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劼
(同濟大學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 上海 200092)
?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知識產權章節評述
華 劼
(同濟大學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 上海 200092)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六國于2012年11月在“東盟+六國”的框架下提出,其中的知識產權章節囊括了版權、商標、專利、反不正當競爭、傳統知識的保護等多方面的問題。分析RCEP協定中的主要知識產權問題,厘清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的特點和未來走向,并提出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應對策略;在宏觀層面,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強化對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在微觀層面,注意維護權利人和后續使用者的利益平衡,發揮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優勢,保護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及民間文學藝術。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知識產權;亞太區域融合;“東盟+六國”框架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由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包括以下10個國家: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六國于2012年11月在“東盟+六國”的框架下提出,其目的有兩點:一是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的有力回應;二是在“東盟+三國(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六國”框架以及亞太經合組織已有經貿合作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2015年10月15日公布的RCEP協定的知識產權章節草案是最新版本,由13個部分組成,分別為:一般規定和基本原則(第一部分);版權和相關權(第二部分);商標(第三部分);地理標志(第四部分);專利(第五部分);工業設計(第六部分);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第七部分);不正當競爭(第八部分);知識產權執行(第九部分);合作與咨詢(第十部分);透明度(第十一部分);過渡期與過渡安排(第十二部分)以及程序性事項(第十三部分)。
由于TPP協議中的知識產權條款主要反映了美國知識產權法的保護水平,未必適合于亞太地區的國家,再加上TPP協議的談判將中國和印度兩個亞太地區大國排除在外,必然導致中國和印度傾向于制定有別于TPP協定的新的區域經濟合作協定和知識產權條款。雖然TPP協議生效后,中國和印度還是可以加入,但由于沒有參與談判,這兩國只能接受已有的TPP協議條款,不能在協議條款上爭取本國的話語權,因此中國和印度致力于推動能夠反映本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RCEP協定知識產權條款。
此外,東盟和亞太地區相關國家已在“東盟+三國”和“東盟+六國”的框架下進行了區域經濟融合和合作,并且亞太經貿合作組織也積極探索亞太自貿區的建立。在此基礎上,東盟致力于將亞太自貿區和東亞地區的全面經濟伙伴關系進行融合,形成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雛形[1]。RCEP協定致力于建立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利的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的擴大,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做出貢獻,以及在現有經濟聯系的基礎上增強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2]。協定的知識產權章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在知識產權利用、保護、執行方面的經濟融合和合作。章節細分了東盟、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支持或反對的提案內容和表述方式。
(一)版權權利及限制與例外
東盟、澳大利亞、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均支持為作者設立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傳播作品的專有權利(第2.1.1條)。其中部分國家支持為表演者和錄音制品制作者設立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向公眾傳播其表演或錄音制品的專有權利,使公眾能夠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取表演和錄音制品(第2.1.2條)。部分國家支持賦予作者、表演者、錄音制品制作者同意或禁止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復制他們作品、表演、錄音制品的權利(第2.1.3條)。韓國、澳大利亞、印度支持表演者及錄音制品制作者就第三方商業性使用其表演或錄音制品享有公平報酬權(第2.1.4條)。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中的“版權權利限制與例外”采用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三步檢驗標準(第2.5條)。澳大利亞傾向于強化權利限制與例外,提出各成員應努力通過制定權利限制與例外在版權和相關權制度中達到合適的平衡,包括為教育、研究、批評、評論、新聞報道、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作品,為便利殘障人士閱讀等合法用途使用作品的例外(替代方案2第2.5.3條)。
