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報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媒介融合的影響,由此體育報道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本文以體育報道的實踐工作為落腳點,提出了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體育報道應強化內容審查、提高報道內容的質量;整合新聞工作人員、優化運營模式;加強報道的專業性,積極采用新媒體技術,由此來提升體育報道的質量和影響力,這對于體育新聞報道的實踐工作以及研究工作都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關鍵詞:媒介融合;體育報道;新媒介;特征和對策;啟示
作者簡介:王星晨(1993.7-),成都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新聞方向)專業。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1
1、媒體融合時代下的體育報道的特點
隨著3G、4G網絡的普及,手機的互動性和及時性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可,手機集合了多種功能于一身,受眾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各種app隨地隨時獲得第一手體育新聞信息,也可以通過手機觀看比賽視頻、收聽廣播。
新媒體時代的體育報道可以進行實時傳播,最大限度的保證了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滿足了受眾對于及時了解信息的需求。如正在進行的2015年CBA新賽季比賽期間,新浪就借助自身擁有眾多用戶數量的優勢,在微博上進行了微直播、微訪談等一系列的互動形式,進行了CBA賽事信息的報道。很多傳統媒體都選擇了與新媒體連手,如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中,搜狐實行的“跨平臺無縫傳播”計劃大獲成功,其傳播方式包含了電腦、手機以及電視三大屏幕,在移動端開發方面獲得了很大的突破。[1]
2、媒體融合背景下體育報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信息冗雜
因為網絡的匿名性和互動性,有的人為了博取關注度和人氣,在發布消息時會將事實添油加醋或者是捏造謊言,這樣會造成很多的誤會和謠言的傳播甚至會引人上當受騙,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從2003年到2011年每年評選出來的“十大假新聞”中就有很多是體育類的報道:比如“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施拉格是中國女婿 ”;“退役的亞洲錦標賽冠軍唐潁靠擺攤為生”;“郭晶晶懷上霍啟剛骨肉欲離隊”“比爾·蓋茨花一億美元在北京租房看奧運會”。[2]
2.2體育新聞記者素質層次不齊
部分體育報道工作者對于新技術的掌握程度不佳,媒體融合時代的體育報道對于技術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報道者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可以說就不具備勝任工作的“硬實力”,也就很難適應當前行業的發展的。其次是報道者對于自己所觸及到的項目的了解程度不夠,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持,只能做一些片面的描述,而沒有深層的挖取。
2.3報道內容片面,過度追求時效性
新聞的時效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新的體育新聞也以簡明扼要、速度快為主要的特點。但因為采寫時間有限,就造成了報道內容流于表面、缺乏內涵等問題。比如在報道籃球比賽時,很多報道內容只涉及比分和簡要的比賽過程,而對于比賽過程的精彩瞬間就無暇顧及了。
3、面對新形勢,體育報道應作出的調整
3.1強化內容審查,提高報道內容的質量
對于選擇報道的內容要做好篩查工作,自媒體上發布的消息不可隨意性采用,應該經過認真核實,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后才可采用。專業的體育報道工作者一定要比普通受眾有更強的責任意識,由此才可以保證每一條報道價值的最大化。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作為起點,開啟聯動機制,通過專業體育報道工作者審查后再發布出的消息,才能保證信息的價值和可靠性,也才最能引起受眾的關注,從而推動體育新聞報道向深度發展。
3.2整合新聞工作人員,優化運營模式
在豐富傳播報道形式的同時,也要實現運營模式的創新和自身影響力的擴大。如英國的《金融時報》就在采編人員整合和運營模式的方面有了創新,并從中得到了頗多益處。報社的所用工作人員都享受同樣的薪資和待遇,所有員工一視同仁,編輯和記者除了為《金融時報》工作也可以為其他的媒體供稿、編稿。這樣一來大大提升了新聞工作者們的工作積極性,也使得采編人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時間更加靈活,是新聞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同時《金融時報》也對其運營模式做了優化,采用報紙和門戶網站聯動的方式,將兩種傳播方式進行了“捆綁銷售”[3]。
3.3加強報道的專業性,積極在報道中融合新媒體技術
我國的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為“進行宣傳、整合社會”,賴特和拉斯韋爾也曾提出過媒介的“四功能說”,而業界一般認為“動員”可以說是媒介的“第五功能”。對于體育報道來說,專業訴求是首位的。體育新聞工作者應當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傳播新聞。如體育媒體可以開辦網絡體育欄目,2010年世界杯期間,黃健翔與李承鵬主持的“黃加李泡世界杯”欄目便是被認為“開創了國內體育媒體借助微博平臺創辦欄目的全新模式”。
4、結語
隨著媒介融合進程的加快,新媒體不斷蓬勃發展,傳統體育新聞的傳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針對新媒體形式下的體育新聞報道工作實踐中所出現的一系列的特點和問題,體育新聞工作者們應當轉變傳統的工作方式,發揮創新性,根據實際的情況積極探索并進行調整。在順應媒介融合潮流的同時不斷優化體育報道的質量,為體育新聞行業的發展積極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齊亞寧,新媒體時代的體育新聞報道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12).
[2]葉元,體育報道中假新聞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記者搖籃 2011(03).
[3]楊蕾歆 楊樹弘,轉型不等于盲目跟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