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53-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評價方式應有助于學習方式的形成,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在讀中培養能力,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發展。我認為在語文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應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
1.教學要注重張揚學生個性
現代教學論的真諦就是主張教學重在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張揚人的個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活潑好動,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長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語文教學應多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
1.1 在生活實踐中,張揚學生個性。學生的生活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價值,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于探究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如:在開學之初,讓學生回憶起假期生活中一頁頁值得回憶的美好片斷,讓他們把在假期中的見聞和實踐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每一位學生,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一段段真實的經歷,一個個美麗的傳說,一句句實踐后的感受……在這種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了解許多風土人情,有許多的感人的體驗和收獲。然后,用一段話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寫下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而且開闊了眼界,達到了情感交流、資源共享。
1.2 在開放性的教學活動中,張揚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學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學中,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開放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教師要注重場景教學,積極地把學生引向學習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教學寫景的文章后讓學生做導游和寫解說詞,學了人物的文章后讓學生當記者進行采訪或與人物網上對話,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語文、用語文,發展語文能力、提高學語文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張揚學生的個性。
1.3 在口語交際中,張揚學生的個性。在口語交際課中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強調在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激發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在說話中學會說話,在交際中學會交際。二是課堂教學中注重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大腦活起來。
2.重視語言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是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范本,文化素養包含其中。教師在講讀時,一定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文化素養的感悟。這樣學生才能從課文中收集大量的語言文字信息,在腦中儲存下來,長期積淀。現代語文教學應該是"以掌握祖國的語文為目的,以熟讀背誦為手段。"為了強化這一手段我們要采取以下幾條措施:
2.1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就現用的教材來看,不論是含蓄雋永的詩歌、意境優美的散文,還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都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優秀范文。但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卻為數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實課本的背誦量,每單元還挑選一些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并運用于片段練習。
2.2 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背誦訓練。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課教完了,通過檢查是否讀熟、是否能把該背誦的地方背誦出來,是否積累了好詞佳句,是否把所積累的好詞佳句恰當地加以應用,作為評價自己教學成敗的首要標準。
3.注重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寬延伸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3.1 語文教學課前要精心預習,課堂要有效引導,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元化的求知過程,通過多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語文時,教師先后采用課件展示,讀文繪畫,上臺講解,演示說明,接讀強化等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閱讀實踐之中。這種求知是心靈與文本的對話,教師的點撥和指導,獨具匠心的設計與組織,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形式多元化的求知過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3.2 課堂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表達空間,營造一個爭先恐后、暢所欲言的喜人場面,使語文知識得到拓寬延伸,讓課堂豐富起來。教學語文,教師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后用"從那個詞語或那個句子讀出了什么",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點撥學生,既告訴學生品讀的重點是詞和句,又沒有限定固定的范圍,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教師沒有用自己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以開放的理念,設計了開放的問題,營造了開放的氛圍,自然也開放了學生的思維。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發掘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創造性得到最大的開掘。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進行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意識。
總之,只有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探索自主學習的經驗,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越上越有趣有效,我們的學生才會從自主學習中獲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