(二)反規避技術措施規則和電子權利管理信息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納入了反規避技術措施規則和保護電子權利管理信息的條款。根據該條款規定,各成員方應針對規避有效技術措施的行為提供足夠的法律保護和有效的法律救濟。有效技術措施是指被版權人(部分國家提議作者、表演者、錄音制品制作者)采用制止未經其許可使用作品(部分國家提議表演、錄音制品)的有效措施(第2.3條替代方案1)。
日本和韓國支持制定更強的反規避技術措施規則,技術措施應包括任何能阻止未經權利人許可獲取或使用作品的技術、設備或部件(第2.3條替代方案2.3)。除禁止規避行為本身外,日本和韓國還提議禁止生產、進口、發行、銷售、出租、為銷售或出租而廣告、或為商業目的而占有用于規避技術措施的設備、產品或部件,只要這些設備、產品或部件的銷售或廣告目的是為了規避技術措施,除規避技術措施外只有有限的商業價值;或者主要設計、生產、改進或使用目的是為了規避技術措施(第2.3條替代方案2.2)。
除反規避技術措施外,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還支持制定保護電子權利管理信息的條款。該條款要求各成員方針對兩類行為提供足夠的法律保護和救濟:刪除或修改電子權利管理信息;傳播已知其電子權利管理信息被刪除或修改的作品、表演、錄音制品或已錄制的廣播(第2.3bis條替代方案1)。權利管理信息是指權利人采用的識別作品、作者或權利人、作品使用條件的信息、數字或代碼(第2.3bis條替代方案2.2)。
(三)網絡侵權救濟
針對大量的網絡版權侵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建議采用有效措施制止數字環境下的版權侵權,包括采用迅速補救措施制止侵權和對后續侵權構成威懾(第9quinquies.1.1條)。韓國提議各成員方應采用有效措施制止互聯網或其他數字網絡環境下的重復版權侵權(第9quinquies.3條)。各成員方應建立行政或司法程序使版權人能夠從網絡服務提供者處快速地獲得識別被控侵權人的信息(第9quinquies.4條替代方案2)。日本提議,如果權利人已經就保護其版權或商標權提起了侵權訴訟,成員方應授權國內行政機構有權命令網絡服務提供者迅速將涉嫌侵權的用戶身份信息披露給權利人(第9quinquies.4條替代方案1)。
雖然韓國、日本提議的方案能夠有效制止網絡版權侵權,威懾潛在的網絡侵權人,但披露網絡用戶信息可能侵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隱私權,減少網絡服務平臺的注冊用戶量,損害消費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權益。
(四)其他規定
除以上主要版權條款外,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還規定各成員方應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證其中央政府在合法范圍內、地方政府采用與其中央政府類似的合法措施使用計算機軟件,不侵犯計算機軟件的版權(第2.4條)。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專門為保護廣播制定了版權和相關權,各成員方為廣播提供的保護期為五十年,從廣播之日起算起,無論該廣播是用有線或電纜還是用人造衛星方式傳播(第2.6.1條)。印度提議各成員方應授予廣播組織以下專有權利:轉播其廣播、錄制其廣播、復制該錄制的廣播以及向公眾傳播其電視廣播的權利(第2.6.3條)。韓國、澳大利亞提議各成員方制定相關規則,如果制造商或銷售商明知或應知相關設備或系統主要用于解密加密過的衛星傳輸節目,則應禁止制作、銷售、進出口或出租該有形或無形的設備或系統;以及禁止將未經許可解密后的節目繼續傳輸(第2.6.4條)。印度提議各成員方提供法律保護和救濟措施制止未經許可解密加密過的廣播;以及制止刪除或修改廣播中的電子信息(第2.6.4 條替代方案2)。
(一)商標類型和申請注冊程序
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新西蘭、中國和印度認為注冊商標的條件不應限于視覺商標,不能僅因為商標構成要素為聲音而否認該商標的可注冊性(第3.1.2條)。各成員方應保證任何能夠將一家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同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區分開來的符號或符號組合都能注冊為商標,這些符號包括姓名、字母、數字、圖形元素、顏色組合等(第3.1.3條)。該提議從廣義上定義了商標的組成要素,沒有將商標局限于視覺標記。
商標分類系統與《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對商品和服務的分類一致(第3.3條)。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規定了商標申請、注冊、審查、異議、撤銷的程序性事項(第3.4、3.5條),這些程序性條款均為原則性規定,與我國商標申請注冊流程沒有太大出入,只是特別強調了各成員方應提供電子申請系統和可供公眾查詢的商標電子數據庫。
(二)商標權及例外
根據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的規定,各成員方應為注冊商標所有人提供專有權利,防止第三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商業中將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記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引起可能的混淆。將相同標記使用在與注冊商標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相同的商品(或服務)上被視為存在混淆的可能性。該專有商標權利并不歧視任何在先權利,也不影響他人通過使用商標獲得的在先權利(第3.6條)。
成員方可為商標權提供例外,比如描述性詞匯的正當使用,只要該使用考慮了商標權人和第三方的合法利益(第3.7條)。
(三)馳名商標
各方對馳名商標的保護意見不一致。日本、印度主張申請注冊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應被駁回或撤銷,只要使用該商標存在惡意(第3.10.1 條)。該主張從最大范圍內為馳名商標提供了保護,無論該馳名商標是否已在某成員方注冊,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否使用在與馳名商標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務)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
