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平
【摘要】農村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是每位教師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在農村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中,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存在著布置作業隨意性大,針對性不強的現象。這樣只能讓學生產生對作業的厭倦心理,成為學習中的一種負擔,并且與“減負”精神背道而馳。因此,科學合理的作業布置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起到及時反饋作用,有利于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 作業布置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70-02
英語作業主要是對一段時期所學英語知識的聽、說、讀、寫、練等,相比較其它學科的書面抄寫練習,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更側重于英語的現實運用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英語作業的布置是鞏固和深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布置和批改小學英語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上多下些功夫,下面就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應符合學科的特點
從時空維度來分,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適量的作業是有效幫助小學生自主地鞏固所學的知識,也是對課堂內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加強提高和教師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我認為,農村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應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愛因斯坦說:“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貝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做作業的過程應該是充滿快樂的過程,學生要很樂意地去完成。要打破傳統的“一背”、“二抄”、“三練習”的機械模式,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布置英語作業時要從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作業布置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層次性
常言道:“龍生九種,個個不同”,“一刀切”的作業往往就會導致優等生“沒過癮”,學困生“啃不了”,所以作業的設計應從各層次的。讓每位學生既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又讓他們充滿成就感,即所謂“跳一跳能夠得著”的難度。
如我的英語課堂上將學生按英語實際水平分成A、B、C三個組,A組的同學,成績相對較好,自主性強;B組學生,相對來說較為安靜,學習能力中等,對教師的依賴也很多;而C組的是學困生。每個層次的學生可根據以后發展情況隨時調整。我在設計練習或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兩種三層”的原則。“兩種”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個種類;“三層”是指設計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例如單詞的認讀,文中基本內容的抄寫和歌曲練習);第二層次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加上英語口語練習,句型模仿,以B組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內容自行造句和編造對話。第三層次為選作題。這樣可使A組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組學生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三個組的大部分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三、作業布置要精簡
教育部新擬定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四、不留作業。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為當下如何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指明一方向。在當下提倡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在作業布置上必須要把好作業的質量關。要精心的選擇和設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鞏固效率的習題,讓學生的作業少而精,同時又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又具有針對性。讓學生的作業布置既鞏固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教師在作業布置上要杜絕“題海戰術”,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厭學、逃避作業的心理,布置作業將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四、作業布置后教師要詳細的批改和講評
在農村學校,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教師都應該進行扎實細致的批改和評價,教師通過批改作業才能夠知道學生的差距,通過評價作業學生才能知道優劣。因此,教學過程中作業的批改和評價,是完成作業的重要一環。批改作業后教師及時的講評與輔導,能夠糾正學生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特級教師于永正有一句名言:“蹲下來看孩子。”我們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之一,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應該蹲下來,謙虛、細心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把孩子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作為我們教學工作的導向,相信我們的工作會做得更好!而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參考資料:
[1]孫琪斌,楊麗,作業批改的多元評價模式初探,教育科學,2001年03期
[2]鄭奕愚,淺議發揮作業批改的教育功能,貴州教育
[3]張文銀,淺議小學英語的作業布置,教育革新,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