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梅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高效教學已成為我們共同探討的焦點。讀懂學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前提。讀懂學生,是實施語文高效教學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讀懂學生 語文 高效教學 必由之路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3-02
本文就讀懂學生是實施語文高效教學的必由之路予以探討,就語文教學如何讀懂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加以解讀,為實施初中語文高效教學不斷地思考與實踐,為尋找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的途徑和方法獻計獻策。
一、對語文高效教學的認識
語文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學生發展的最大化。語文高效課堂主要研究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系。
從讀懂學生的角度來看,語文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
語文高效教學的起點是了解學生,重心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讀懂學生,才能使語文教學回歸其本質,才會推動語文教學的高效實施。
二、語文教學中讀懂學生的重要性
讀懂學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要求以人為本,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師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了解學生。
從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重新審視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真正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體現在學生身上,高效的教學離不開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只有了解學生、讀懂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高效課堂才會更好地實現。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讀懂學生的基本策略
(一)在備課中讀懂學生,關注學生的已知經驗和發展需要。
備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備課是全部教學工作的基礎,是上好課的前提和關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課前備課也應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做好“備學生”這一環節,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認知方式、認知水平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真正讀懂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
在備課中讀懂學生的策略:在備課時教師首先要認真思考學生在預習中,能否初步掌握課文內容,會有哪些疑問;對課文的內容,學生最感興趣的會是什么。預知學生的預習程度如何,找準教學的起點。其次,通過作業等方面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了上節課教學目標中的哪些知識和技能,思考本節課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點撥。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讀懂學生,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
從初中語文目前的教學來看,課堂上,小組合作流于形似,沒有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機會,多數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小組活動的設計沒有足夠的準備,致使小組學習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意義。
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讀懂學生的策略: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的時機,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如合理的分工,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踴躍發言習慣、認真傾聽習慣,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機制等等。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那些不善言談的學生說出對所討論的內容的見解,要把焦點引向弱勢群體。
(三)在教學結構的優化中讀懂學生,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強化練習,鞏固新知—課堂總結,梳理新知—布置作業,拓展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一般流程。恰當地把各個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因素。
在教學結構的優化中讀懂學生的策略:在設計課堂環節時,必須重視學生認知過程的完整性。
1.要努力做到使教學環節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協調和諧。
課堂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獲得新知后,應安排針對性的練習,及時捕捉反饋信息 。
2.教學環節必須納入鮮活的學情、靈活的因素,隨機進行調控。
“方法之得,得之皮毛;理念之得,得之根本”。讀懂學生決定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實施語文高效教學的必由之路。在語文教學的實施環節中真正讀懂學生,進一步加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語文高效教學的實施,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
[2]鄭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武夷山市教研室
[3]楊萬扣.《把握好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幾個關鍵環節》鹽都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