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勇
摘要:思維關系到智力的發揮以及能力的培養,借助于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目標之一。新課標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點,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其進行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學習做鋪墊。因此,應積極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培養;思維能力;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88-01
當前,人們對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與此同時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重要性,切實提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相關方法。
1.加強課前導入,擴展學生思維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課前導入,開門見山式地直奔主題,讓毫無準備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思路,甚至有的教學進行到中途學生仍處于茫然狀態。因此,教師在課文正式講解之前,應安排合理的導入環節,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循序漸進地走進所學內容,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主動思考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1]。例如,講解《蘇州園林》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在進入主題之前就可以利用相關的教學設備進行有效的課前導入,如利用多媒體放映蘇州園林的美景圖片及動態的音頻視頻影像,再播放與情景相應的古典音樂,讓學生在接觸課文以前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蘇州園林的壯美,欣賞過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或自行總結的方式表達自身感受,可以是對客觀景色的有效描寫,抑或是自身情感的抒發,諸如這種形式的導入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觀看之后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更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學術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更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學生進行自述和討論后,教師可以設置如"通過圖片和視頻的觀看,我們眼中的蘇州園林與作者筆下的有何異同?"等啟發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與教師共同走進課文探尋究竟。
2.基于教材內容,開展思維訓練
初中語文課文本身就是學生思維訓練的有效載體,為了培養和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課文編纂過程中包含各種體裁的文章,綜合看來大致有文藝性和常識性文章兩大類。常識性文章主要包括科學小品和科普說明文;文藝性文章則主要指詩歌、小說和散文等[2]。由于文章的類型不同,就需要學生思維模式依文章而轉變。例如,對于詩歌、小說及散文,它們的特點一般為通過典型的事物來反映本質,作者通過對形象事物的描摹來啟發和感染讀者,因此這類文章含蓄性較強,這就需要將學生的情感帶入文中,使其思維隨筆者的真實意圖轉換,從而更好地透過表象理解事物的深層本質內涵。例如,在《鄭人買履》這則寓言故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PPT等教學設備讓學生直觀了解故事發生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從視覺上看到"鄭人"因過度相信"尺度"買不到鞋,從而引發學生的主觀思考,由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深掘文章的內涵,學生和教師根據對文章的進一步分析共同總結出遇到事情既要實事求是,又要靈活變通,不能教條主義。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的手、眼、耳、心等并用,充分調動各器官,既要用眼睛看,又要用耳朵聽,同時要用心去理解和思考。另外,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及時做好課上筆記,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各器官的同時就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對任何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由于受到生活閱歷以及身心發展特點等的約束,他們的見解并不完全客觀,并顯示出條理不清晰、邏輯性不強等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部分就是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3]。例如,在語文閱讀部分,教師可以預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行閱讀文章,并在文章閱讀完成后有針對性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在文中標出答案體現的相應位置,從而增強學生的判斷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在一定的課前導入完成后,教師可以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文章整體內容有一定把握后,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這一遍要求學生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據情節等對文章進行分段,同時找出精彩語段以及自身覺得難以理解的句子和段落。學生在給出文章大意的概括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評價并及時進行補充,最終總結出文章的中心。
4.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遷移能力的有效培養也是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集中體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將同一種思維能力運用于不同的情境中[4]。例如,在《天凈沙·秋思》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性地想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情景描述;在《天上的街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夜晚當你仰望天空,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景象?這種意境會讓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讓學生以"夜空的遐想"為主題進行作文訓練,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有效發揮,同時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點,其所形成的邏輯思維還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科目,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索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敏.初中語文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軟件:電子版,2014(7):106-106.
[2] 顧美燕.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4(7):16-16.
[3] 秦科芝.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1):67-67.
[4] 張詩云.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18):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