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誼
摘要:小班化教學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小班化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多元互動,可以讓教學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這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本文從四種不同的教學策略來談如何構建有效的小班化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班化;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68-01
1.小組合作,滲透協作意識
小班化教學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全體學生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都有充分發展的機會。我在教學中就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協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之間建立合作又競爭的關系,讓小班的學習更加有效。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便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在海底可能會遇到哪些海底動物,并且讓他們在網絡或書籍中尋找各種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然后嘗試動筆寫一寫,畫一畫,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并且給它配上相應的文字,文字的內容要形象而全面地說明圖畫的內容,要能夠真實地反映海底世界的真實情況。這個小組活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們投入到了積極的合作之中。學生要在活動中嘗試自己分工安排每一個項目,除了要小組討論各種海底動物以外,還要有專人負責尋找相關的資料,要有人負責編輯文字資料,還要有人配上插圖,最后還要選擇一個擅長演講的學生來展示小組活動的成果。在這樣的一個活動中,學生們要做到相互了解,知己知彼,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分配各種工作,小組合作的成果才能夠展現得更加優秀。在小班化語文課堂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中起到重要作用,完成適合自己的任務,在合作之中取得進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小組合作活動必須在一定的目標和要求下進行,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活動可以更好地規劃小班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在協作學習中提高能力。
2.分層教學,促進共同發展
在教學中學生的基本情況是有差異的,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好,但是也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欠缺,也就是所謂的"學困生",對待這種學生如果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那么就能夠促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堂分層,作業分層等策略來進行教學,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有成就感,都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如在學習《春雨》這篇課文的時候,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我讓他們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誦讀,只要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就可以了,這可以讓他們減少挫敗感,提高學習的興趣。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不僅讓他們嘗試有感情地誦讀,還讓他們嘗試參考課文的內容寫一寫春天的景物,可以挑選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元素來寫,如春花、春日、春風等,通過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優等生增加作業難度,擴展學習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發展能力。這樣的練習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進行,由于是小班化語文課堂,所以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來給學生分層,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找到他們所在的層次,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在小班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題意識。
3.多元評價,激活學習動力
學生是正在發展的人,所以他們的身上具有發展的能動性,我在教學中也十分注意這一點,關注學生作為獨立的人,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獨特的想法,在教學中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讓學生也參與到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評價中,這對于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很有好處。
在小學教學中,評價并不是單純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是為了通過評價來找出學生的優勢所在和問題所在,從而更好地推動他們的學習取得進步。在小班化課堂中,由于班級的規模較小,所以正好可以使用一些更加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例如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等文章之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個自己心中覺得最美麗的地方,在學生完成作為之后,我并沒有單純進行教師評價,而是讓學生先進行自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互評,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學生要說出作文的缺點所在。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他們各自進行評價,有的提出某文章的景色描寫沒有什么特點;有的提出描寫景色太多,風土人情的部分寫得較少;有的提出某文章過分專注于寫事情,沒有寫出地域特色等。在這樣的評價中,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激發了起來,在多元評價后讓學生根據評價來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便會投入更大的積極性,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我在教學中關注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等多種方面進行評價,以求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
多元評價的方式提高了小班學生的參與性,給了他們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激活學習動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4.尊重差異,培養獨特個性
小班化教學應該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追求自己的個性。如果精心分組來進行活動的話,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小班學習,讓他們在小班學習中發展自己的獨特個性[3]。
在教學中我總是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到學生的獨特個性,然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在培養個性的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我作為教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感受到了人文關懷。例如我發現有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一邊寫字一邊唱歌,這樣會影響別人做作業,于是我便對該同學進行了提醒,但是我卻并沒有直接對該學生提出批評,而是告訴該學生其實語文學習也可以和唱歌結合起來,只是不應該在做作業的時候唱歌。我讓該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曲調來給學過的古詩如《小兒垂釣》等編曲,讓他將自己唱的古詩詞錄下來,然后在上課的時候放給其他的學生聽。這一下子就吸引了其他學生的興趣,他們發現原來古詩還可以這樣背誦,我又讓該學生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興趣小組的學習,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音樂來幫助記憶詩詞。這樣做不僅讓學生改掉了做作業時候哼唱歌曲的壞毛病,還發展了他的獨特個性,并讓該同學利用自己的特長帶動了小班化語文興趣小組的學習,起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用獨特的教學方式來發揮學生的各項能力,激發他們更好地學習,同時也促進師生之間的親密接觸。
參考文獻:
[1] 董蓓菲. 放眼"小班化教育"[J]. 上海教育. 2001(08)
[2] 蔣君花. 實施小班化教學 打造陽光語文課堂[J]. 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 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