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來+楊洋
【摘要】《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反思,顯得有必要。本文針對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反思英語閱讀教學應該遵循的幾個原則。
【關鍵詞】課程標準 反思 閱讀教學 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73-02
《英語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挑戰了原有的英語課程與教學傳統,要求教師變革傳統的課程實踐模式,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為此,為了追求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師對課程和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運用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反思、回顧, 顯得越來越有必要。
一、反思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1.對英語閱讀教學進行反思,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閱讀教學,更有效地加強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目前新課標和高考英語改革的需要,是擺在每位高中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
2.反思性教學強調的是教師對教學實踐的批判性思考,這種思考要求教師審視自身的課程與教學實踐,自覺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從而使自身的教學行為更為睿智。
3.新課程的創造性實施要求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反思型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推行具有重大意義。
4.有意識地進行教學反思,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豐富,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理論的發展。
二、反思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英語教學筆者認為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1.過多強調語言知識傳授。不少教師把課文中的所有閱讀材料都作“精讀”來處理。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等成為其教學的主線,把閱讀材料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一種形式。
2.采用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常見的授課模式為:首先“Voc?鄄abulary learning”,然后“Read quickly and answer”, 接著“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最后“Read again and do some exercises or retell the text”。
3.忽視了培養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教師常常把新的詞匯和語法點從語篇中分離出來孤立地進行教學,那樣會使學生變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4.過分重視細節,而忽視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語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訓練。學生在處理閱讀材料過程中,只注重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情節,而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結構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不求甚解。
三、反思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即時性原則。反思要與閱讀教學同步進行,根據反思所得隨時調整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及時收集教學信息、分析教學信息和評價教學信息。因此,反思性教學應用的最高境界,則已和教師的專業直覺、專業意識融為一體, 成為教師日常工作內容的重要一環。
2.合作性原則。反思性教學過程是一個交流與學習的過程,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的反思性教學、專業學習和個人的教學能力與實踐水平只有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合作、相互學習,才能相互增進。
3.全面性原則。所謂全面性指的是反思必須全面、全員和全程采集和利用相關的各種信息,從多個角度積極思考問題、探究教學活動,通過這一過程,全面反映閱讀教與學的動態過程。
4.開放性原則。開放性是指教師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積極關注自身的教學行為和具體的教育情境,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觀點,從多方面聽取意見,關注各種可能性,并認識到可能產生的錯誤。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反思,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而且使教師在實踐中增強了對教學的自我意識, 建構起自己對閱讀教學的理解, 通過思考和探索促進自身的發展, 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劉道義. 2004. 新標準帶來的新理念[A].
[3]Nuttall,C.(198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