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田+姜南
▲ 基金項目: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基于利益相關者異質
性的P2P網貸價值網的構建、價值共創與政府規制研究”(批準
號16BJY159)
◆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P2P網絡借貸作為一種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型融資方式,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各種問題,而利率設置的不合理是我國P2P網絡借貸事故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從我國P2P網絡借貸不同模式出發,分別分析了P2P網絡借貸各類運營模式下核心利益相關者的約束條件,提出了不同運作模式下對應的合理利率區間,并給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 利率區間 利益相關者
引言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的簡稱,是指個人或小微型企業依托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閑置資金出借給資金需求者,并從中獲取利息收入的一種商業模式。P2P網絡借貸依靠互聯網新興技術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資本市場對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服務的空白。P2P源自英國,2005年首個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在英國成立,2007年8月國內首家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于上海正式上線運行,從此P2P網絡借貸在我國發展進入快車道。截至2016年5月,我國運營中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已達4080家,成交金額達1480.17億元。
然而,在P2P網絡借貸平臺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各種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P2P平臺違約及跑路現象。截至2016年5月,我國問題平臺數累計高達1305家,而通過對違約P2P借貸平臺的考察發現,利率設置的不合理是P2P平臺違約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兩類:第一類是通過超高利率大量吸收資金,到期后無法償還;第二類是利率過低,成交清淡,平臺運營收入無法滿足支出,最終倒閉收場。因此,利率的合理區間問題是我國P2P行業合理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建立不同P2P借貸模式下的盈利模型,分析并得到了可供投資者和監管部門參考的P2P網絡借貸合理利率區間。
P2P網絡借貸利率水平的影響因素
(一)平臺運作模式
目前,我國盈利性P2P網絡借貸平臺主要包括兩類,即單純中介型和復合中介型。
單純中介型平臺是資金借貸雙方自由交易配對的第三方市場。具體來說,借款人在通過平臺審核后發布借款標的,貸款人考察不同借款人的投資信息后,根據自身意愿進行投標,平臺則負責發布信息、本金及利息的集中和發放、對逾期還款的借款人進行催收及追責、并收取一定的成交服務費。
在復合中介型平臺中,P2P平臺負責借貸雙方的資金配對工作,而借貸雙方本身無信息交流。具體來說,借款人向平臺提出借款申請,并接受平臺審核,同時貸款人向平臺提交投資意愿等信息,P2P平臺對雙方信息進行分析配對,成交后收取一定服務費用。復合中介型平臺可以將出借資金在多名借款人中進行分配,從而分散風險,但由于復合中介型平臺信息不透明,貸款中依然承擔了相對較高的風險。兩種模式在資金分配、信息透明度方面都有所不同,對應的利率也有差別。
(二)核心利益相關者
