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
Seminar教學模式在中職藥劑實訓課中的應用
呂清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利用翻轉課堂背景下Seminar教學模式的優勢,將Seminar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藥劑實訓課,有助于提高學生自學、探索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為中職其他課程教學推廣Seminar教學模式提供借鑒。
中職;Seminar教學模式;藥劑學
藥劑學是一門緊密聯系生產實踐和醫療實踐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實踐性、專業性強。與普通高中注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不同,職業院校更注重職業能力的提升。2014年,實訓技能操作考試被納入高職單招單考范圍,預示著社會對學生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訓課旨在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有著理論課難以取代的地位。
在當前翻轉課堂背景下,傳統藥劑實訓教學弊端明顯。筆者試圖在藥劑實訓課中應用Seminar教學模式,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Seminar教學模式也稱為“討論式教學”,重在調動課堂參與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學習主體)的參與性,是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為一體的創新教學模式。
由于中職生缺乏學習自覺性、學習能力、預習習慣和自律性,也沒有明確的機制督促他們預習,因此,他們經常不預習或者敷衍了事,最終導致實訓教學效果差。
1.2 教學模式單一,實訓過程“照方抓藥”
傳統的實訓課中,教師講解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然后進行演示,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路線進行操作。這種按部就班的實訓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但是整個實訓過程缺乏探索性和挑戰性,易使學生失去興趣,沒有很強的參與感,機械地完成操作,沒有對實訓思路與原理進行進一步思考。這種教學模式難以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與中職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相違背。
1.3 報告千篇一律,考核形式單一
傳統的實訓課程往往以制劑成品的優劣、實訓報告為評分標準,考核標準單一且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過分依賴小組內其他成員,并抄襲他們的實訓報告。這種考核形式并沒有起到正面激勵學生的作用,反而會挫敗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國中職教育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其核心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實訓教學模式,引進新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和能動性,讓學生把握學習主動權,變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為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處于積極、敢于創新的精神狀態。
Seminar教學法起源于近代德國,興起于19世紀的柏林大學,而后風靡于世界許多知名大學[1]。自21世紀以來,Seminar教學法逐漸被我國學者注意,并被廣泛應用于研究生教學,也被某些大學用于本科教學,但用在中職教育的案例目前尚少[2]。利用翻轉課堂背景下Seminar教學模式的優勢,筆者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教育。
工程施工需增設乏汽分配管道、凝結水管道、抽真空管道和蒸汽隔離閥,散熱面積分別增加16.7%、33.3%、50%、66.7%時,工程靜態總投資分別評估為600萬、800萬、1000萬、1200萬元,靜態計算投資回收期分別為3.1、3.0、3.2和3.8 a。
2.1 學習實現互動性,小組合作共成長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單方面講授知識,學生處于被動、機械接受狀態,是一種封閉、單向的教學模式[3]。而Seminar教學模式采用“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自由提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師生、生生之間可以交流討論,真正實現師生、生生互動。這種雙向互動式的教學交流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斷裂,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Seminar教學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準備與查閱,有利于小組成員互幫互助,提高理解能力。
2.2 學習實現積極性,能動參與共探索
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保護和激發學生求知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經常以“告訴”的形式講授知識,禁錮了學生學習思維。而Seminar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索者。實踐發現,應用Seminar教學模式后,之前成績一般、課上不積極發言的學生開始表現活躍。這是因為他們課前反復觀看了視頻,通過查閱資料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通過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發散了思維;通過組間競爭,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調動了課堂參與積極性。
2.3 學習實現交流性,討論溝通促就業
要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除了傳授其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加強其他方面的素養培養,如語言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傳統課堂教學都以“教師講,學生聽”模式進行,導致學生表達能力欠缺。一部分中職藥劑專業學生將從事醫藥營銷行業,熟練的溝通交流技巧是他們以后求職就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應用Seminar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挖掘他們潛在能力,打開他們的嘴巴,提高交流能力,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其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1 精心挑選題目,良好開端先形成