韓國、日本、中國主張禁止將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注冊在相關的易導致混淆的商品(或服務)上(第3.10.2條)。韓國、日本進一步主張,即使將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注冊在不相同或不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只要可能表明該商標與使用馳名商標的商品(或服務)存在聯系,且該使用可能損害馳名商標所有人的利益,該使用也應當被禁止(第3.10.5條替代方案1),即可對馳名商標進行跨類保護或未注冊保護。以上對馳名商標的擴大保護遭到東盟的反對。
(四)地理標志
地理標志是指能識別商品來源于任一成員方領土、區域或地點,以及該商品品質、聲譽或其他特征主要源于該地理來源的標記(第4.1.2條)。是否通過商標體系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各方也有不同意見。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認為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可以通過以下任何一種方案達成:商標體系、特別權體系或其他方式(第4.1條替代方案1)。印度、日本支持通過商標體系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
各方對商標保護和地理標志保護之間的關系也存在不一致。東盟、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韓國主張各成員方應為存在于地理標志之前的商標提供保護(第3.9條)。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中的專利部分涉及可專利客體、專利權、專利權例外、專利申請和審查、專利申請修改、專利異議和無效、18個月公示期、專利寬限期、《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分類系統、專利強制許可等與專利實體和程序性事項相關的多方面內容。其中各方爭議較大的有以下四方面的問題:絕對新穎性、專利期恢復制度、對市場審批程序中試驗數據的處理、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
(一)絕對新穎性
就是否采取絕對新穎性來判定可專利性,日本和新西蘭支持如果一項發明以書面或口頭描述或其他任何方式在專利申請日前或如果該專利申請要求優先權,在優先權日前,在任一成員方或非成員方向公眾提供或被公眾知曉,則該發明喪失新穎性(第5.12條)。支持采納絕對新穎性標準的兩國并未區分公開發明的地點和方式,只要發明一經公開便喪失新穎性。但東盟和印度反對采用絕對新穎性標準判定可專利性。
(二)專利期恢復制度
日本和韓國主張采納專利期恢復制度,即當一項涉及醫藥產品的發明被授予專利時,成員方應當在法定專利期之外提供額外的保護期以彌補因市場審批流程而使專利發明不能發揮作用的一段時間(第5.13.1 條)。市場審批流程是指一國政府機構為保證醫藥產品安全和效用而進行的審批或其他處置流程(第5.13.2(b)條)。延長的專利保護期應當與專利權人要求的延長期一致,延長的專利保護期不超過因市場審批流程而使專利發明不能發揮作用的時間段或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最長時間段,最長時間段應不少于5年(第5.13.2(c)條)。專利期恢復制度遭到東盟、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的反對。
此外,韓國還進一步主張在專利權人的要求下,各成員方應調整專利保護期以彌補在專利授權過程中因不合理延誤而損失掉的時間段(第5.13.3 條)。不合理延誤應至少包括從申請日起超過4年才授予專利或從要求實質審查日起超過3年的延誤,以時間較后者為準。該主張被東盟、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日本反對。
(三)對市場審批程序中試驗數據的處理
日本和韓國支持各成員方制定相關規則,如果新化學成分依賴于或以首次申請者提交給政府機構的試驗或其他數據為參考,則應防止醫藥產品的市場審批申請者使用這些新化學成分(第5.16 條)。防止使用新化學成分的期限應當不少于5年。該規定旨在保護醫藥產品首次發明者的試驗數據,該提議遭到東盟、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中國的反對。
(四)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
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主張各成員國應根據《1991年保護植物新品種國際公約》通過有效的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為所有植物品種提供保護(第5.19條)。該主張遭到東盟、印度、新西蘭、中國的反對。
(一)反不正當競爭與知識產權執行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中有關反不正當競爭和保護未披露信息的規定并未超出相關國際條約和各成員方國內法的規定,主要包括各成員方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以下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商品或服務來源混淆、誤認的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商業詆毀;轉讓、出租、為轉讓或出租目的展示、出口或進口模仿他人產品的產品(第8.1條)。各成員方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然人或法人商業經營中的未披露信息不被他人披露、獲取或使用(第8.2條)。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第九部分針對知識產權執行提供了民事、刑事以及行政程序和救濟,其中包括臨時措施和邊境措施。這些程序性救濟和措施的提議主要與TRIPS協定一致,只增加了對侵權產品扣押和銷毀,以及對用以制造侵權產品的材料和設備的扣押和銷毀措施及臨時措施(第9ter.5、9bis.5、9bis.6、9bis.10.1、9quater.6條)。
