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曉光
分解訓練法在鋪床法技能教學中的應用
姬曉光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1)
目的 對鋪床法操作進行教學改革,以激發中職護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信心,提高技能水平。方法 將護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分解訓練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結果 考核結果顯示,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分解訓練法符合中職護生認知特點,能激發護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在護理實驗教學中值得推廣。
分解訓練法;技能教學;護生;鋪床法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使護生掌握護理實踐操作技能是該課程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1]。鋪床法是護生接觸專業實踐技能的第一項操作。筆者通過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得出了一套與常規鋪床法教學相比更易教、易學、易被接受的方法——分解訓練法,即將完整的技術動作合理地分成若干環節,按環節進行訓練,其優點為便于師生集中精力加強主要技術訓練。該方法被應用于許多領域,如舞蹈學習、體育訓練等[2]。筆者受到啟發,將此法應用到鋪床法技能教學中,使護生操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現總結如下。
1.1 對象
將2015級護理班學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5人。由相同教師授課和指導操作。護生年齡、入學成績、文化基礎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分解訓練法。
1.2 方法
1.2.1 傳統教學法及學時安排 對照組按照教師示范、護生回示范、分組練習、考核的傳統模式進行教學。第1學時:按照操作標準和流程集中進行講解,教師詳細介紹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第2學時:護生回示范,教師指出護生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第3~5學時:護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第6學時:實踐考核,教師總結。
1.2.2 分解訓練法及學時安排 將鋪床法分為評估、床單的折法與鋪法、床角的包折方法、被套及棉胎的折法與套法、枕套的折法與套法5個步驟進行講解和示范,每項示范后進行集中訓練與教師指導。待護生將分解步驟通過練習達到目標后,再由教師進行完整示范,護生練習后進行考核。第1學時:完成評估及枕套的折法與套法學習。第2學時:完成床單的折法與鋪法及床角的包折方法學習。第3學時:完成被套及棉胎的折法與套法學習。第4~5學時:教師按標準進行完整示范,護生練習。第6學時:實踐考核,教師總結。
1.3 問卷調查
考核結束后對實驗組護生進行自制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5份,回收45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獨立樣本t檢驗,所有P值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考核成績比較
教師用統一標準對兩組護生進行考核,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鋪床法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鋪床法考核成績比較(±s,分)
t值P實驗組對照組組別 考核成績86.58±10.24 81.87±10.74 2.130<0.05
2.2 問卷調查結果
93.3 %的護生認可分解訓練法,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使用;80%以上的護生認為該方法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能使護理操作學習變得輕松、有趣;60%以上的護生認為該方法提高了學習積極性、成就感和學習信心。
傳統鋪床法教學中,教師在前兩個學時把所有知識點傳授給護生,因細節太多,加之此項目是護生接觸護理學基礎的第一項操作[3],護生短時間內難以吸收,從而導致其學習興趣不高、效率較低。若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把握護生特點。中職護生基礎薄弱、探究能力差,但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分解訓練法符合護生認知特點,通過分解教學目標,逐一突破重、難點,可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護生學習興趣,在實驗教學中值得推廣。任何一門技能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4]。護生對護理技能的學習也要遵循規律,不能急于求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符合護生認知特點的新方法,科學安排教與學,在教學中善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5],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李玲,蒙雅萍.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董瓊究.采用動作分解法,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J].科技資訊,2006,15(150):176.
[3]王春筠,程玉蓮,王素利.高職護生崗前護理技能實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2):164-166.
[4]許建香.高職護理教育下“三單式”鋪床法實訓教學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8):185-187.
[5]唐萍.無菌技術歌在護理學教學中運用效果觀察[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5):100.
G424.4
B
1671-1246(2017)05-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