挑選合適的題目是決定Seminar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4]。考慮到中職生學習基礎,要注意挑選的題目難度不應太大,應符合中職生專業水平,同時具有可講性、可論性。教師可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考書籍、文獻,以免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如注射劑附加劑內容非??菰锖统橄螅瑑H靠教師單純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力。因此,可安排一次關于維生素C注射劑的制備的Seminar。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比較不同附加劑的應用特點,并通過實驗加以佐證,加深對注射劑附加劑的印象,不知不覺中把這一節內容記憶下來。
3.2 翻轉課堂作導航,小組合作定方案
教師提前將相應理論知識制作成微視頻,連同導學稿和任務單提前一周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目的和任務學習,即“翻轉課堂”的理念。學生以4人一組形成學習小組,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查閱相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然后組內討論形成統一的操作方案并在Seminar中進行匯報。操作思路以及工藝路線以PPT形式進行匯報。
3.3 積極討論述思路,唇槍舌劍話成長
在Seminar中,每個小組派組長(組長輪流當選)代表本組對操作思路和觀點進行較為深入、系統地闡述、分析、講解,包括操作目的、操作原理、實訓儀器和試劑、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與參考的文獻資料,其他組員可進行補充。教師和其他小組學生可以進行提問,也可以進行廣泛討論,參加者各抒己見,論證自己的觀點。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發散其思維,培養勇于開拓創新、鍥而不舍的精神。最后由教師對該組學生的操作思路、工藝路線、問題回答、講解技巧等多方面進行點評。
3.4 實訓過程驗思路,評價體系更科學
完成Seminar討論后,各組按照自己設計并經過討論的工藝路線完成實訓,既驗證了自己的操作思路,又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減少了摸索時間,提高了實訓教學效率,少走了很多彎路。
要多方面、多角度衡量學生實踐能力,除了最后的實訓結果,還有方案設計與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傳統實訓課程往往以最后的實訓結果為評分標準,評價標準單一,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因此,我們將學生全面發展與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職業素養、提升綜合能力為目標,制定了更為科學的評價體系。實訓成績由實訓理論考核成績、方案設計和報告、Seminar上的表現組成。
3.5 比較分析出結果,應用成效初顯現
一年來,筆者發現應用Seminar教學模式不僅鍛煉了學生思辨能力、動手能力,還反過來促進了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筆者將2014級(Seminar教學組)和2013級(傳統教學組)學生的藥劑學理論考試成績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2014、2013級學生藥劑學期中考試成績分析(n)
2013、2014級學生在采取不同教學模式之前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從表1可以看出,采取不同教學模式后,2014級(Seminar教學模式組)較之2013級(傳統教學模式組)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更好。Seminar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為了解學生對Seminar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筆者參照官杰的研究結果[5]制定了相關表格,請學生對Seminar教學模式進行評價。對2014級藥劑班發放調查問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2014級學生對Seminar教學模式的評價[n(%)]
從表2可以看出,翻轉課堂背景下將Seminar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藥劑實訓課,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和擁護。調查結果顯示,應用Seminar教學模式后,學生自認為對實訓課程的興趣、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習主動性、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因此,要讓學生愛上學習,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育,不僅僅是講授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自主學習,如何運用已學知識,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翻轉課堂背景下,Seminar教學模式與當前中職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翻轉課堂背景下,Seminar教學模式在中職藥劑實訓教學中有推廣應用價值。
[1]林培錦.Seminar在大學本科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2010,32(1):32-36
[2]馮艷.中職護生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用Seminar教學法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8):57-58.
[3]陳建真.Seminar教學法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6):85-87.
[4]王英姿.Seminar教學法在中藥藥劑學課程的應用模式探討[J].中醫教育,2014,33(6):40-41.
[5]官杰.Seminar教學法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4):1755-1756.
G424.1
B
1671-1246(2017)05-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