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指對企業運營產生影響或被企業運營行為影響的主體,而核心利益相關者是指與企業運行直接相關的各個主體。在一般的P2P網絡借貸中,核心利益相關者主要有三方:借款人、貸款人和平臺。而引入第三方擔保后,核心利益相關者變為四方:借款人、貸款人、平臺以及第三方擔保機構。利益相關者數量和彼此關系的差異,都會對利率產生影響。
(三)第三方擔保
在P2P行業發展過程中,承諾收益的P2P平臺意識到,隨著成交總量的增加,單純以自身的風險備用金作為風險準備,已經很難抵御借款人違約風險。因此,其開始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第三方擔保機構合作,最主要的方式是由第三方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即當借款人違約時,由第三方擔保機構償付貸款人的本金及利息。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和投資人的風險基本被轉移到第三方擔保機構,其享有的收益也相應降低,更接近于無風險利率。
(四)收益承諾
在單純中介平臺中,有少數平臺完全由借貸雙方自主達成交易,風險由借款人自主承擔,而多數P2P平臺會向貸款人承諾收益,即當借款人違約時,由P2P平臺償還貸款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在復合中介平臺中,因為借款人的篩選由平臺完成,平臺通常都會給予投資者收益承諾,承諾收益降低了單個投資者的投資損失,但由于增加了平臺運營成本,提升了平臺違約的可能性,因此承諾收益對于利率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五)實物抵押
針對借款人的借款請求,部分P2P平臺會要求借款人提供相應的抵押物,如汽車、房產等,而部分平臺則僅僅考察對方信用水平,并不要求有抵押物。存在實物抵押時,一旦借款人違約,則平臺可以將抵押品變現以挽回一定損失;如果沒有實物抵押,在借款人違約時,平臺只能不斷進行追索,面臨較大風險,所以存在實物抵押時借款利率應當相對較低。另外,部分借款人會提供連帶責任人作為擔保,以增加自身借款可信度,但由于連帶責任人并不承擔全部責任,且向連帶責任人追索損失成本較高,與實物抵押方式有本質區別。
根據不同P2P平臺模式與利益相關者構成特點,我國P2P借貸可以被進一步細分為5種模式,如圖1所示。下文將根據不同P2P模式的特點,給出各自合理利率區間模型。
我國P2P運作模式的合理利率區間模型
在探討各類P2P借貸合理利率區間之前,先對后文中涉及的符號做一個說明。在后文中,P2P平臺借款年化利率為r,無風險利率為ρ,實物抵押品價值為G,抵押品市場價值(轉換率)為k,借款期限為t(年),融資總額為Q,單個貸款人投資額為Qci,單個借款人借款額為Qdi,貸款人總數為n,借款人總數為m,借款人違約率(項目失敗率)為Pd,借款人項目成功收益為R,平臺違約率為Pp。在平臺內部,收入方面包括利息管理費率δ(對貸款人,按利息總額收取),提現費率η(對借款人,按融資總額收取)和會員費σ(對借貸雙方收取),由于舊會員不再繳納會員費,設當前借貸中新會員比例為α;成本方面主要是運營費用f、平臺支付稅收稅率T和平臺支付給第三方平臺的保費費率c。
(一)單純中介型
在單純中介型平臺中,平臺公布借款人借款信息,貸款人進行投資,對于每一筆成交的借款,其參與者包含一名借款人和多名貸款人。
1.無第三方擔保。第一,承諾收益。貸款人:對貸款人來說,因為平臺承諾收益,因此貸款人只需要承擔平臺違約風險Pp,而無需擔心借款人違約,考慮到利息管理費(費率δ)和會員費σi,其期望收入為:(1-Pp)·{(1+r)t·Qci-[(1+r)t-1]·Qci·δ}+Pp·0-σi,期望收入需不小于其在無風險利率條件下的機會成本(1+ρ)t·Qi,因此有:(1-Pp)·{(1+r)t·Qci-[(1+r)t-1]·Qci·δ}+
Pp·0-σi≥(1+ρ)t·Qci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下限:
令該下限為Ai,若該名會員并非第一次參與借貸,無需重復支付會員費,則σi=0。δ為利息管理費率,當δ較高時,對利率有較大影響。
借款人:借款人的主要成本為提現費(費率η)和會員費σ,同時需支付抵押品價值為G,其期望收入不小于零,因此有約束條件:
(1-Pd)·[R-(1+r)t·Q]+Pd·(-G)-Qη-σ≥0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上限:
