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為政府創造了高達60%的GDP、為財政創收40%的收入、解決了我國75%的就業問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是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并且到目前為止仍未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融資體系與機制。本文進行深入探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主要是從信息不對稱視角出發,從三個方面來說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然后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背景的基礎上,提出了與之發展相適應的解決辦法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信息不對稱
一、引言
在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在企業總數中占有高達90%的份額,中小企業的就業總人數已經超過了十億人,為我國創造了高達60%的GDP、40%的財政收入和解決了國內75%的就業問題。但是在我國,由于還沒有健全的市場機制,完善的社會信用環境,中小企業進行企業融資時還受到各個方面的限制。中小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中小企業具有融資難、融資貴的特征。本文主要是研究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在此基礎上為中小企業能夠更好的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給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二、文獻綜述
有很多國內外知名學者已經在研究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不對稱信息問題,并且已經建立了相對完整的信息不對稱理論框架。從信貸配給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銀行等金融機構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主體,但是在一定的市場利率水平和其他相關的附加條件的影響下,可能會使信貸市場不能出清。
(一)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
根據信息傳遞的有關原理,梅耶斯和麥基羅夫[1]提出了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融資優序理論。該理論指出了企業在進行融資時一般會首先選擇內源融資,當企業需要外部資金時則會選擇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的債務融資。美國的學者Berg Udell[2]提出了關系型信貸理論,將西方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分為兩種情況:一交易型信貸。該類貸款的貸款條件和發放決策主要取決于申請者提供的企業財務報表,這類貸款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對信息積累和信息系統也具有較高的要求。二是關系性貸款,該類貸款的發放決策主要考慮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并且多渠道的接觸,并且銀行較為了解這些長時間接觸的中小企業。
(二)國內學者的相關理論
林毅夫和林永軍[3]都指出,與大型銀行相比所不同的是,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相對比較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貸款等各項信貸資金支持,但是這種資金支持往往有一定地域上的局限性。馬亞軍和劉麗芹[4]通過對上市公司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融資問題的深入研究,認為上市公司更偏向于股權融資,主要是因為企業管理者具有內源融資的偏好。錢加坤[5]認為,由于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經營風險等特點,尤其在債務融資方面銀行貸款不能得到償還的可能性較大。
三、中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經營信息不透明
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安全性主要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各種信息準確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而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體系不完善,往往將還未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表直接提供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還需要對提交貸款申請企業的財務狀況重新進行審查,浪費了銀行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信息不透明,財務信息不公開,因此中小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信貸資金支持有很多的阻礙。
(二)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制度相對落后
現階段,形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信用擔保制度具有不健全、不完善的特點。目前,我國的信用擔保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從信用制度建設上來看,還有很多的不足。并且,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資產結構也有很大的缺陷,從銀行對抵押物的偏好程度來看,銀行更傾向于用企業固定資產做抵押物。但是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不足。最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降低貸款風險,都要求貸款公司提供財產抵押擔保,然而沒有第三方愿意為其做擔保,中小企業的融資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因此,為使中小企業能夠順利的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應該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制度。
(三)中小企業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
信息披露不準確、不真實、不及時。根據有關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中小企業應該真實可靠并且及時的對外披露財務等各項信息。但是,有些中小企業披露的信息嚴重失真。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規范的內部管理機制,沒有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要求中小企業遞交財務信息、投資信息以及產品開發信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這些遞交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息都是公司重要的機密,如果公司機密外泄很容易給中小企業帶來難以預計的損失。
四、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一)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
一方面,要完善債券市場。首先,要不斷擴大市場融資的渠道,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和發行量。其次,要降低企業債券的發行門檻,使得中小企業能夠在金融市場上融到企業所需要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完善股票市場。首先,對創業板、中小板市場等實施一定的優惠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其次,在降低上市門檻和政策優惠的同時,建立和完善退市等懲罰制度,確保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的運營。
(二)建立全社會信息共享系統
為了減少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把貸款者的信息通過互聯網等讓中央銀行與各商業銀行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系統,更便于銀行對貸款者信用狀況的監控和查詢。這樣使貸款者的信息能夠透明化,極大的減少了銀企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銀行的信貸風險得以降低。
(三)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
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貸款規模小、提供資金的金額較少,更適合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小額貸款公司不僅為中小企業規范、引導了各類民間資金的支持,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重視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問題,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民間閑置資金,為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擴寬渠道。
(四)樹立良好的信用形像
有良好的信用的企業擁有更多的商機和信譽,而良好的信譽又是中小企業融資得以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因而中小企業要想得到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從自身做起,通過建設企業自身的誠信精神、誠信文化等來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趙玉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及其破解模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09).
[2]辛琳.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1(05).
[3]王瓊.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信息不對稱分析[J].中國商貿,2010(03).
[4]劉雅文、李文.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07(05).
[5]邵會明,王友善.加強和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思考[J].金融參與,2015(02):65-66.
作者簡介:李思思(1991-),女,漢,河北石家莊人,經濟學碩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方向:產業組織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