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軍
【摘要】英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沒有詞匯量就無法學習英語,而英語聽力作為英語的進階課程,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一直都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我國的英語教師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教授詞匯量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但是學生在學習效果上卻收效甚微,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希望能找到解決此類事件的對策,改善我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英語 聽力能力 詞匯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84-01
一、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詞匯來源單一
我國英語詞匯教學的主要來源是課堂用教科書,幾乎沒有其他積累詞匯渠道,而在平時的課堂上也教師也很少對詞匯進行解讀,這兩種情況導致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少,對英語的掌握情況差以及應用率低,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本在于我國很多教師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對多的灌輸式教育,單調乏味的英語詞匯解讀,很少借鑒課外讀物,也不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是造成我國學校英語詞匯量積累單調的主要原因。
2.目標單一,趣味性不足
我國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考試,目標性過強趣味性不足,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或者一昧死記硬背,不去活學活用,讓單詞和實際脫離,單純就是為了提高成績和升學率,這種做法將讓孩子進入“聾啞英語”的死循環,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屬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會漸漸的對詞匯量產生抵觸心理,造成學習投入與收獲不成正比的情況。
上述這兩種情況是我國英語教學中非常普遍的現象,而改變這種低效率的學習模式最主要是改變教學方式,而非內容,豐富英語聽力教學和詞匯量教學的內容才是改善我國低效率教學的關鍵。
二、關于改善我國英語教育的建議
我國的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單方面授課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階段,對于教師傳授的內容理解度低,而這種懵懂的狀態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我國的教育工作者應該要將英語聽力和詞匯量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讓英語能實際應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去。
1.關于英語聽力的改革
大量的聽力資源是進行英語教學的基礎,這部分資源必須要涵蓋時事政治,古典名著,科學教育,音樂,等等,將這些聽力資源結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如果結合課本內容向學生演示或者播放相關片段,那么在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集中的同時還能鞏固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同時注意英語教學中的模式要盡可能的多樣化,光“聽”不“寫”的英語仍然不會產生積累的效果,多樣化的聽力教學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聽寫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讓學生積累詞匯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教學前期,采用語速快,詞根短的單詞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教學的緊迫感引導其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中,聽寫往往是提高聽力的最快途徑,但是聽力如果沒有詞匯量的積累是不行的,所以說在英語教學中聽力和詞匯積累都是非常重要的。
2.關于英語詞匯量積累的改革。
閱讀一直是提升詞匯量最快速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并不適用于詞音詞義的理解,不適合用于聽力改革,而積累詞匯量的建議如下,循序漸進,適當的提高,在積累詞匯量的時候,不要貪圖快速,而要注意質量,在積累初期選擇那些簡短的詞語進行積累,這樣能讓學生獲得自信心提高其能力,隨著詞匯的積累,可以開始嘗試提高難度去背誦和閱讀一些長的單詞和文字,這類積累為日后的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經常開展一些和英語有關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會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比如說引用經典名言,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性書刊,讓學生自發的去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匯量,鞏固所學到的知識。要注意英語單詞的學習是一個重復記憶的過程,所以活化教學過程,讓單詞不在局限于模仿和單純的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去學習英語,但是要注意即便教學模式再豐富多彩也要明確教學主題,不能將娛樂和教學的主次位置顛倒。
三、結語
加強英語在課堂上的應用不能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要從寓教于樂的方式中找尋一條新的道路,因為教學的主要受眾是學生,而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不能主次顛倒,要注重學習效率,提高聽力和詞匯積累水平,經過一輪教學實踐改進后,筆者所教授的班級在英語的詞匯量和聽力理解方面都得到了很多進步,筆者相信,隨著實踐改進尊重語言邏輯教學,一定能改善我國英語教學中,英語詞匯量渠道單一,教學模式單調刻板,英語應用性不強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林書勤.第一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徐子亮.兩種不同的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學習策略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