令該上限為B,其中為借款人項目預期收益率,對于個體借款人來說,其預期收益千差萬別,而且不一定通過盈利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一些借款人借款目的是充當過橋資金或進行房屋裝修等,并不產生直接收益,但是成功的項目必然會產生直接或間接收益,對于這種項目收益的比率,可以參照我國資本市場回報率進行預計,只有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才進行單獨評估;是實物抵押品相對于借款總額的比例,本文對于借款人的分析要求,借款人僅在項目失敗時選擇不還款,這就要求實物抵押品價值不小于借款總額,或P2P平臺有較強的追責能力;η為提現費率,提現費是根據借款總額收取的費用,因此提現費率對利率有較大影響。若該名會員并非第一次參與借貸,則公式中σ=0。
P2P平臺:在該種模式中,由于對貸款人承諾收益,因此借款人違約風險由平臺承擔,借款人違約率(項目失敗率)為Pd,平臺收入為利息管理費(費率δ)、提現費(費率η)和會員費σ;成本方面主要是運營費用f,另外需支付比例稅,稅率為T,平臺的期望收入不小于零,因此有約束條件:
(1-Pd) [(1+r)t-1]·Q·δ·(1-T)+Pd·[kG-(1+r)t·Q]+ηQ+α(n+1)σ-f≥0
整理可得:
(1+r)t·Q·[(1-Pd)·δ·(1-T)-Pd] ≥(1-Pd)·Q·δ·(1-T)-ηQ+f-α(n+1)σ-Pd·kG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0,則此時利率r有下限: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0,則此時利率r有上限:
令此處下限(或上限)為C。其中,運營費用f包含P2P平臺運營所支付的相對固定的網站運營、資金管理、人員工資、固定稅費等費用,根據單次融資總額占全平臺成交總額的比例,從整體運營費用中分攤。
該模式下,P2P借貸利率合理區間為三方利益相關者合理利率區間的交集:
在實際計算中,不排除交集為空,合理區間不存在或小于零的情況,這說明該筆融資本身是不合理的。沒有實物抵押時,公式中含G項均為0。
第二,不承諾收益。貸款人:在平臺不承諾貸款人收益的情況下,借款人違約風險由貸款人承擔,當借款人違約時,貸款人根據自身投資占融資總額比例,獲得借款人實物抵押G作為補償。此外,貸款人還要面對平臺違約的風險,此時利率有約束條件:
整理可得:
令該下限為Ai。
借款人:平臺是否承諾收益對借款人沒有直接影響,此時依然有:
令該上限為B。
P2P平臺:在該種模式下,平臺無需承擔借款人違約時的償還責任,此時有約束條件:
(1-Pd)[(1+r)t-1]·Q·δ·(1-T)+ηQ+α(n+1)σ-f≥0
整理可得:
令該下限為C。
該模式下,P2P借貸利率合理區間為三方利益相關者合理利率區間的交集:
max{Ai,C}≤r≤B
在沒有實物抵押時,公式中含G項均為零。
2.有第三方擔保。部分承諾收益的P2P平臺引入了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第三方擔保機構,由第三方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平臺向擔保方提交保費,同時將風險轉移到擔保方。在這種情況下,P2P借貸核心利息相關者變為四方,即貸款人、借款人、平臺以及第三方擔保機構,由于目前介入P2P網絡借貸的第三方擔保機構通常資本雄厚,信用良好,P2P網絡借貸也不屬于其主要業務,其違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貸款人:由于平臺已經承諾收益并有第三方擔保,因此貸款人不用擔心借款人違約,只需要保證期望收入不小于其在無風險利率條件下的機會成本,因此有:
(1+r)t·Qci-[(1+r)t-1]·Qci·δ-σi≥(1+ρ)t·Qci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下限:
令該下限為Ai。
借款人:借款人不受擔保機構介入的影響,依然有約束條件:
(1-Pd)·[R-(1+r)t·Q]+Pd·(-G)-Qη-σ≥0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上限:
令該上限為B。
P2P平臺:在該種模式中,P2P平臺不再承擔借款人違約的風險,但需要按融資總額向擔保機構支付保費,費率為c,因此有約束條件:
[(1+r)t-1]·Q·δ·(1-T)+ ηQ+α(n+1)σ-cQ-f≥0
整理可得:
令該下限為C。
第三方擔保機構:第三方機構從平臺收取一定的保費,在借款人違約的情況下,支付貸款人本金及利息,并將借款人的實物抵押變現以減少損失,同時第三方擔保機構的盈利也需要支付稅款,設稅率為T,則對第三方擔保機構有約束條件:
