隊成員的具體工作行為,而是集中在如何幫助團隊以及團隊成員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因素,幫助團隊消除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和風險,為團隊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大學生創業團隊成員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這更有利于發揮團隊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但團隊成員在時間、文化、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差異必須加以考慮,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管理,及時反饋有關信息,發現團隊內部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運用指導、幫助代替直接的監督、命令,及時獲取、傳遞團隊和客戶的需求、反應,從而大大提高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工作績效。因此,團隊管理不是對團隊進行監督檢查,而是指導創業團隊成員的工作,協調團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構建既要反映團隊整體績效又要體現個人差異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因此,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績效考核必須兼顧團隊整體層面與團隊成員個體層面,構建一個雙重績效考核體系,將團隊整體績效考核指標與團隊成員個體考核指標相融合,在對個人進行考核時,不僅要考核個人年度任務的完成情況,還要將團隊成員對團隊的貢獻、對其他成員的支持等納入到個人績效之中,從而擴大個人績效的范圍,使得團隊的業績呈現出透明化的形態,調動團隊成員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嬌.大學生創業團隊勝任力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1)
[2]王曉曄.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15)
[3]李克強對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 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J].四川勞動保障,2015(10)
[4]王瑩.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J].中華少年,2016(20)
[5]王寶義,姚冰.“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J].經營管理者,2016(23)
[6]王子希.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建設與管理[J].亞太教育,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