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昌
【摘 要】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常用形式。教師如何通過提問發現問題、把握關鍵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筆者對課堂提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認真分析,借助師生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釋疑,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提問 主動質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28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常規武器”。提問對啟發和推動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加深理解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提問可以讓師生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學生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一、提問要面向全體、針對個體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而不只是部分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問題,因勢利導。另外,提出問題后要注意停頓。課堂提問一般情況下是由少數學生發言回答,如果提出問題后立刻就指定學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再提問,那么學生思考就不帶有普遍性。這種做法只能使回答問題的學生認真思考,卻不能顧及到全體學生。因此,提問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停頓以后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無論是否發言,每一個學生都有時間進行思考,思維也就得到了訓練。
當然,在面向全體的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和選擇性。設計問題不能為優等生而拔高,也不能為照顧后進生而過于簡單,其難易程度應是多層次的,使問題對成績不同的學生都有針對性,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能夠回答的問題。簡單問題讓后進生回答,稍難的讓中等生解決,難度較大的讓優秀生大顯身手。這樣做,就可以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容易收到預期效果
二、提問要抓住重點,啟迪思維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教師從啟發、提問入手,設計有價值的思考題,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動腦,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主動而且積極,課堂氣氛才能活躍。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啟發性語言,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也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主要抓住了重點,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任務也基本落實了。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學上的重點是要落實作者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表達父子之間那種深厚的感情,但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題目:朱自清筆下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有幾次?作者有幾次相應的流淚?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學生很容易就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并概括了出來,從中可以看出父與子之間內斂而又深厚的感情,從而抓住了文章寫作的最大特點;感情真摯,作者正是基于對父親深厚的感情才寫下了這篇文章的。這就解決本文的重點,達到了教學效果。
三、提問要巧選角度,變中求異
提問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不能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上繞圈子,而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書本與生活相結合,注意采用比較新穎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形象性、啟發性,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比如在教《晏子使楚》時,先創設一個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臨楚王的誣蔑:齊人固善盜乎?然后提問:“你是晏子,那么你將如何反駁楚王呢?”學生們各抒已見后,教師再說明晏子對楚王的反駁,通過學生們的回答與晏子的反駁兩相比較,分析總結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顯然比直接問《晏子使楚》表現了什么,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更能引起學生思維的興趣,也更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四、提問要利用矛盾,激發疑問
對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們碰到這種情況時,容易引起思考,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提問式教學中可以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矛盾,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中,寫蔡老師從來不打罵我們,為什么又寫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又打了呢?又如《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這么兩句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不愿放下筷子。”教師可以提出:既然“舍不得吃”,卻又“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兩者是否矛盾?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思索會明白:“舍不得吃”是因為臘八粥太珍貴、太可愛、太好吃,出于珍惜、儉約、好日子要細水長流的心理,從而舍不得吃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也是因為“太好吃”——吃起來就忘了其他,怎么吃也不過癮,吃了還想吃。這兩句話看似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它們是統一的。這種寫法使人感到真實可愛,富于情趣。學生弄懂這兩個句子,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培養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地設計提問,適時地質疑提問,及時地反饋提問,從而優化課堂結構,展示教師的教學魅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旺曉靜.語文教學中關于“提問”的幾點感悟 《新校園(中旬刊)》 2016年4期.
[2]史先波.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提問的質量 《考試周刊》2013年97期.
[3]張青民.語文課堂學生有效提問的特征及其培養策略 《教育探索》 2013年1期.
[4]王植定.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 《上海教育科研》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