此外,韓國提議了兩項措施,一項為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提議在民事訴訟中,各成員方應針對版權和商標侵權建立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制度,在權利人選擇采用該制度時啟動制度,賠償金額應足以威懾之后的侵權和補償權利人因侵權而受到的損害(第9bis.3條)。該條款遭到日本、新西蘭、東盟、印度、澳大利亞的反對。另一項為侵權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即在民事訴訟的執行中,司法機構應有權要求侵權人向權利人或司法機構提供其掌握或控制的有關侵權產品制造及銷售過程中涉及人或方法的信息,以及銷售渠道信息(第9bis.7條),該條款遭到東盟、澳大利亞、日本的反對。
(二)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及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特別為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提供了保護,該主張由東盟、中國、印度提出,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反對。東盟、中國、印度針對傳統知識的保護提出了不同的保護方案,東盟和中國認為在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其他與民間文學藝術有關的國際公約成員方權利和義務一致的前提下,各成員方應建立合適的措施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和防止對傳統知識的盜用和濫用。成員方應認識到在知識產權申請中披露傳統知識來源的重要性(第七部分替代方案1第7.1.1條)。
我國特別強調,如果發明專利申請使用了遺傳資源,成員方應要求申請者披露遺傳資源來源的具體信息(第七部分替代方案1第7.1.2條)。成員方應采取合適、有效措施防止違反協定義務。專利申請人沒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將導致其專利申請被駁回(第七部分替代方案1第7.1.3條)。
印度在第七部分替代方案2中提供了10條用以保護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的條款,在最廣范圍內界定了傳統知識,主張成員方應確保充分且有效地執行與傳統知識和遺產資源有關的國際條約,確認成員方享有從利用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中公平分享收益的權利(第七部分替代方案2第7.2條)。如某一成員方就其領土內的遺傳資源享有權利,其他成員方在利用該遺傳資源之前,應獲取就遺傳資源享有權利的成員方的同意(第七部分替代方案2第7.3條)。各成員方應制定有關獲取遺傳資源及就利用遺傳資源分享公平收益的立法性的、行政性的或政策性的措施(第七部分替代方案2第7.4、7.5條)。對違反協定義務的行為,各成員方應當提供法律手段撤銷所授予的知識產權權利(第七部分替代方案2第7.10條)。
(一)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的特點
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以“東盟+六國”框架和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合作為基礎,由東盟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六國提出,反映的主要是亞太地區十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求和利益。不同于TPP協議主要以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準而制定,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幾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知識產權問題,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總的原則、版權及相關權、商標權、專利權、反不正當競爭與商業秘密保護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措施與侵權救濟。
目前的知識產權章節尚未形成定稿,因此章節草案具體呈現了東盟及其他六國贊同或反對的條款內容和表述方式,從中可以看出亞太地區十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方面的現狀。在原則性規定上,各國都遵循了TRIPS協定的保護水準,傾向于制定一致的保護規定,但由于亞太地區十六國經濟和產業發展并不均衡,就具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各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4個發達國家更傾向于采用強保護標準,尤其針對數字網絡環境下出現的知識產權侵權,傾向于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網絡環境下的重復侵權、國內授權機構可命令網絡服務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權人的具體信息。同時,這些發達國家傾向于為馳名商標提供強于普通商標的保護,主張可注冊商標不限于視覺標識。支持專利審查采用絕對新穎性標準,支持采納對醫藥產業發展有利的專利期恢復制度和試驗數據保護制度。究其原因,還在于這4個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和韓國,經濟發展迅速,醫藥和數字技術走在其他亞太國家的前列,國內知名企業眾多,因此傾向于在較廣范圍內和較強標準上保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網絡侵權,采納有利于其產業和企業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條款。
在亞太地區十六國中,中國和印度雖然為發展中國家,但相較于東盟十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知名企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因此,在RCEP協定知識產權條款提議上,中國和印度仍傾向于采用與TRIPS協定一致,甚至是強過TRIPS協定的強保護標準,只是在個別問題上采取保守的態度,并未跟從日本和韓國的步伐。例如,在是否采納專利期恢復制度和試驗數據處理制度上,中國和印度就明確表示了反對。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東盟十國則傾向于采取較弱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明確反對發達國家相當一部分的提議。此外,由于中國、印度、東盟的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豐富,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中的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保護部分主要由中國、印度、東盟提出,尤其是我國強調了已在國內專利法中規定的專利申請人的遺傳資源來源披露義務。而這部分內容卻被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反對,因為對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阻隔了發達國家醫藥和文化產業無償從發展中國家獲取傳統資源的渠道。
