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霞
【摘要】語文學科在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靈活運用語文的能力。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朗讀方法和技能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涵義美,并能夠熟練地掌握語文的朗讀方法和技能。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和現存問題,探討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方法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初中 語文課堂 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45-01
朗讀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吸取語言材料和技巧,朗讀是閱讀的一種,它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創造性和主動性。在初中語文的閱讀學習中,朗讀教學不能忽視,一定要安排恰當的時間來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目前我國的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要創建新的教學方法來解決問題,提升初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朗讀教學的意義
經過研究表明,我國的語文教學史上比較常用的“出聲讀”的學習方法有:熟讀、朗讀、誦讀、朗誦、吟誦這五種,其實結合概念不難發現,這五種方法的層級分布就是投入感情的不同。這五種方法其中的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朗讀出來,從而傳達到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讀過程能夠幫助學生規范朗讀語言、陶冶情操,培養文章語感,同時還能夠提升語文素養,把文章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詞匯量。
二、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不足
目前很多的學生認為朗讀時沒有必要的,尤其是初中階段跟之前相比,需要學習的文章越來越長,朗讀需要耗費大量的學習時間,再加上很多教師對于朗讀教學不夠重視,認為只要考試考什么平時就學什么,不考的不必重視,所以錯誤地認為朗讀文章耗費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幾道閱讀理解題目更鍛煉能力。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用來講解文章知識點,占用了學生的朗讀時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了事,朗讀僅僅是課堂教學中一個被忽視的環節。文章的朗讀除了需要技巧之外,還需要有一定的情感鋪設,但是基本上初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環節基本都設置在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由于對于文章比較陌生,教師安排大家自由朗讀兩遍,然后才開始學習,這樣其實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朗讀效果,學生體會不到文章的含義,自然也不會產生情感共鳴,無法提升朗讀教學質量。
三、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究
1.分析朗讀材料
想要進行朗讀教學,首先需要讓學生充分的了解要學習的課文,然后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來進行不同的朗讀練習。例如說在初中語文課文中的《春》的學習,屬于散文體裁,比較適合朗讀,所以首先在課堂學習之前就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課余時間先自己通讀幾遍,了解文章的答題含義,然后再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和學習,為學生描繪出飽受寒冷侵襲的人們渴望大地回春的心情,還有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場面。然后充分的講解,文章的哪一段應該用什么樣的情感來朗讀,最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來連貫、準確的閱讀文章。
2.注意范讀
例如《背影》文章的學習中,學生年齡較小,還無法體會到作者離去時對于年邁的父親產生的強烈的情感,所以可以經過教師進行恰當的泛讀來把文章中描繪的場景還有思想傳輸給學生,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的抓住文章的中心主題。
3.開展朗讀活動
在語文學習課堂上,要最大的發揮出語文朗讀教學的功效,例如說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可以定期舉辦班級朗讀比賽,讓學生們能夠自己選取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朗讀,展示自己在學習中掌握的朗讀技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同時提高朗讀學習的學習興趣。比賽過程中,教師作為裁判來給學生一一進行評價和表揚,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指引,為學生點名朗讀的關鍵,只有經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夠幫助學生準確的領會到文章的情感基調,提升朗讀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的朗讀教學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形式,能夠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習和運用,通過學習掌握自己獨特的閱讀技巧,才能夠真正的變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了終身閱讀意識,加深了對于后期文章閱讀的體驗和感悟。
參考文獻:
[1]高春月.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2:21-22.
[2]楊萬全. 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透析[J]. 文學教育(上),2016,08:94.
[3]馬南.初中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