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韓路路+鳳艷+趙莎莎
【摘要】本文首先對金融行業“營改增”政策進行解讀,分析相關政策的變化情況,然后對“營改增”政策實施面臨的挑戰進行剖析,最后為保證“營改增”政策能夠順利銜接,提出了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金融行業 影響研究
我國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一些地區率先在一些行業內展開了“營改增”稅制改革試點工作,開啟了“營改增”政策改革的序幕。2016年3月24日,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36 號文”),該文件明確規定,自2016年5月1日開始,將金融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自此金融業停止征收營業稅,改征營業稅。金融業對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意義重大,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研究“營改增”政策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一、金融行業“營改增”政策解讀
金融行業是指直接從事經營金融商品這一特殊商品的行業,包括證券業、銀行業、租賃業和保險業等。金融行業“營改增”政策變更情況如下:
(一)稅率。“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前,金融行業普遍適用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在“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金融行業中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6%,符合小規模納稅人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3%。由于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金融行業一般納稅人的實際稅率為6%/(1+6%)=5.66%,較金融行業營業稅稅率上升了0.66%。但是由于“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符合抵扣條件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予以抵扣,所以針對金融機構一般納稅人而言,相比較“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前,有可能不會增加稅負。然后金融機構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則由原先的5%下降為3%,明顯降低了稅負。
(二)征稅范圍。“營改增”相關政策明確規定,金融行業所涉及的征稅范圍是指金融業中各種類型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直接收費金融業務、金融商品轉讓業務、直接貸款業務和保險業務等。
(三)進項稅額予以抵扣范圍。“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金融業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金融機構,在其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采購的產品和接受的應稅服務,除特別規定不予抵扣之外,如果取得合法真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都可以予以抵扣。
二、金融行業“營改增”政策執行面臨的挑戰
(一)增加信息系統改造升級使用成本。金融行業各個業務的處理早已完全實現信息化,“營改增”政策執行之后,金融企業由繳納營業稅轉為繳納增值稅,這兩個稅種的稅務處理存在較大差別,需要對稅務處理信息系統進行改造。稅務處理信息系統由于是金融機構業務處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單元,稅務處理信息系統的改造勢必會影響金融機構業務處理信息系統的整體有效性和兼容性,增加信息系統改造升級使用成本。
(二)部分應稅項目增值稅抵扣鏈條中斷。相關政策明確規定,金融機構一般納稅人從提供貸款服務中獲得的存款利息收益和具有利息性質的非存款利息收益為增值稅應稅銷售額,并以此作為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的依據,但是增值稅納稅人由于接受貸款服務而向貸款提供方支付的相關費用,如投融資咨詢費和手續費等,相關進項稅不可抵扣,這使得該類業務全額征稅,沒有實現增值稅差額計稅,金融行業提供該類業務發生的成本需要自行承擔。如果金融企業通過提高貸款利率轉嫁這部分成本,貸款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將會提高,倘若成本轉嫁失敗,金融企業只能自我消化,影響自身收入及利潤。
(三)金融行業應稅項目和計稅依據難以確定。由于我國金融機構種類和數量繁多,金融行業業務類型復雜多樣,并且隨著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如何準確有效的將不同金融服務區分開來,是“營改增”政策執行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難題。此外,金融企業提供的部分業務,也存在難以有效確定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問題。例如金融企業同時為借款人和儲戶提供中介服務,既為借款人提供資金,又為儲戶尋找資金使用者,兩者的收入增加額即為存貸款利息的差額,可以此計算提供該項服務的增值稅銷項稅額,但是針對如何計算提供該項服務相關的進項稅額,目前尚未定論。
(四)個別政策條款需要進一步完善。36號文中個別條款與其他政策文件條款存在分歧,這將極大的不利于“營改增”政策的有效貫徹執行。例如:36號文中將金融業存款利息作為不征稅項目處理,而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金融機構同業往來等增值稅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16〕70 號,以下簡稱 70 號文)明確規定金融業同業之間的銀行存款利息收入免稅項目。
三、金融行業“營改增”政策銜接建議
(一)升級改造信息系統。“營改增”政策的執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金融行業業務處理信息系統,需要金融行業各個企業對機構內部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升級,特別是發票管理與認證和銷售合同管理等業務領域,以滿足業務管理需求。
(二)完善增值稅抵扣政策,打通抵扣鏈條。由于部分費用不允許作為進項稅予以抵扣,導致增值稅抵扣鏈條斷裂,增添了貸款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影響金融企業的收益。應不斷使增值稅相關抵扣政策得以完善,使得增值稅抵扣鏈條得以貫通,從而保持增值稅抵扣鏈條的連續性。
(三)保證應稅項目和計稅依據清晰明確。為了保證“營改增”政策的順利有效實施,金融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征,深入分析應稅項目和計稅依據,盡可能使之清晰明確,細化本企業對外提供的各項業務,明確各項業務對應的應稅項目和計稅依據。
(四)對相關政策和細則進行修訂和完善。針對個別政策細則條款之間存在的極大的分歧,國家有關部門應不斷對相關政策和細則進行修訂和完善,保證政策細則得以有效貫徹執行。可以借鑒國外相關法律和政策指令,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不斷完善我國“營改增”相關政策和細則。
參考文獻:
[1]楊斌,林信達,胡文駿.中國金融業“營改增”路徑的現實選擇[J].財貿經濟,2015(06):5-17.
[2]蔡昌.金融業“營改增”:政策導向、經濟效應與財稅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2016(05):43-47.
[3]陜閃.金融業“營改增”的挑戰與應對[J].武漢金融,2016(07):50-51.
[4]梁因樂,孔令文.金融業營改增,路漫漫其修遠[J].金融會計,2016(05):07-14.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會計特色專業”(編號 2016tszy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