(二)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的未來走向
由于亞太地區十六國就RCEP協定知識產權方案的提議仍存在爭議,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最終定稿會呈現何種趨勢尚無定論。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法學院教授Peter K.Yu就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的未來走向做出了3種預測和分析:(1)由于各國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存在巨大差異,“東盟+六國”最終會放棄在RCEP協定中引入知識產權章節;(2)作為回應TPP協議并且適用于亞太地區的協定,RCEP協定最終會采納與TPP協議模式一致的知識產權章節;(3)中國和印度會努力促使達成低于日本和韓國提議的高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使RCEP協定最終采納低于TPP協議保護標準的知識產權章節。
Peter K.Yu教授認為第三種情形最有可能出現,知識產權章節會被納入RCEP協定中,其條款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會低于TPP協議知識產權章節的規定,但相較于TRIPS協定,會擴大保護范圍和提高保護標準。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極為重要,這些國家不可能在RCEP協定中不納入知識產權章節,中國和印度也在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不可能阻礙將知識產權章節納入RCEP協定。第二,中國和印度作為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中堅力量,已在現有提案中明確反對了發達國家倡議的知識產權高保護要求,這些反對意見也得到東盟的支持。因此,RCEP協定作為反映亞太地區經貿合作和綜合水平的區域協定,不可能采納與TPP協議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一致的強保護條款。第三,近幾年,中國和印度與亞太地區之外的發達國家達成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例如中國與瑞士的自由貿易協定、印度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實現雙邊共贏互利,中國和印度會向歐洲國家借鑒學習,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而且這些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經采用了高于TRIPS協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因此中國和印度有可能促成RCEP協定引入高于TRIPS協定保護標準的知識產權章節[2]。由于RCEP協定產生原因之一為對TPP協議的回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上臺將減緩TPP協定的實施,因此RCEP協定的擬訂過程也可能因此放慢,其知識產權章節的最終形成也需要一段時間。
(三)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應對RCEP協定的對策
通過對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特點的分析和對未來走向的預判,如果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最終形成并生效,我國無需大動干戈地修訂相關法律就能達到RCEP協定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在協定的談判過程中,我國應從宏觀和微觀層面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提出應對RCEP協定的對策。
從宏觀層面而言,我國雖然在立法上不斷修訂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使知識產權保護已經達到國際條約規定的義務標準并處于較高保護水平,但不可否認我國離創新型國家還有一定距離,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力、研發投入總量占經濟總量仍較低,對外技術的依存度較高,且我國企業在美國、歐盟、日本這3個國家或地區取得的專利授權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企業獲得的專利授權。我國國內授權專利絕大部分只是簡單的改進,重大創新、全新概念的創新及根本改進只占不超過50%的比例。因此,我國應當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強化對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步伐,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注重協同創新等多元化的創新形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實現知識產權制度驅動創新力的積極作用[3]。另一方面,我國應注重亞太地區區域經濟融合,在維護亞太地區雙邊或多邊貿易穩定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制度區域一體化,突出我國在RCEP協定談判中的主導地位,引導RCEP協定知識產權章節朝著有利于我國知識產權產品輸入和輸出的方向發展。
