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斐
【摘要】藝術教育是大學生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旨在用自身的藝術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本文就以鋼琴教育為例,旨在闡述藝術普及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提升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普及并推廣鋼琴教育,深化藝術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基本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鋼琴教育 大學生 素質提升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藝術普及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提升——以鋼琴教育為例,課題編號:FX201611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92-02
一、鋼琴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提升中的重要意義
(一)鋼琴藝術普及和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研究
鋼琴的演奏是將樂譜變為音樂的過程,是演奏者創造性挖掘出蘊含在樂譜背后音樂作品靈魂的過程,這對想象力、表達能力、創造力都有著極大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時通過理解和想象表達音樂作品的精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賦予其獨屬于演奏者自身的神韻和意境,在演奏中提升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而創造力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 創造力思維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突發性的創造思維活動, 是一種具有主觀靈性、 頓悟、 思維能動成果的能力表現,盡管創造的表現方式常常是帶有突發性、 瞬時性, 但它畢竟是在長期有意識追求和長期善于思維以及集情感、 意志和其它各種心理因素的基礎上, 以一種特殊性的心理動力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在鋼琴曲的演奏和鑒賞中,藝術的表達、情感的迸發基于大學生不斷的積累的藝術素養已量變引起質變,也在這個過程中把突發性的創造力常態化,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將在此過程中得到發展。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表現形式在于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三者的共同提高和產生,在演奏中培養著演奏者的對音樂的想象的對自身情感表達的創造性融入,這對大學生在藝術素質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幫助。鋼琴藝術教育在促進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同時也促進著大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開展,大學生社團作為高校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因為其專業的交叉性、活動的實踐性、組織的社會性而具有實踐和教育的功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有鋼琴藝術教育參與在大學生的教育互動中,有利于大學生提高創造性、想象力,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其全面發展。
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 , 高校音樂教育及鋼琴教學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 , 教師要明確鋼琴教學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 , 在目前鋼琴教學 中存在的不足 ,在實際應用作出改變 , 才能提高高校學生學習能動性、創新性 ,不斷促進高鋼琴教育從而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升進行反向提高。藝術普及教育和大學生素質提升相互關系非常值得研究。鋼琴素有“樂器之王”的美稱。鋼琴教育不僅僅指彈奏鋼琴,還包含了音樂藝術的相關知識的學習,能陶冶大學生情操,提高藝術修養,有助于青年學生智力的開發,增強眼、耳、腦以及左右手的協調性,并且對提高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靈敏的反應等綜合素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鋼琴教育是一門深奧、復雜的學科。它和大學生素質及社團建設關系密切。只有對鋼琴教育和大學生素質及社團建設工作不斷地進行總結、改革,并突出大學生在鋼琴教育和大學生社團中的主體地位,才能獲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理清藝術普及、鋼琴教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關系,深入研究鋼琴教育在藝術普及和大學生素質提升中的作用,把“藝術普及”、“大學生素質”、“鋼琴教育”三者關系作全面系統的研究。
(二)藝術普及、鋼琴教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社會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也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2015年研究數據表明,有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少高校開設了心理輔導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用以解決和疏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往往由于疏導方式的被動性和大學生的心理自我保護性所致,心理輔導的成績不盡人意。心理障礙的產生本質是由于精神壓力作用所致,而鋼琴利用音樂特有頻率、物理特性、感染力、聲壓調解人的生理,能夠激發出內心世界特有的情感,使心靈始終處于一種安靜、舒緩的狀態。不僅如此,鋼琴的演奏還能對人的原始本能起到激發和抑制的作用;既能讓人宣泄情緒,也能使人控制情緒;讓人靜下心去體會世間的真善美,使人通過不斷地進行反思,實現自我完善。
(三)藝術普及、 鋼琴教育和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在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客觀物質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素質.它包括科學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生產實踐能力和教育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人的智能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的素質形成的基礎.近幾年入學的大學生,從校門到校門,書本知識學了不少,最大的弱點是社會實踐能力差,學生畢業走向社會以后,適應性差,適應周期長,不利于創新能力和開拓型人才的培養,如何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是近些年各高校的重點關注領域。社會實踐能力依賴于社會交流能力,一個人的社會性影響著在生活中的對人處事,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賞中理解并學習音樂,通過作品的理解、對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觸摸,更能使得大學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諧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過程中更能讓他人或自己接受對方的想法,這對將要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對校園團體生活的和諧健康進行的也有著極大幫助。藝術普及、鋼琴教育促進著大學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及大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開展。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高校音樂教育及鋼琴教學都面 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 , 教師要明確鋼琴教學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結合目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實際應用作出改變,才能提高高校學生學習能動性、創新性,不斷促進提高鋼琴教育。
二、通過大學生社團活動平臺,發揮鋼琴藝術教育的意義
林林總總、層出不窮的社團活動呈現出熱火朝天、一派繁忙的景象。社團活動日益蓬勃,功能日漸彰顯,已成為構建校園文化的主力,解讀校園文化的向導。社團活動使學生樹立起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起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大學生的人生態度更加積極向上。社團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適合青年學生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強的特點,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在社團內形成了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潛移默化地使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得以增強。社團的榮辱與共與每位成員息息相關,人人希望社團發展壯大,人人都關心社團的各項事物,逐步培育了每個成員的責任意識。大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能,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根據自己所學專業以及自身的興趣愛好,成立了許多實踐類社團組織,將具有發明創造潛質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進行研究創造。社團組織真正成為大學生開發潛質,展示自我的舞臺。
社團活動也提高了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并使青年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特性使其成為傳播文化的有優良平臺,平臺的功能性和鋼琴教育目的的相似性使其成為傳播鋼琴普及教育的不二選擇。鋼琴作為優雅的樂器,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其合作性在社團活動中也更容易進行運用。在社團活動中通過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以鋼琴為媒介進行心理溝通,不僅有益于心理健康發展,對相互協作能力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三、結語
素質教育是依據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需要,以尊重主體能動性、注重智能開發、培養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尤為重視對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素質教育是相對于專業技術教育而言的一種人文科學教育活動,它旨在通過知識傳授和環境熏陶,使優秀的人文知識成果及其所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人生態度、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內化為受教育者的品格、氣質修養、處世哲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人文素質方面起著重要而有益的補充作用,鋼琴教育又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總之,鋼琴教育對人的德智體影響深遠,可以使學生成為從談吐舉止到專業知識能力,從精神形象到創新熱情等方面都能滿足自身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是新時期教學努力的方向所在。同時鋼琴教育是音樂教育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來講素質教育的靈魂就是音樂教育。因此,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通過普及并推廣鋼琴教育這個端口,深化藝術教育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崔鴻源.試論鋼琴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素質培養[J].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03:74-76.
[2]張婧.試論鋼琴教育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大眾文藝,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