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成和
【摘要】通過學校對教師、班級、學生共同的教育管理和具體衛生量化活動,讓學生經歷學校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的整個過程,從而改變學生不良的衛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自覺講究個人衛生和積極維護公共衛生的思想意識和習慣,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關鍵詞】管理 學生 培養 衛生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07-02
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文明習慣,促進學生身體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校二千多名小學生,人數多且學生家庭來源層次不一,許多剛入校的小學生,存在著很多不良衛生習慣。學校把對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作為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實行了對班級、學生和教師的衛生內容分項量化,建立了時時督查、日日考核、周周評比、學期獎勵的完整量化體系,促進了小學生衛生文明習慣的養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量化班級環境衛生工作是重點
學校環境衛生是學校衛生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學校面貌的具體體現,對各班環境衛生的量化考核是促進學校日常衛生工作的重點。學校成立了由少先隊員組成的“衛生小督查”小組,佩戴袖章,對各班的室內外環境衛生(包括教室、樓道、校園、操場、廁所等)分片巡回督查,隨時量化考核,并與學校衛生負責人配合,每天一小結,每周一評比,周末一公布,期末大匯總,量化考核出各班環境衛生成績,并作為評選先進班集體的一項依據,對衛生量化考核成績突出的班級進行獎勵,這樣大大促進了班級衛生工作,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督查學生個人衛生行為是基礎
學生是學校衛生管理的主要對象,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的衛生狀況,也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首先,每到學生課間活動時,學校“衛生小督查”分片對各活動區域的學生進行監控,對隨手亂扔紙屑、亂扔廢棄物、隨地吐痰、喝生水、吃零食等衛生不文明行為的學生進行督查登記,并對其個人和所在班級進行量化計分,規范小學生的個人衛生習慣。其次,為了把對學生的衛生文明習慣養成滲透到家庭之中,學校 “衛生小督查”對各班學生的個人衛生進行督查,督促小學生養成勤剪指甲,勤洗衣服保持個人衛生清潔的良好習慣,積極預防傳染病的發生。這樣,從集體到學生個人實行全范圍的衛生督查量化,引導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使學校衛生工作進入良性循環,這不僅在校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輻射到校外,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是關鍵
小學生正處于骨骼和視力的發育階段,而學生的在校活動大多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師對學生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每位課任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要檢查督促教室內衛生,并把各班室內衛生考核成績作為課任教師的工作考核內容之一,督促小學生始終保持教室干凈整潔。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良寫字姿勢,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衛生,督促學生始終做到“三個一(讀書寫字時眼與書本距離一市尺,寫字時手距筆尖要一市尺,讀書一小時要休息片刻)”,積極預防近視,以保護學生的視力。其次,隨堂教師要組織好學生每天的兩次眼保健操活動,并對學生的不規范動作及時糾正各班開展“講究衛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組織學生在班隊會上交流發言,分享各自在衛生方面的做法,做一個自覺講究個人衛生、積極維護公共衛生的社區小主人。
4.學校衛生環境建設是推手
學校衛生工作,不僅要加強學生衛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而且要搞好學校自身建設,用環境育人。學校每年把各項衛生硬件設施建設、校園環境建設和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來抓。一是學校硬化了操場;綠化美化了校園;改造了水廁;校園內調配垃圾箱;充分改善了學生學習環境,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二是建立教育學生養成衛生習慣的陣地,對學生進行衛生文明習慣的宣傳教育。一方面在校園里和教學樓道內添置衛生行為習慣宣傳教育牌匾,另一方面各班開齊開足健康教育知識課,向學生系統傳授衛生健康知識。三是學校每學期都安排一次食品衛生安全教育主題班隊會活動,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演講等形式,教育學生注意飲食衛生,杜絕購買“三無”食品,以增強學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四是學校加強衛生室的管理工作,并由專人負責,定期做好教室和廁所的衛生及消毒工作,對流行疾病的傳染起到了積極預防作用,以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我們要加強學校衛生管理工作,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文明習慣,增強自覺講究社會公共衛生的意識,為提高全民族衛生文明習慣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