從微觀層面而言,我國就知識產權領域應考慮的問題包括:(1)版權保護方面,是否要強化權利限制與例外制度,在TRIPS三步檢驗標準外,增加更多的適用于教育、研究、滑稽諷刺創作、為保障視力與閱讀障礙者獲取作品的例外;是否增加相關權和相關權人,賦予廣播組織信息網絡傳播權,將網絡服務提供者列為相關權人的范疇;是否進一步加強打擊網絡侵權的力度,包括嚴厲制止重復侵權行為。(2)商標保護方面,是否擴大可注冊為商標的要素,包括氣味和味覺要素。(3)專利保護方面,盡量避免采納發達國家倡議的專利期恢復制度和試驗數據保護制度。(4)其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利用好我國的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及民間文學藝術,爭取更多保護傳統知識和資源的法律制度和措施[4]。
綜上所述,RCEP協定的達成將有利于發揮我國在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融合中的主導作用,縮小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和東盟之間在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促進亞太地區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經濟合作和區域融合。
[1] PETER K Y. The RCEP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norm-setting in the Asia-Pacific[EB/OL].[2016-10-16].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 =2810579.[2] 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launch of negotiations for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EB/OL]. (2012-10-20)[2016-12-18].http://www. mofa.go.jp/ mofaj/press/release /24 /11/ pdfs/20121120_03_01.pdf.
[3] 苗晴.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的動態影響研究——基于2000—2013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59-71.
[4] 張婷.知識產權視角下女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完善路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6):112-119.
(責任編輯 馮 軍)
Review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pter of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
HUA Ji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 was propos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Australia, China, India, Japan, New Zealand and South Korea in November 2012 under the “ASEAN+6” framework. The draft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pter of RCEP included many issues, such as copyright, trademark, patent, unfair competi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a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RCEP,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pter and its future scenarios, as well as providing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in the area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strengthen uti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rom the macro aspect, as well as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right holders and subsequent users and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micro aspect.
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gration of Asian-Pacific region; “ASEAN+6” framework
2017-02-27 基金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互聯網產業發展中的著作權侵權問題研究”(2016EFX004)
華劼(1983—),重慶人,助理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
華劼.《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知識產權章節評述[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5):66-73.
format:HUA Jie.Review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apter of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5):66-73.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5.011
D923.4
A
1674-8425(2017)05-0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