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芝
摘 要:語文課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把語文課當作語文學習的紐帶,使語文教學生活化,即把語文教學引向生活,同時也把生活引入語文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受益終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準》這樣定位語文課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充分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充分展現語文教學的魅力?過去的語文課過分地強調了課堂的唯一作用,完全忽略了語文學習向生活縱深的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空間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的空間就有多么寬廣。我們應該把語文課當作語文學習的紐帶和橋梁,使語文教學生活化,即把語文教學引向生活,同時也把生活引入語文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受益終生。那么,怎樣才能使語文教學生活化呢?
一、語文教學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是對人生的感悟,深入理解這些課文,讓它成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一部分,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然而,單純的閱讀、分析是很難收到這樣的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闡述了這樣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后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把這個道理說給學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后說教往往是最蒼白無力的,可能當你的說教一結束學生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凈了。而我們要是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難,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心理,讓學生產生深刻的人生體驗,效果就會好的多,學生學到的將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人文的思想,提高的是自身的素養。這樣的課堂才會是生動的有活力的課堂。學生們回答是非常積極的,他們說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有些灰心喪氣,想等著老師來給解答;晚上一個人走夜路時,一個人在家時總是提心吊膽,希望能有個人來陪自己;陰雨天來學校時,道路泥濘,自己曾想著要放棄,也有的直爽地說,因此就請假不來了。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克服,克服困難才能顯出我們的意志品質,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克服困難呢?《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就給了我們答案……由于有了前面的體驗,學生再學起課文來就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境,就容易受到感染,進而把這一人生哲理變為自己的思想。學習課文后,再次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困難。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學習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豐富學生的素養,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進一步感悟、運用。
二、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語文
課本中有許多自然景物的描寫,還有許多寫景的散文、詩詞,學生往往只見其景不見其情,學習起來非常膚淺。要想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就必須到大自然中用心靈去感受。春夏秋冬,教師帶領學生們感受大自然的變化,觀察萬物的生長,真正體會文學家們用詞的精妙。如在中秋佳節,教師和同學們約好,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庭院中,面對明月,高聲誦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然后,展開聯想和想像寫一篇作文,題為《中秋之夜》。在體驗中,學生對自然的感情越來越深厚。由此,學生眼中的、筆下的自然景物再也不是以前那種單調、乏味,沒有生命的東西了。
三、到課外活動中去實踐語文
學校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好資源。例如:在足球賽時,鼓勵學生充當解說員,學生們興趣盎然,時而說球員、時而說裁判、時而說觀眾,解說中常常妙語連珠。在毫無壓力的操場上,學生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隨機應變的能力得到了極好的鍛煉,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生們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這是教科書所無法替代的。后來學生們再看球賽的轉播時不再是單純地看激烈的場面、精彩的進球,還時常注意到解說員的語言,常常和教師討論:哪天哪個解說員說了個病句,哪個解說員用詞不夠準確。試想:擁有了這樣的語文敏感,語文素養、語文能力能不提高嗎?
四、讓語文活動課異彩紛呈
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精心指導著學生完成每一個語文活動,還自己設計語文活動。在準備過程中,學生要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大量的記錄、整理、總結。他們在活動中常常因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也常常因為問題的解決而高興得手舞足蹈,也許學生們的觀點還很幼稚,但這一學習的過程對學生們會更重要、更可貴。
五、在其他學科中融入語文
新教材在“寫在前面”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旅行中,你將看到語文與歷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學語文,也在學其他學科;學其他學科,也在學語文”。這句話道出了語文與其他學科的密切關系。我們不僅僅要提醒學生,更要指導學生。如,與學生一起分析歷史課本的結構,一起欣賞歷史課本中的詩句,通過歷史課本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等。學生們在學習中感覺到了各學科的融合,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要把課堂變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引子,讓學生從大自然,從活動中感悟到語文的無所不在,這樣的語文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儲備了不竭的動力。