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能夠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顯著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則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及情感教育的相互融合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相互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41-01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作為共鳴式教育的一種手段,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語文課文學習中進行感悟,實現情感互鳴。文章主要闡述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探究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對策,以此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價值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生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觀念不成熟,小學語文教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尤其是語文課文,相關知識比較豐富,能夠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能夠體會多種情感,還能夠提高審美能力,通過多個審美對象,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
(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能夠啟發學生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的情感能力。小學生的心態不成熟,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教師使用情感教育的方法,能夠調動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學習。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中,不能夠有效的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并且由于教師權威的存在,小學生對教師存在著“敬畏、畏懼”心理,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能夠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通過情感表達,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變得活躍。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語文教學最具情感,教師進行情感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教學水平。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關鍵環節,在教學中要深入了解教材的情感,還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中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認識情感教學的作用,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一)正確把握教材的情感,實現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由于知識比較豐富,情感表達類型較多。語文教材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教師只有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情感基調,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情感教育中實現情感互鳴。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課文《夸父追日》,這篇課文屬于神話故事,教師進行情感教育,主要是對課文進行情感分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情感“入戲”點,讓學生在文章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情感。在實際教學中,情感切入點主要是夸父的“三天逐日”,夸父在追日時堅持不懈,有天黑追到天亮,整個神話故事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學習夸父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實現情感互鳴。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應該放置在情感表達上,通過具體的詞語來表現“堅持不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情感,讓學生在課文教學中,由衷贊嘆情感。
(二)重視教學情境的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建設,通過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在學習中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進行情感體驗。
(三)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進行情感互鳴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時,要重視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借助教學內容實現情感共鳴。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要通過情感教育培養情感意識,實現情感表達。例如《游山西村》古詩學習中,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啟發,讓學生參與古詩學習,教師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體會古詩作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實現情感共鳴。
總之,情感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開發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情感學習的興趣,實現情感共鳴,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值得廣為提倡。
參考文獻:
[1]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2):119-121.
[2]李明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師,201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