cQ·(1-T)+Pd·[kG-(1+r)t·Q] ≥0
整理可得:
令該上限為D。
該模式下,P2P借貸利率合理區間為四方利益相關者合理利率區間的交集:
max{Ai,C}≤r≤min{B,D}
沒有實物抵押時,公式中含G項均為零。
(二)復合中介型
在復合中介型平臺中,平臺將出借資金在多名借款人中進行分配,目前主要的途徑是由平臺收集借款人需求信息,將多名借款人的借款項目打包成統一時限、統一利率的理財標的發布,并向貸款人承諾投資收益,由后者投資。在這種模式下,貸款人的主要風險來自于平臺違約,而平臺主要風險來自于借款人違約,同時借貸雙方資金相等,即:。
1.無第三方擔保。貸款人:由于平臺承諾收益,個體貸款人只需要承擔平臺違約風險Pp,因此對于貸款人有約束:
(1-Pp)·{(1+r)t ·Qci-[(1+r)t-1]·Qci ·δ}+Pp·0-σi≥(1+ρ)t·Qci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下限:
令該下限為Ai。
借款人:設個體借款人借款總額為Qdi,實物抵押為Gi,預期項目收益為Ri,個體借款期限為ti,此時有約束條件:
(1-Pd)·[Ri-(1+r)ti·Qdi]+Pd·(-Gi)-Qdiη-σi≥0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上限:
令該上限為Bi。
其中為個體借款人的項目預期收益率,可以參照我國資本市場回報率統一預計,也可以根據不同借款人項目單獨進行評估。是個體實物抵押品價值相對于個體借款總額的比例。
P2P平臺:在該種模式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平臺對于借款人違約率依然只能統一估計為Pd,對于每個個體借款人,平臺都有約束條件:
(1-Pd) [(1+r)ti-1]·Qdi·δ·(1-T)+Pd·[kGi-(1+r)t·Qdi]+ηQdi+σi-f≥0
整理可得:
(1+r)ti·Qdi·[(1-Pd)·δ·(1-T)-Pd] ≥(1-Pd)·Qdi·δ·(1-T)-ηQdi+f-σi-Pd·kGi
其中σi是第i名借款人繳納的新會員費,當該名借款人并非第一次參與借貸時,σi=0。此處運營費用f應扣減從貸款人處收到的會員費總額。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 ≥0,則此時利率r有下限: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 ≤0,則此時利率r有上限:
令此處下限(或上限)為Ci。
該模式下,P2P借貸利率合理區間為三方利益相關者合理利率區間的交集:
沒有實物抵押時,公式中含G項均為零。
2.有第三方擔保。在復合中介型平臺中,第三方擔保不再根據單個借款人借款項目進行擔保,而是針對整個項目進行擔保,借款人的實物抵押仍然抵押在P2P中介平臺。擔保方也不再承擔借款人違約風險,而是承擔整個平臺的違約風險。
貸款人:由于第三方擔保承諾收益,且第三方擔保機構違約風險極低,因此個體貸款人基本不承擔風險,其約束條件為:
(1+r)t·Qci-[(1+r)t-1]·Qci·δ-σi≥(1+ρ)t·Qci
整理可得利率區間下限:
令該下限為Ai。
借款人:個體借款人實物抵押屬于平臺,其約束條件不變:
(1-Pd)·[Ri-(1+r)ti·Qdi]+Pd·(-Gi)-Qdiη-σi≥0
整理可得:
令該上限為Bi。
P2P平臺:在該種模式中,對于每一名借款人的借款,P2P平臺均向第三方擔保繳納擔保費,費率為c,此處擔保費是P2P平臺為了提升項目信譽的成本,此時有約束條件:
(1-Pd) [(1+r)ti-1]·Qdi·δ·(1-T)+Pd·[kGi-(1+r)t·Qdi]+ηQdi+σi-f-cQdi≥0
整理可得:
(1+r)ti·Qdi·[(1-Pd)·δ·(1-T)-Pd]≥(1-Pd)·Qdi·δ·(1-T)-ηQdi+f-σi-Pd·kGi+cQdi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0,則此時利率r有下限:
當預計借款人違約率時,有(1-Pd)·δ·(1-T)-Pd≤0,則此時利率r有上限:
令此處下限(或上限)為Ci。
以上運營費用f應扣減從貸款人處收到的會員費總額。
第三方擔保機構:第三方機構從平臺收取一定的保費,在平臺違約的情況下,支付貸款人本金及利息,有約束條件:
cQ·(1-T)-Pp·(1+r)t·Q≥0
整理可得:
,令該上限為D。
該模式下,P2P借貸利率合理區間為四方利益相關者合理利率區間的交集:
沒有實物抵押時,公式中含G項均為零。
結論與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P2P網絡借貸運作模式多樣,網絡借貸利益相關者內部關系也日趨復雜,在掌握相關信息的條件下,對不同模式下P2P網絡借貸平臺設定不同的合理利率區間仍然是可行的,根據本文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一)根據不同運營模式實行分類監管
本文根據運作模式、利益相關者構成等因素,將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細分為多種不同類型,而P2P網絡借貸作為金融創新的典型,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模式越來越多,如果采用單一的管理標準,無法適應不同P2P網絡借貸運營模式的差異化發展。這就要求管理機構根據不同平臺的運行機制、利益相關者等特點,制定包括不同的利率區間在內的差異化運營規范,實行有差別的分類監管,并根據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形勢,及時更新原有監管政策和制定新的監管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P2P平臺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國P2P行業信息披露制度還未成形,各平臺信息發布標準不統一、不規范,這種現狀既不利于個體投資者的風險鑒別和投資決策,也不利于監管層的管理監督。而在本文中,對于P2P行業合理利率區間水平的確定,也有賴于P2P平臺及時發布合理、真實的運營信息。因此,應當建立公開信息、利益相關者和監管機構三個不同層次的信息披露機制,并采用由少到多的原則,以便各方防范和控制可能的風險。
(三)完善P2P網絡借貸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國內外針對P2P網絡借貸這一新興事物的法律建設尚不完善,P2P網絡借貸平臺和其參與者行為缺乏法律約束,平臺一旦違約倒閉,投資者的權益也很難得到法律保障。從本文的角度來說,P2P網絡借貸平臺合理利率區間的確定,既離不開對各個核心利益相關者行為的法律約束,也離不開對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建設。另外,針對文中P2P平臺和第三方擔保機構的稅收支付問題,目前稅法并沒有嚴格規定,只能參照其它金融行業標準進行征收,具體操作也不規范,要彌補這些不足,有待于P2P網絡借貸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
(四)鼓勵P2P行業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合作
P2P網絡借貸中,第三方擔保機構的介入,有助于增強P2P網絡行業的透明度、安全性和專業性,在本文的分析中,第三方擔保機構的引入,能夠降低P2P網絡借貸其它利益相關者的風險,增加了整個網絡借貸模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第三方擔保機構以外,還應當支持和鼓勵平臺評級、法律援助等第三方機構進入P2P領域,并與傳統的P2P網絡借貸利益相關者進行合作,借用社會力量對P2P行業進行監督,從而促進整個P2P網絡借貸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霄,葉德珠.中國P2P網絡借貸利率波動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6(1)
2.邢威加,王軍禮.P2P網絡借貸平臺盈利模式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5(10)
3.譚中明,朱文瑤.我國P2P網貸行業典型運營模式比較研究[J].武漢金融,2014(9)
4.黃莉娟.P2P網貸平臺與小貸、擔保公司合作的風險分析[J].市場周刊,2015(8)
5.劉磊.互聯網金融稅收問題研究[J].國際稅收,2015(7)
6.劉毅,譚彬.P2P網貸平臺和擔保公司合作機制研究[J].經濟視角,2014(4)
7.李金陽,朱鈞.影響P2P網絡借貸市場借貸利率的因素分析[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